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
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
镜焦距为15cm。
(1)如图2所示,保
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
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
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为什么?答:.(2)如图3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3)在图3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
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
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在B上应放置.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如乙图所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若只调节凸透镜,则应将凸透镜向(上/下)调节.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时,还应测量和.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前后移动光屏,他(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3. 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
置固定不动)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
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移动.
③
(3)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填“缩小”
或“放大”)的像。
(3)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5.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和.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和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实验时,固定凸透镜,调整的位置,然后移动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像.(3)物距不断减小时,像距不断(填“增大”或“减小”),像不断(填“变大”或“变小”),当蜡烛移到凸透镜以内时,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的像,但能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一个(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的虚像.
6.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 cm刻度线处,
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的成像
特点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
(2)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
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3)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 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的像
A .倒立放大B.倒立缩小C.正立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