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散文阅读专题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散文阅读专题

散文阅读专题徐州中考模拟预测语文密卷(五)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17分)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林清玄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天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

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

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 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热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

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

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

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 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

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

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微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中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

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

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

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⑪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⑫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⑬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

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⑭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文章有删改)18.选文采用了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爱花、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人,结构严谨。

(3分)19.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 (o 刀)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

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20.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4 分)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看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21.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深刻含义。

(5 分)(五)、18. 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 选花 (或悟花) 变花(或学花)19.“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种难言的美丽。

20.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花喻人、花像眼睛,“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

21.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寓意了高远的人生志向;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

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

(言之有理即可)徐州市中考精品密卷(五)阅读散文,回答17-21题。

(18 分)野芦荟贾京云①《苔》这首小诗,让我想到了原来长在院子里的三株野芦荟。

②夏日暮雨之后,三五天内就能看出来父亲种的茄子、辣椒都在可劲疯长,迅速地开花、结果、膨大;爬山虎也还贴在壁画上,逐步将壁画中的长城图案慢慢遮掩,直到一阵风吹来,才能看到绿色掩映中的斑驳壁画;黄瓜是最能看出来这种“疯”的,开花之后的第5天左右,基本已经到了餐桌上。

植物生长伴随着代谢,拨开亭台轩榭角落里的杂草,才能看见布满烂叶的泥池,再细细一看,我吃了一惊,发现那污浊的泥池中有三株野生的芦荟。

③为什么说是野生的芦荟呢?翻看到的那三株芦荟,虽然叶子还算粗壮,但看起来病恹恹、灰蒙蒙的,叶子上的那层灰,像刻在骨子里的;部分叶子上还有一些斑驳的黑点,不知道是光照不足,还是虫子撕咬的,也许是由于没人管它的缘故吧:叶子与叶子中间的芯里面积累了一些黑黑的泥土,泥土里星星点点的能看到一些水珠。

也许是走廊将阳光全部挡了去,它的四周连一颗像样的植物也没有,它独自在烂叶的泥池里掩饰着自己的狼狈,我竟有些不忍看了。

④野芦荟所在的这个院子就是小区的后院。

每天来往这儿的人很多,估计是烂叶和偏僻角落的关系,应该没人注意到它们。

也是由于位置的关系,阳光照不到它们,月亮亦看不见它们,只有这些烂叶和烂叶下的泥土拥着它们。

它们也只能每日静静地望着人们在其身边聊天散步,听他们赞扬那些开得美的盆栽,看周边的小伙伴们疯长。

爬山虎也是一样,不过它能解脱。

偶尔来几个园艺工人,三刀五刀挥过来,它就断了,装上车,拉上它就走了……下面的枝叶又有了生长的空间,它们铆足了劲纷纷往上追赶——一方面是追逐壁画上的空间,一方面也是在追逐太阳。

但是芦荟走不了,上面的空间又太大了,它无论如何都追不上太阳的,真的有点闲得发慌,别说铲他了,甚至都没人理它。

⑤我心生怜惜,于是常去看看它,它不就是《苔》中的苔花么,它不就是逆境中的我么?我们都迫切的需要机遇,需要阳光,但是在如今的困境中,又怎么能有机遇和阳光呢?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和《苔》一样,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环境,磨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自己的知识。

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准备得足够好了,上帝之手才能眷顾,别人才会给予很好的机会。

