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骆仙岭抢险工程项目旁站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人:审核人:广东达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郴州市骆仙岭抢险工程项目监理部二○一二年七月三十日目录一、工程基本信息 (3)二、监理目标 (5)三、监理依据 (5)四、监理内容 (5)五、安全文明施工 (7)1.工程基本信息1.1工程概况郴州市骆仙岭骆仙西路北侧滑坡南接骆仙西路,东临郴州市人防办办公楼。
地势西高东低,南低北高,地形地貌中等,地质结构较差,山体曾多次发生滑坡。
滑坡区域分为A、B、C区,其中滑坡A区位于郴州市人防办家属区后,滑坡东侧为一14层家属楼,滑坡长度约100m,高度约30m,根据现场踏勘,下部挡墙局部下沉,部分发现裂缝,滑坡中部原菱形骨架及平台出现多处裂缝,滑坡后缘明显可见,树木明显倾斜,滑坡后壁错开高度约为40-60cm。
滑坡B区:滑坡体区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中高丘陵,整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
最高点位于北西侧高压电线塔所在丘包顶部,最低点位于滑坡前缘骆仙西路,相对高差约87m,山坡坡度一般在15°~35°之间,山坡坡度呈上下陡中间缓,中部局部呈“凹”型,容易形成地面积水,具体滑坡体的形态特征。
由于在坡脚处为郴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建设场地,因场地整平切坡,曾多次发生滑动,在场地北侧形成高度约3.0-14米高的高陡边坡,根据滑坡形态以及滑坡裂缝开展特征判断,可以推测该滑坡属于由于坡脚失稳引起的牵引式滑坡群。
滑坡C区:原边坡紧靠骆仙西路,部分位置发生坍塌,坍塌土体已经堆积到骆仙西路中间,已经影响到道路的通行及安全。
该滑坡上部曾经进行过边坡支护工程施工,目前已部分卸载切坡、原施工的锚杆、部分网格骨架槽,上覆植被局部被破坏,整体支护结构失效。
为彻底根治该滑坡地质灾害,防止坡体产生更大规模的滑动,确保骆仙西路和周边人防办建筑安全,首先采用分台阶放坡卸土处治,清除滑坡体,然后对后缘边坡和台阶边坡进行支护处理。
本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
1.2地质环境条件1.2.1气象水文条件该滑坡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型气候特征该去3~6月为雨量少,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50%,暴雨、阵雨也都在此段时间发生。
7月份雨量少,只占全年总量的8%,8月份雨量又明显增多,可占全年总量的14%,雨季对滑坡稳定具有不利影响。
边坡的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粉质粘土结构较为松散,空隙度较大,为中等透水层,它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但贮水条件差,动态变化十分明显;场地地下水主要为页岩的风化裂隙潜水,富水性中等,且沿岩层走向或倾向变化较大。
大气降水通过粉质粘土层渗透至炭质页岩层后呈侧向运动,形成间歇性的地表水流。
场地及周围无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化学成分据取样分析资料,水化学类型为近中性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水,水中侵(腐)蚀性介质含量甚微,环境类别为Ⅱ类,故地下水对砼微侵蚀性、对砼中钢筋微腐蚀性。
1.2.2地形地貌特征地处南岭山地丘陵地带,属于丘陵斜坡地貌,为风化侵蚀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南低北高,地形地貌中等,地质结构较差。
坡面植被局部被破坏,滑坡A区和B区出露地层为残积土、强风化炭质页岩、强风化砂岩、灰岩等;C区主要为煤系地层,地形坡度一半在18°~25°之间,最大高程为297.0m,最小高程为212.0m,相对高度约85m。
1.2.3地层岩性根据郴州市骆仙岭骆仙西路北侧边(滑)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结合现场踏勘,场地内埋藏的地层自上至下依次为:1)、粉质黏土:坡积成因,褐黄色,可塑~硬可塑状态。
揭露厚度为0.00~13.8m,平均厚度为3.7m左右,该土层具有中等压缩性、力学强度较高特征。
2)、碎石土:残破积成因,褐红色,棕黄色,稍湿~湿,稍密~松散,碎石含量70%~80%,粒径1-7cm,呈棱角状,母成分为粉砂质泥岩或铁泥质胶结的页岩质结核,钙泥质胶结,黏土含量约为10~20%。
揭露厚度为0.00~10.5m,平均厚度为2.78m左右。
3)、全风化页岩:沉积成因,褐黄色,灰色~灰黑色,揭露厚度为0.00~33.0m,平均厚度为18.9m 左右。
原岩结构构造基本破坏,残余结构尚可辨认,局部见铁锰质结核,岩芯呈土柱状,岩质极软,手捏易碎,易污手。
4)、强风化页岩:沉积成因,灰色,灰黑色,泥质结构,薄厚层状结构,揭露厚度为7.1~33.83m,平均厚度为15.286m左右。
钙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见方解石脉充填。
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岩芯主呈块状,块径为1-5cm。
5)、角砾岩:强风化,浅黑色,灰黄色,角砾状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见铁锰质侵染,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岩芯主呈块状及碎块状,块径1-7cm,少量呈短柱状,柱长3-8cm。
揭露厚度为7.2~18.3m,平均厚度为5.65m左右。
6)、中风化灰岩:灰色—灰黑色,隐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表面见方解石脉、石英脉不规则充填,局部有溶蚀现象。
岩质较硬,岩质面新鲜,岩体较破碎~完整,岩芯多呈柱状,节长一般为5-30cm,少量块状,块径1-5cm。
揭露厚度为4.2~41.64m,平均厚度为11.15m左右。
7)、中风化炭质灰岩:灰色—灰黑色,隐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隙宽1-5mm,有石英脉、方解石脉不规则充填。
岩质较软~较硬,岩体较破碎,岩芯主呈块状,局部为土块状,块径1-10cm。
揭露厚度为6.5~41.64m,平均厚度为20.23m左右。
1.2.1区域地质构造该地区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是属于华南褶皱系赣湘粤桂褶皱带的“鸾头岭-烟缸岭”复式背斜的北段。
在区域构造上复杂,有断层穿过,规模较大,并且以北东向的规模最大,北北东向次之,北西及北北西向较为发育,近东西向发育较差,规模较小。
各构造体系在空间展布上的规律比较明显,形成以北东向构造为主的构造体系格局。
根据前人地质资料及本次现场调查资料,该区域发育一条断层,断层走向被动,北段稍偏西,平面上大致呈南东方向的弧形,该断层的发育长度为12km,宽为20~50m,断面倾向为南东向,倾角50°,为逆断层。
