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描写人才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人才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人才的成语有哪些爱才如渴ài cái rúkě成语解释:才:贤才,人才。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成语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例句:宫保爱才如渴,兄弟实在钦佩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拔十得五báshídéwǔ成语解释: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

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例句: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新唐书·张九龄传》)伯乐相马bólèxiàng mǎ成语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高材捷足gāo cái jiézú成语解释: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

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例句:有力量者十二首都作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

高材捷足者为尊。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称贤荐能chēng xián jiàn néng成语解释:称:称扬。

指重视人才,推举贤能。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接士,多可而有别,称贤荐能,未尝倦。

”爱才若渴ài cái ruòkě成语解释:才:贤才,人才。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成语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例句:他们发现了佳人并非因为‘爱才若渴’而做婊子的,佳人只为的是钱。

(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笔下生花bǐxiàshēng huā成语解释: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例句: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笔下生花,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

青黄不接qīng huáng bùjiē成语解释:青:田时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

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

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

成语出处:《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例句:总算安然改业,否则也许还有一段青黄不接的失业时期。

(邹韬奋《经历·英文教员》)不可多得bùkěduōdé成语解释: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例句:这颗钻石真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

沧海遗珠cāng hǎi yízhū成语解释: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

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成语出处:《新唐书·狄人杰传》:“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祥麟威凤xiáng lín wēi fèng成语解释: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

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成语出处:《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凤。

”国士无双guóshìwúshuāng成语解释: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

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例句:似臣呵,常人有数;论此人,国士无双。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楚材晋用chǔcái jìn yòng成语解释: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

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

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例句:我花了钱,教出了人,却教外国人去用,这才是“楚材晋用”呢。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盲者得镜máng zhědéjìng成语解释: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也比喻埋没人才。

成语出处:《淮南子·人间训》:“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大材小用dàcái xiǎo yòng成语解释: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

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成语出处:《后汉书·边让传》:“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

【描写人才的成语有哪些?】描写人才的成语有哪些?。

”例句: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业。

(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宁缺毋滥nìng quēwùlàn成语解释: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例句:前天晚上,我们不是决定了“宁缺毋滥”的宗旨么?(茅盾《子夜》五)千金市骨qiān jīn shìgǔ成语解释: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

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大厦栋梁dàshàdòng liáng成语解释: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成语出处:《晋书·和峤传》:“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而叹曰:‘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栋梁之材dòng liáng zhīcái成语解释:栋:脊檩,正梁。

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

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例句:将来你们姑表兄弟,必是国家栋梁之材,股肱膀臂,同时出在两府,前程真是无可限量呀!(端木蕻良《曹雪芹》第十六章)十步香草shíbùxiāng cǎo成语解释: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丰年玉荒年谷fēng nián yùhuāng nián gǔ成语解释:比喻有用的人才。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称恭为荒年谷。

”吐哺握发tǔbǔwòfà成语解释: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

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

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成语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例句:周公在周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犹且吐哺握发,以纳天下贤士。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卧虎藏龙wòhǔcáng lóng成语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例句: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藏龙卧虎cáng lóng wòhǔ成语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例句:这所大学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桂林一枝guìlín yīzhī成语解释:桂花林中的一枝花。

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

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百年树人bǎi nián shùrén成语解释:树:种植,栽培。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成语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句:古人都知道百年树人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招贤纳士zhāo xián nàshì成语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

指罗人才。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例句: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连珠合璧lián zhūhébì成语解释: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成语出处:北周·庚信《郊庙歌辞·昭复》:“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勾陈开。

”例句:尽道是连珠合璧,卻无由尊酒杯茶。

(明·徐复祚《红梨记·诉衷》)奔逸绝尘bēn yìjuéchén成语解释: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

形容走得极快。

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矣。

”名师出高徒míng shīchūgāo tú成语解释: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

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南金东箭nán jīn dōng jiàn成语解释: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

比喻优秀的人才。

成语出处:《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例句:顾、纪、贺、薛等并南金东箭,世胄高门。

(《晋书·顾荣纪瞻贺循薛兼传》)南州冠冕nán zhōu guān miǎn成语解释: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

指才识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搜岩采干sōu yán cǎi gàn成语解释: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

【描写人才的成语有哪些?】文章描写人才的成语有哪些?出自请保留此链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