野芦荟也是这样的,它什么都不想了,借着雨水与烂泥使劲长、可劲长。

只有自己长得足够强大,才能吸引智者的眼光,才能引来伯乐,才能会有更好的生长环境。

⑥果然如此。

某天,一位老奶奶找父亲要花种,环顾小区的后院一周后,瞧见了那三株野芦荟。

她面带发现了新大陆时的惊奇,找一个漂亮的花盆,连土带枝把它轻轻地移走了。

我竟有些佩服,正因为它的野蛮生长为它争取到了更好的“待遇”,老奶奶让它们去了阳台,独自接受太阳的洗礼。

慢慢的,芦荟们长的色泽艳丽了,叶子的绿色也越来越浓郁——竟成为一株美极了、无与伦比的芦荟,那抹饱含生机的绿惊艳了时光,也惊艳了我。

受到老奶奶的眷顾,这三株野芦荟抓住了机遇,跟芦荟有关的特性它都发挥到了极致,看它大、丰满、依旧是没心没肺地长着,唯一不同的是现在有了阳光,有了露水,也有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⑦忽而想起南方那受阳光灿烂,受雨露滋润的,长的饱满的、色泽亮丽的芦荟,它们可经不住竞争,就好比温室的花朵,受到温室的庇护,什么都和它没关系,它只需要开开心心的生长,展现自己的娇贵一它们不像那三株在北方贫瘠的土壤上,在没有阳光的照耀下,忍着别人的忽视和卑微,长出来带土色的、被虫咬过的叶子。

也许,那野芦荟是三株真正的芦荟;而在苔花的心里,它又何尝不是一株真正的牡丹花?(选自《北方文学》2019年第32期,有改动)17.文中“野芦荟”的“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分)18.结合全文,写出“我”对三株野芦荟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3 分)吃了一惊→→→→觉得惊艳19.品析语言。

(6分)(1)也许是走廊将阳光全部挡了去,它的四周连一颗像样的植物也没有,它独自在烂叶的泥池里掩饰..。

(品析加点的词语)..着自己的狼狈(2)也许,那野芦荟是三株真正的芦荟;而在苔花的心里,它又何尝不是一株真正的牡丹花?(从句式的角度)20.联系全文,分析第④节写爬山虎有何作用。

(3分)21.请你对文章第②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4 分)17. (2 分)“野”在文中,一是指“野生”的芦荟生长在布满烂叶的泥池之中,无人问津;二是指芦荟的“野蛮生长”。

(要指出“野生”“野蛮生长”两个方面,每点1分)18. (3分)不忍看心生怜惜有些佩服(每处1分)19. (6分,每小题3分)(1)①“掩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野芦荟内心的不甘但又无可奈何(2分);②“狼狈”准确地写出了三株野芦荟因生长环境而看起来病恹恹、灰蒙蒙、甚至还有斑驳的黑点的样子(1 分)。

(2)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1 分),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野芦荟和苔花虽然不是珍贵的花种,但是它们也能通过野蛮生长为自己贏得更好的生长环境,也能在世间绽放自己最美的样子(1 分)。

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野芦荟和苔花的喜爱与敬佩(1 分)。

20. (3分)①写了同样不被重视的爬山虎的解脱方式。

②与野芦荟形成对比,尽显野芦荟的卑微与弱小。

③也与下文野芦荟给人带来的惊奇做对比,突显其生命的张力。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1. (4分)内容上,写了茄子、辣椒、黄瓜、爬山虎在夏日暮雨之后疯长的情形,也写了野;芦荟的生长环境(1分);结构上,巧妙地引出了下文对野芦荟的描写,为进一步的叙写做铺垫,增强了文章的曲折性,避免行文的平淡(1分)。

写法上,将野芦荟和其他疯长的植物对比,衬托出了三株野芦荟生长环境的恶劣(1 分);语言上,抓住植物疯长的细节描写, .使用了“迅速”“直到”“才”“基本已经”等词语,使其疯长的状态具体形象可感(1 分)。

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三模(五)阅读散文,完成17~21题。

(18分)蓼花锦罗张琴①前段时间,喜欢上了看画,中国画多山水,空间感很强烈,哪怕是画花鸟虫鱼等物,也着重“弦外之响”,尽得留白之风流。

②视觉的饱和使得灵魂饥饿起来,便上网淘了几幅小画。

买回家,才发现许是自己真中了鄱阳湖那场盛大花事的蛊,喜好近乎有些偏执了。

看看,好几张都有蓼,比如仿花鸟画名作《红蓼水禽图》,仿宋徽宗赵佶的《红蓼白鹅图》及仿齐白石的《红蓼群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