在滑坡区南东侧呈东西走向的骆仙西路北侧可见,煤系地层中的炭质灰岩、炭质页岩以及薄层砂岩等岩层,岩层与岩层之间的挤压强烈,岩层产状变化大,断层迹象明显,可见小褶曲、破碎带。
2.监理目标严格控制整个工程的锚杆施工和验收,使其符合《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有关规定。
质量:合格,达到规范规定3. 监理依据适用于郴州市骆仙岭抢险工程施工。
3.1建设工程有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3.2合同:本工程的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市政工程施工合同;3.3设计文件:本工程的地质勘察资料、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图纸、设计说明、设计指定的标准图集、设计交底会议纪要、设计变更文件、经设计确认的工程变更文件等)。
3.4技术标准、规范、规程:3.4.1《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
3.4.2《预应力混泥土用钢绞线》(GB/T5224)。
3.4.3《预应力混泥土用热处理钢筋》(GB/T4463)。
3.4.4《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4.监理内容:质量控制4.1事前控制审查施工单位申报的《土石方和锚杆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施工现场环境、合同工期及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等,综合审查承包商所选择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重点审查:4.1.1《人工挖孔桩工程施工方案》是否根据工程地基地质、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4.1.2 承包商质量保证体系是否满足规范、施工图设计要求。
4.1.3 承包商所采用的施工机械能否满足本项目工程质量及工期要求。
4.1.4 检查施工测量放线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4.1.5 查阅承包商的施工前技术交底文件;督促承包商向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并把有关质量标准交待给工人,以便于他们自检与互检。
如有必要,监理工程师可以参加交底会,适时地给予指导。
4.1.6 检查承包商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并督促落实。
4.1.7 在挖孔桩施工之前,应对锚杆位置进行检查验收。
4.1.8 督促承包商对原材料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送检。
4.2事中控制4.2.1 所有进场用于工程的材料必须是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并且是合格产品并向监理工程师上报《工程材料报验单》,获签认后方可用在工程上。
4.2.2 工程测量放线及地面高程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复测或抽查合格并获得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施工。
4.2.3 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度两种,锚杆体上每隔2m设置一个定位的对中钢筋,锚杆施工前,取两根锚杆进行钻孔,注浆、张拉与锁定的试验性作业,以考核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适应性。
4.2.4 锚杆钻孔直径为130cm,锚杆水平方向孔距差不应大于5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100mm,钻孔底部偏斜尺寸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5%,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钻孔深度应大于设计深度的500mm以上。
4.2.5 锚杆体组装前钢筋应平直、除油和除锈,钢筋接头应采用焊接的搭接接头,双面焊接长度不少于8d(d为锚杆直径),杆体应按防腐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4.2.6 锚杆体放入钻孔前,应查杆体的质量,确保杆体组装满足设计要求,安放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压、弯曲,注浆管宜随锚杆一同放入钻孔,注浆管头部距孔底宜为50-100mm,杆体放入角度应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杆体插入开孔内的深度不应小于锚杆长度的95%,杆体安放后不得随意敲击,不得悬挂重物。
4.2.7 锚杆注浆材料采用水灰比为0.38~0.45、灰砂比为1:1的水泥标号为425号,浆液应在初凝前完成,并停止注浆,孔口益处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可停止注浆,浆液硬化后不能充满固体时,应进行补浆,注浆体的设计强度不应低于20mpa,4.2.8 锚杆张拉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于锚杆的轴线方面垂直。
4.2.7 锚杆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锚固体与台座砼强度均大于15.0mpa时,方可进行张拉,锚杆正式张拉前,应取0.1~0.2设计轴向拉力值,使其各部位的接触紧密,杆体完全平直,锚杆张拉控制应力不应超过0.65fyh,4.2.8 锚杆张拉至1.1~1.2设计轴向拉力值时保持10min,然后卸载后至锁定荷载进行锁定作业,锚杆锁定后,若发现有明显的预应力损失,应进行补偿张拉,4.3事后控制4.3.1验收试验锚杆数量不小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根。
应取0.1~0.2设计拉力值,使其各部位的接触紧密,杆体完全平直,锚杆张拉控制应力不应超过0.65fyk.,4.3.2验收试验应分级加载,起始荷载宜为锚杆拉力值的30%,分级加载荷载值分别为拉力设计值的0.5、0.75、1.0、1.2、1.33和1.5倍,但最大实验荷载不能大于杆体承载力标准值0.8倍.4.3.3验收试验中,但荷载每增加一级,均应稳定5-10min,记录位移读数,最后一级试验荷载应维持10min,如果在1-10min内位移超过1.0mm,则该荷载应再维持50min,并在15、20、25、30、45和60min 时记录其位移,4.3.4验收试验中,从50%拉力设计值到最大试验荷载之间所测得的总位移量,应当超过该荷载范围自由段.4.3.5长度预应力筋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且小于自由长度与1/2锚杆固段长度之和的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