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技巧 课件
高中语文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技巧 课件
9
鉴赏: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 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 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的 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 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 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 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于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 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 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前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 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颈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 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名句。
11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尾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 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 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相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 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 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 无限情思。
解答一首诗歌先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明白其表层意思,即能疏通出 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其深层 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2
3
1.根据对古诗结构特点的理解,填出下面横线上的内容。 (1)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抒怀(主 下阕(片)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④承__接__上__阕__, )
_表__达__主__旨__)
5
6
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对偶)
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如李白《登金陵凤凰
正对 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
2.卒章显志 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 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13
3.抑扬 抑扬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 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有先 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无论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前后的变化,无 论是人物感情上还是景物描写上的变化都会很大。所以大凡诗歌前后部 分有强烈反差的就可以断定其用了抑扬的手法。
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唯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
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天树”“日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这
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
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诗看似
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诵的
承 转
抒情 合
4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首句渲染气氛)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②_写__景__
上阕(片)
拍岸,卷起千堆雪。(①_主__句__写__景___)
(次)
念奴娇
·赤壁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③__尾__句__过__渡____)
怀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
是从四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8
答案: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 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 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即怎样收束全诗,作者写了两层意思:既然天 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 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又是一层。
4.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它是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来抒发诗人自己情感的手法,不是 批评时政、劝喻当道,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 属于间接抒情,抒情时很含蓄,既能把不便或不宜传达出来的情感传达 出来,也增强了诗的可读性,意在言外,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10
表面看来,颈联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
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
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有什么奇特
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便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
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技巧
1
古诗鉴赏,其根本前提就是要读懂诗歌。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读懂诗歌 内容的考查,淡化对模式化、概念化的鉴赏的考查。考生能否全面理解、深 刻地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 诗、重做题的倾向,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 达的内容,逐步养成读懂诗歌再做题的良好习惯。
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
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如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
反对 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就是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置 对仗
在一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
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对”或“走马对”。如杜甫《闻官 串对
12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以小见大、 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 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的运用对提高诗歌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1.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借助典型的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典 型的生活细节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以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深刻、重 大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