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汇报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1年12月成功申报试点、2013年5月成立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机构进行试点建设工作、2016年8月获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2017纳入长江湿地网络成员单位。
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19.03平方公里,园内有水域面积14.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0.3平方公里、山坡岗地、洲滩涂0.18平方公里。
涉及湖区周边4个乡镇21个村(场)98个自然村落,居民近2万人。
是以保护饮用水源为主兼顾湿地科普宣教为主的郊野湿地公园,目前管理处有工作人员23人。
成立以来,湿地公园在国家、省市林业局及红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做了大量抢救性保护湿地的工作,主要汇报如下:
一、从高设标,规划先行。
高标准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充实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录入,已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库管理项目3个先后聘请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湖北林业勘察设计院、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高起点编制《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管理服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红安县金沙湖水源治理与保护项目可研报告》《湖北金沙“金沙碧波”湿地生态旅游规划》等多项规划,多次邀请国家、省湿地保护中心领导、专家,来实地考察指导,规
划范围由最初的19.03平方公里,扩展到了68.5平方公里,从而使金沙湖湿地公园周边空间布局形成了科学、完整的保护、建设和利用规划体系。
二、恪守生态之责守护蓝天碧水
湿地公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土有责,铁腕整治,不仅提前完成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守护辖区蓝天碧水,而且正本清源,清退影响环境各类污染源,编制系列规划、方案,划“红线”标“底线”,加速建立“制度矩阵”,构建起湖区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湿地公园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在“划、拆、建、立”四个字上下功夫。
1、划。
一是按照新的技术标准,重新编制了金沙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二是参与编制了饮用水水资源保护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三是编制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
2、拆。
一是拆除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办公楼、厂(库)房及住房13400余平方米;二是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拆除湖区养鱼拦汊筑坝147个,退鱼还湖面积2300多亩;三是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拆除畜禽养殖145处,栏舍面积4.68万平方米,处理存栏猪6429多头、家禽62369只;三是核实了71.6m以下居民住户实际情况,取缔了大水面养殖承包经营合同,实行人放天养。
3、建。
一是建成原化肥厂沿湖长540米、高2.5米围墙、建成一、二级保护区4公里铁丝隔离网、完成指示牌、宣传碑牌、界碑界桩等208处(块)。
二是建成取水口至溢洪道620米长截污防护堤坝;三是完成了湖区周边99个自然湾、4353户厕所革命;四是高标准建设9处污水收集处理池和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五是对已拆除的场地进行了平整并全部复绿。
4、立。
一是先后设立了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指挥部;二是设立了金沙湖集中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三是联合了十个相关职能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金沙湖湿地保护管理的通告》;四是出台了《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规范湿地公园管理。
三、加强保护,科学修复。
严格按照《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湿地保护保育为重点,严格控制湖区周边区域建设行为,加强日常(特别是候鸟季节)巡护监测,严防火灾发生,严惩违法捕捞(猎)行为,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水禽繁衍栖息环境,全力保护湿地水资源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指导湖区周边村镇垃圾分类,实行湾收集、村监管、乡镇清运措施,落实河道漂浮物打捞长效机制,确保了“泥沙不流失到金沙湖、垃圾不流落到金沙湖、污水不流入到金沙湖”三大目标。
完成公园沿线坡耕地退耕还林1
万余亩,实施植被恢复更新10000亩,生态恢复湖岸3千米,周边20000亩山林全部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
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更趋完善,生物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对湿地生态环境补给水量、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及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区域气候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湿地公园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了集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为一体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的湿地中心大楼,5000平方米湿地广场、1500平方米停车场等,公园已基本具备了接纳游客功能,周边河南省、武汉市也有不少群众慕名而来,公园已成为县城居民打卡地之一,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五、公园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一、日常运行经费327万元没有纳入预算
目前管理处日常预算只有人员工资和少量办公经费,对于湿地公园正常运行,日常湖区管护、巡护以及设施、设备维护维修方面还没有经费来源。
1、发挥公益宣教功能宣教设施建设。
需制作完善的标牌体系,内容包括科普、宣传、警示、指示等,做到“人到标牌到”。
经费缺口50万元。
2、协调好社区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让利于民,
促进湿地公园和谐发展。
在湖区周边19个村,每村聘请一名村民为兼职信息员,充分调动和吸引社区群众支持和参与公园的管理工作。
经费缺口57万元。
3、水质监测系统日常维护费。
整套系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共可监测浊度、PH值、溶解氧、COD、总氮、总磷等9项指标,每4小时自动抽取金沙湖表层水样进行实时监测,是我省湿地公园监测因子较为齐全的水质监测系统。
经费缺口10万元。
4、湿地广场、停车场、湿地科普馆维护经费缺口180万元。
5、湿地公园建立了分管领导、管理科、保护站、镇村部门、信息员联防巡查网络每月定期对湖区进行巡护。
经费缺口30万元。
二、土地征收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
1、管理服务区二期广场以上土地附着物,主要是苗木因补偿没有达成协议,没有迁移,导致基建不能推动
2、入口道路两边各有3米宽的行道树栽植带没有施工。
导致道路两旁时有违建,占道堆物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