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参考模板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参考模板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专业:指导教师:2015年1月目录1. 设计任务书 (2)1.1 设计资料 (2)1.2 设计要求 (2)1.3 参考资料 (2)1.4 附图 (2)2. 计算书 (3)2.1 结构平面布置 (3)2.2 板的设计 (4)2.2.1 荷载计算 (4)2.2.2 计算简图 (4)2.2.3 内力计算 (5)2.2.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2.3 次梁的设计 (6)2.3.1 荷载计算 (6)2.3.2 计算简图 (7)2.2.3 内力计算 (7)2.3.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2.3.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9)2.4 主梁的计算 (10)2.4.1 荷载计算 (10)2.4.2 计算简图 (10)2.4.3 内力计算 (11)2.4.4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2)2.4.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4)2.4.6 主梁吊筋计算 (14)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14)2.5.1 板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14)1. 设计任务书1.1 设计资料某民用建筑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楼面标高为H=5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周墙体为承重砖墙,厚度为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板周边支承在砖墙上。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5kN/m2。

楼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的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图1-1 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重新作图,标上A=36m,B=21.6m)1.2 设计要求①按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要求对楼面梁板进行结构布置;②对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及配筋,并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③绘制楼盖施工图(2号图纸两张),内容包括:楼盖平面布置图;板配筋施工图;梁配筋施工图(各1张,配相应施工说明。

其中梁的施工图用平法绘制)主梁设计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1张)注:①图纸采用交通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标准图签;②计算书应包括标准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完整过程,并装订成册。

1.3 参考资料[1]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2] GB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3] 叶列平.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8)1.4 附图2. 计算书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5kN/m2。

楼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的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环境类别取类别一,使用年限设为50年。

2.1 结构平面布置单向板肋梁楼盖由板、次梁和主梁构成。

其中,次梁的间距决定板的跨度,主梁的间距决定次梁的跨度,柱网尺寸决定主梁的跨度。

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的常用跨度为:单向板:1.8~2.7m,荷载较大时取较小值,一般不宜超过3m;次梁:4~6m;主梁:5~8m。

根据1-1所示的柱网布置,选取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如图2-1所示。

主梁的跨度为7200mm,间距为6000mm;次梁的跨度为6000mm,间距2400mm。

板厚的确定:按高跨比要求,板厚h≥l/40=60mm,按构造要求,民用建筑楼板的最小厚度为60mm。

故取板厚h=60mm。

次梁:根据经验,多跨连续次梁的截面高度并且故取截面宽度取主梁:根据经验,多跨连续主梁的截面高度并且故取截面宽度取图2-1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2.2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2.2.1 荷载计算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0.02=0.400 kN/m2;6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25×0.06=1.500 kN/m2;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17×0.015=0.255 kN/m2;恒荷载标准值:g k=0.4+1.5+0.255=2.155 kN/m2;活荷载标准值:q k=5.000 kN/m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0)的规定,荷载设计值为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由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取2.2.2 计算简图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的计算跨度为:中间跨:;边跨:取小值平均跨度: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板的计算简图如图2-2所示。

2.2.3内力计算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2-1。

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度中间支座弯矩系数α+1/11 -1/11 +1/16 -1/14 跨度(m) 2.21 2.21 2.2 2.2 荷载(kN) 9.586 9.586 9.586 9.5861/11×9.586×2.212=4.26 -1/11×9.586×2.212=-4.261/16×9.586×2.22=2.90-1/14×9.586×2.22=-3.31表2-1 板的弯矩计算图2-2板的计算简图2.2.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板的钢筋采用HRB400,混凝土为C30,查规范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2-2。

A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在平面图上的位置①~⑦轴向①~⑦轴向①~②⑥~⑦轴向②~⑥轴向①~②⑤~⑦轴向②~⑥轴向4.26 -4.26 2.90 0.8*×2.90 -3.31 -0.8×3.31 0.186 0.186 0.127 0.101 0.145 0.116 0.896 0.896 0.932 0.946 0.921 0.938 329.80 329.80 216.06 170.22 249.77 196.23选用钢筋C 8@140 C8@140 C 8@180 C 8@200 C 8@180 C 8@200 实际配筋面积(mm2) 359 359 279 251 279 2510.598% 0.598% 0.465% 0.418% 0.465% 0.418%* 0.8是为了考虑四边与梁整体连接的中间区格单向板拱的有利作用而取的折减系数。

2.3 次梁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2.3.1荷载计算板传来的恒载:2.155×2.4=5.172 kN/m;次梁自重:25×0.2×(0.45-0.06)=1.950 kN/m;表2-2 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粉刷抹灰:17 ×0.015×(0.45-0.06) ×2=0.199 kN/m;恒荷载标准值:g k=5.172+1.950+0.199=7.321 kN/m;活荷载标准值:q k=5.000×2.4=12.000 kN/m;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0)的规定,荷载设计值为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由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取2.3.2 计算简图各跨的计算跨度为:中间跨:因梁亮度与主梁整体连接,故计算跨度取为净跨即:;边跨:取小值平均跨度: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剪力计算是,跨度取净跨。

次梁的计算简图如图2-3所示。

图2-3次梁的计算简图表2-4 次梁的剪力计算2.2.3 内力计算次梁的内力计算见表2-3和表2-4。

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度中间支座剪力系数β0.45 0.6 0.55 0.55跨度l n (m) 5.705 5.705 5.650 5.650荷载q (kN) 25.59 25.59 25.59 25.5965.68 87.58 79.51 79.512.3.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5.2.4条规定取用。

边跨:按计算跨度l0考虑:按梁(纵肋)净距S n考虑:取较小值中间跨:按计算跨度l0考虑:截面边跨中第一内支座中间跨度中间支座弯矩系数α+1/11 -1/11 +1/16 -1/14跨度l0 (m) 5.830 5.740 5.650 5.650荷载q (kN) 25.59 25.59 25.59 25.5979.06 -76.63 51.05 -58.34表2-3 次梁的弯矩计算按梁(纵肋)净距S n考虑:取较小值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判断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截面,因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查得《混凝土结构设计(GB50010-2010)第8.2.1条的规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20mm,取h0=450-30=420mm,规范》则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表2-5 次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边跨中B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79.06 -76.63 51.05 -58.34或1943 200 1883 200420 420 420 4200.0161 0.1519 0.0107 0.11560.0163 0.1656 0.0108 0.12320.992 0.917 0.995 0.938527.1 552.6 339.4 411.2 选用钢筋3Ф164Ф143Ф143Ф14实际配筋面积(mm2) 603 616 462 4620.718% 0.733% 0.550% 0.550%配筋率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5.1条的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2%和中的较大值,即0.2%.表2-5中的配筋率满足要求。

配筋形式采用弯起式。

根据计算所得钢筋面积,查《规范》来选用钢筋。

次梁的钢筋有弯起式和连续式两种,因次梁高度一般较小,所以选用连续式较为方便。

2.3.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验算截面最小尺寸、腹筋计算和箍筋最小配筋率盐酸。

次梁截面强度计算见表2-6。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9.2.9条的规定,该次梁中箍筋最大间距为300mm,箍筋最小配筋率如下式计算:截面A支座B支座左B支座右C支座65.7 87.59 79.52 79.52截面满足要求除B支座外按构造配筋箍筋直径和肢数A6 双肢56.6 56.6 56.6 56.6- 2191.1 - - 实际间距(mm) 200 200 200 2002.4 主梁的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应力较高,裂缝较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