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生理》说课程稿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孙强东
这次的说课程,我主要从课程构思、课程设计、课程实现和课程运作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构思
1.设置依据
《动物解剖生理》是高等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骨干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正常畜禽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内容包括动物解剖学和动物生理学两部分内容,是一门形态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掌握动物各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机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动物的消化、呼吸、循
理过程和这些过程发
生的原因、条件、影
响因素等,可以使学
生获得基层畜禽疫病
防治人员、防疫检疫
人员、养殖场饲养管
理人员等应具备的动物解剖生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继续学习畜牧兽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定位
地位: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先修课程:生理卫生、生物学等。
特点: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高等院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凡是设置畜牧兽医专业,都要开设本门课程。
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研究比较全面,理论体系健全。
同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3.学情分析
在新生进校后,就开始学习本门课程。
而此时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了解很少,之前积累的专业知识有限。
之所以选择学习畜牧兽医,可能多数是受家庭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但值得肯定的是,学生既然选择了畜牧兽医专业,往往对今后的就业方向,自己今后发展的目标就有了初步的设想和思考。
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好,指导科学,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很积极,平时的学习非常认真刻苦。
基于这种考虑,我认为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将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图书、挂图、标本、模型、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理解吸收书本知识。
(3)平时要经常列举生活中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怕苦、脏、累。
二、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遵循职业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和专业基础课的“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淡化学科体系,重视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重点,增加实训和实际操作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
2.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掌握动物解剖生理的基本概念、定义。
②掌握动物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
③了解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
④认识各器官的组织构造。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能熟练使用和保养显微镜。
②能在显微镜下识别动物主要器官的组织构造。
③能在活体上识别在诊断、治疗中常用的骨性、肌性标志。
④能在活体上确认家畜主要器官的体表投影。
⑤能在活体上测定畜禽主要的生理常数。
⑥学会畜禽剖检技术,并在尸体上阐明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3)素质目标
①热爱畜牧兽医事业,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
②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
③树立发生发展的观点、局部和整体统一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观察研究动物有机体。
3.教学方法和手段
充分利用图片、模型、标本和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等。
对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
(1)在教学方法上,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实施讲授法、“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讨论法、参与法等教学法。
①讲授法应用于本课程课堂上的解剖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系统讲解本课程大纲规定的重点、难点、要点,使学生全面学习本课程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简洁、通俗、生动,创造师生心理相容的环境,让学生跟上教师的讲课思维,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②渗透PBL教学法对《动物解剖生理》中生理部分的内容,我们将PBL 教学法应用于部分课堂教学中。
PBL的教学是将所需教学的内容以提问题为基础的方式来进行,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教学法的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分析、验证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并使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不断升华,开辟了培养创造型思维人才的途径。
③参与法安排部分章节让学生写教案,走上讲台讲授,教师听讲并及时给予点评,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教学,增强参与意识,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真正地有机结合、相互交融。
④类比法授课当中紧密联系人体解剖生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也可以运用医学院使用的各种相关录像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上以直观教学为主。
教学中,结合标本和模型,培养学生直接识记的能力;提高对立体构象的思维能力和识别能力。
利用实验室设备指导观看切片标本,使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的、乏味的机械性记忆为主动的、积极的识记;积极制作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参考使用,使抽象的形态、结构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3)开放解剖标本室、动物手术室、兽医门诊部,为学生提供实验课时以外的实验观察机会。
三、课程实现
1.内容定位
(1)课程重点:
①动物的十大系统;
②猪的解剖生理;
③鸡的解剖生理。
(2)课程难点:
①动物十大系统的具体器官构成;
②猪的处死和采血方法;
③猪肉的分割部位和要领。
2.教学进程
《动物解剖生理》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周其虎教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10年1月第5次印刷。
该书的特点是:注意结合本专业的培养要求,内容简明,条理清楚,图文并茂,比较适合我校学生使用。
授课学时数:课内总学时为90学时,6个学分。
录象课13学时,实验课27学时。
3.教学环节
目前我校每节课实行45分钟,两节课连上,课间休息10分钟。
每次课的第一节可按下列时间分配设计:
回顾:复习、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资讯:新课前向学生展示本次的学习目标,用时2分钟。
新课:讲授新课及重难点分析,用时35分钟。
小结:针对本次课的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小结,作业布置,用时5分钟。
每次课的第二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4.考核评价
总评成绩等于期末成绩的70%加上平时成绩的30%。
期末成绩主要由笔试(60%)和技能测试(40%)组成,笔试主要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平时成绩是指学生平时的到课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堂讨论时的表现等。
四、课程运作
1.课程资源
师资队伍:研究生3人(孙强东、董兆林、朱爱民),副教授2人,讲师1人。
教学与实习场地:主要利用学校现有的解剖室、显微镜室、动物手术室、兽医门诊部等。
2.参考资源
(1)孙裕光主编畜禽解剖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畜禽养殖类专业教材编写组畜禽解剖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3.改革思路
主要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这方面进行改革:
(1)依据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职业岗位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和标准。
(2)整合理论教材,编印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
(3)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
(4)采用项目化的课程模式和岗位化的实践教学。
(5)实行多样化的考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