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管理
1. 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时时面临一个选择,去领导抑或去误导。
2.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而领导是做正确地事。
3. 管理工作是使利用资源的收益最优。
4. 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兼顾临时之计和长远目标。
5. 管理是一种工作,因为管理有其技能、工具和技术。
6. 管理是一种客观职能,它取决于任务,也取决于文化条件,从属于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
7. 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8. 建立目标是一种平衡:在企业成果与遵循人们所相信的原则之间的平衡,在企业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之
间的平衡,在期望的结果与可用的资源之间的平衡。
9. 领导人花在人事管理和决策的时间应该远远多于其他事物。
10. 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根据自我的分析和认识安排工作的先后次序,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有希望成
为时刻和任务的主宰,而不只是他们的奴隶。
1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对时间十分爱惜。
12. 与人沟通,最重要的是能听出言外之意。
13. 组织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6个特征:品格、沟通、聚焦、决策、目标和贡献。
14. 管理者需要一套判断标准,使他能做真正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贡献的有成效的事。
15. 管理者有责任了解下属的需求,帮助他们设定工作目标,并达成目标。
因此他必须负责让下属获得必须
的工具、人员和信息,提出建议和忠告,并在必要的时候,教导他们如何表现得更出色。
16.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诚恳地问他的下属:“请你想想看,我常做哪些浪费你的时间而又不产生效果的事
情?”问这样的问题,而且对方敢说真话,那才是有效的管理者。
17. 有所成就的人,都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而且一次最多不超过两件,只做一件最好。
18. 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如果不这样选择,那将一事无成。
(要事第一)
用人所长
19. 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
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
要达到这个境界,管理者就得学会激发被
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
而自我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能够挖掘出每个部下的长处,并给他们立下短期和长期的目标,让他们更上一层楼;然后,再针对每个人的弱点,定下对策,使他们在发挥长处的同时,而不受制于弱点。
20. 有效的管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
21.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
22. 决策的过程往往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从其本人的见解开始的。
23. 为了控制自己的绩效,管理者单单了解自己的目标还不够,还必须有能力针对目标,衡量自己的绩效和
成果。
24. 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都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12个月后,再将
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
25.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26. 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你不大可能成功,但你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另外, 不要从事你
干不了或者干不好的工作。
27. 企业需要的管理原则是:能让每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团队合
作,调和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28. 我们必须学会建立组织的这么一种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
长。
29. 用人所长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是一个组织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也是知识工作者
和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
30. 专注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
尽量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不能胜任的领域,因为从
无能到平庸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人们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31. 提高效力的第一个秘诀是了解跟你合作和你要依赖的人,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
32. 人无法管理时间,而应该管理自己在时间上分配的能量。
人的精力和能量是有限的,你的能量用在了哪
里?对于人类来说,能量主要来自四个源泉一一身体、情绪、思想和精神。
33. 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下去安排某人的工作和责任, 那便不能算
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而已。
34. 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求: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现实自己
目标的工具。
有效的管理,会使得这两种需求相辅相成。
35. 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任务是让人们能够合作,发挥他们的长处,使他们的短处无关紧要。
36. 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一个人做得好的一件事可能与其价值观不吻合。
在这种情
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
37. 管理者就是如何利用别人的长处来实现自己目标的人,对于这个人是好是坏和如何把这个人教育成一个
有理想的人,那是上帝的事情。
分权授权
38. 如果能够将决策和整合的功能下放,将会获得较佳的绩效。
因为在这种生产系统下,设计产品的工程
师、制造产品的工人、销售产品的业务人员之间会有密切的协调。
39. 成功的组织必须学会把自己看成管弦乐队,而不是军队。
创造未来
40. 预见为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41. 创新是企业家的具体工具,也就是他们借以利用变化作为开创一种新的实业和新的服务的机会的手段。
42. 任何人,如果只满足于随波而升,毕终将会随波而降。
43. 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
44. 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与未来,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
其他
45. 是少数领导者而不是大多数人决定一个社会的结构。
一个社会的典范行为是最接近社会理想的行为,而
不是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就定义而言,最能够接近社会理想的只能是极少数行为。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
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称得上是“绅士”。
“绅士”能够成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典型代表的原因,是因为他被广泛接受,而不是他数量上的优势。
46.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间的竞争。
47. 几百年后,当我们回看历史洪流中的当下这个时代,史学家们可能会发现,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不是因
特网,也不是电子商务。
而是人类的境况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拥有选择的人的数量有了极大增长,而我们的社会缺还未能准备好应对这一切。
48. 把MBA课程教给23岁的人,这让我很吃惊,我认为这基本上是浪费时间。
他们缺少经验背景,你可
以教他们技能,比如会计和其他能提供的东西,但你不能教他们管理。
49. 未来的文盲将是那些没有知识和不会更新知识的人。
成年人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能力下降。
50. 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500强,它们能决定的只有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
最大百分比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
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这些人
中,有经理人、企业家以及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