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中草药一览表

常用中草药一览表

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 便秘,痰饮喘咳。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 以及气滞胸腹胀痛,便秘腹胀,梅核气等症。 与苍术、陈皮等配合用于湿困脾胃、脘腹致 胀满等。对气滞胸腹胀痛,可配木香、枳壳 同用;
鸡 内 金
归脾、胃、 小肠、膀 胱经。
甘,平。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归脾、胃、
大肠
甘,平。润肠通便。
常用中草药一览表


归经
性味
功效


入肺、大
肠经。
甘、苦,温。有小毒。止 咳化痰,润肠通便(打 碎)。
苦杏仁性属苦泄,长于止喘咳实症;甜杏仁 偏于滋润,多用于肺虚久咳。


入肺经。
辛、苦,温。用于咳嗽气 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 痰中带血等症。
紫菀气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治咳嗽气逆、 咯痰不爽,可与白前、桔梗、甘草等配伍; 治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常与款冬花、川贝、 麦冬、阿胶等,紫菀辛散苦泄,袪痰作用较 强,而止咳的力量较弱。
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 泻痢,痰壅喘咳。
陈 皮
归肺、脾

苦、辛,温。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归脾、胃、 肺经。
甘、淡,凉。
健脾止泻(炒),清热利湿排脓(生)


归心、肺、 脾、肾经。
甘、淡,平。利水渗湿, 健脾宁心。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 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归脾、胃、
肺经
辛,温;有毒。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 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 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归脾、肺、 肾经。
甘,平。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归肺、胃
经。
甘,微寒。养阴润燥,生 津止渴。
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Leabharlann 渴,内热 消渴。香橼
肝;肺;

辛;苦;酸;温。理气降
逆;宽胸化痰。
胸腹满闷;胁肋胀痛;咳嗽痰多。


肝;肺;
脾、胃
辛、苦、酸,温。疏肝理 肺胃气,化痰宽胸。虽疏 肝之力逊于青皮,化痰之 功弱于陈皮,然一物而兼 理肺脾肝三经之气滞,平 和而无燥烈之弊,是其所 长。
用于胸肋疼痛,胸腹胀痛等症。对诸气滞均 可应用,用治肺气郁滞胸闷及脾胃气滞,可 配木香、枳壳等同用:用治肝气価结 疝及肝气犯胃之症,可配 青皮、川楝子等•用于 痰多咳嗽。本品化痰止咳之力较弱,而兼理 气宽胸之功,故对咳嗽日久痰多,而见胸膺 闷痛者甚为适宜,可配 橘络、丝瓜络、枇杷 叶等
用于头晕目昏等,可与菊化、地黄、山 萸肉等配伍


人心、肝、
肾经。
甘,寒。滋阴补血。用于 阴血不足,眩晕,失眠, 以及肝肾阴虚,须发早白 等症。
本品功能益肝肾、养阴血,对于阴血不 足的眩晕、失眠等症,常与 熟地黄、白芍等 配合应用;
对肝肾不足、须发早白、耳聋目昏,又 可配合 何首乌、女贞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有滋润肠燥的作用,血虚肠


归胃、肾
经。
甘,微寒。益胃生津,滋 阴清热。
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 虚热,目暗不明。
广


归脾、胃、 大肠、三 焦、胆经。
辛、苦,温。行气止痛, 健脾消食。
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 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归脾、胃、 肺、大肠 经。
苦、辛,温。燥湿消痰, 下气除满。
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归心、肺、
三焦;清
*八'、,1M
气分和血
分之热
苦,寒。泻火除烦,清热 利尿,凉血解毒。
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 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胃、大肠、
肺经。
甘、涩,平。杀虫,消积; 润燥。
肠道寄生虫病;小儿疳积;肺燥咳嗽;肠燥 便秘;


入肝、脾、
胃经
苦,平。解暑清热,升发 清阳。
用于感受暑热、头胀胸闷、口渴、小便短赤 等症。


入肺、胃
经。
辛,温。
用于风寒头痛。本品发散风寒,通窍止痛, 用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可配伍川芎、防 风、白芷等
用于鼻渊头痛。本品辛温发散,芳香通窍, 其性上达,升达清气,有散风邪、通鼻窍之 功,故为鼻渊头痛要药。偏于风寒者,常与 白止、细辛、仓耳、防风等药冋用;偏于风


归肺、肝
经。
辛,凉。宣散风热,清头 目透疹,解郁。
用于风热 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 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归肝、肾
经。
甘,平。滋补肝肾,益精 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 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 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 明•
用于肝肾不足,遗精,腰膝酸痛,以及 头晕、目眩。治 肾虚遗精 等,常与 巴戟天、 肉苁蓉等配伍应用;
燥便秘亦可应用


入脾、肾
经。
甘、涩,平。益肾固精, 健脾止泻,袪湿止带。
芡实益肾而长于收涩,能固下兀,故可 涩精缩尿,用治梦遗滑精、小便失禁等症, 常与金樱子、桑螵蛸、菟丝子 等。
用于脾虚不运、腹泻不止等症。芡实为滋 补敛涩的药品,能扶脾以止泻,治脾虚久泻, 常与山药、茯苓、党参、白术等药配合 用于妇女白带。本品能健脾而袪湿,且 可固涩而止带,故常用于妇女白带,不论属 于湿热带下或脾肾两亏的体虚带下,都可应 用。配白果、黄柏、车前子等治湿热带下; 配山药、菟丝子、海螵蛸、牡蛎等治体虚白 带。


归肺、脾、
胃经。
性味辛、甘,微温。宽胸
利膈,顺气安胎。
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 胁胀痛等症。


归肺、大
肠经。
辛,温。降气消痰,平喘, 润肠。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用于 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用于咳嗽痰喘者,常 与莱服子、白芥子配伍;也可于前胡、厚朴、 陈皮、半夏等同用。用于肠燥便秘。与火麻 仁、瓜蒌仁、杏仁等同用。
热者,多与菊花、连翘、黄苓、薄荷、苍耳 子同用。若肺热郁结发为鼻疮者,可配黄连、 连翘、野菊花等


归胃、脾、 肺经。
辛,温。散风除湿,通窍
止痛,消肿排脓。
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外感 风寒者,配伍荆芥、防风、川芎外感风热 者,配伍薄何、菊化、曼荆子。治疗齿痛, 属风火者,配石膏、黄连。治鼻渊头痛、与 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治风湿寒痹、腰 背疼痛,与羌活、独活、威灵仙
苏 叶
入肺、脾
经。
辛、温。发汗解表,行气 宽中,或配合生姜同用解 鱼蟹毒。
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冋用。 用于胸闷、呕恶等症 紫苏用于脾胃气滞、 胸 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 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 用。



归肺、脾、
胃经。
辛、甘,平。消食除胀, 降气化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