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卉学

花卉学

《花卉学》实验指导书冯丽芝编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花卉的识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花卉的嫁接与压条繁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花卉的扦插繁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花卉的播种繁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花卉的移植与定植、田间整地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营养土的配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花卉整形修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学科必修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总学时:64 适用学期:第4学期实验学时:14 开设实验项目数:6撰写人:冯丽芝实验一花卉的识别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对花卉的分类、识别和不同生态环境下生长发育状况观察,使学生能了解主要花卉的原产地、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栽培方式,从而指导花卉生产和为园林应用服务。

二、实验类型验证型三、实验原理全球花卉种属繁多,由于原产地和遗传基础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特点,但从生活型、栽培方式或应用特点等不同角度来看,某些花卉有共同的特性或相似的用途,这是对花卉进行各种不同分类的基础。

四、实验材料与用具记录板、扩大镜、卷尺、《花卉识别手册》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1. 由教师指导识别300-500种或品种,并按生活型、栽培方式、观赏特性、系统分类和原产地气候型等进行分类。

2. 学生3~5人一组,通过观察分析并对照识别手册或相关专业书籍,记载花卉主要观赏部位的形态,并记忆花卉中名和学名,归纳其所属类别。

3. 观察不同生长条件或栽培方式下花卉生长发育表现,了解各类花卉或种、品种的生态习性。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花卉分类与识别记载表七、注意事项按生活型、栽培方式、观赏特性、系统分类和原产地气候型等进行分类八、思考题1. 每次重点识别开花植物5-10种,按多种分类法分类。

2. 掌握10-20处常见花卉所属原产地气候型。

3. 花卉依原产地的分类与依生活型和栽培方式的分类的关系如何4. 理解花卉分类的意义。

如何评价各种分类法的优缺点实验二花卉的嫁接与压条繁殖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植物的结构特点,掌握植物的嫁接与压条技术。

二、实验类型综合型三、实验原理及说明嫁接是将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体的一部分嫁接到另外一植物体上,其组织相互愈合后,培养成独立个体的繁殖方法。

此法可提早开花,保持优良品种,又是品种复壮的繁殖方法之一。

提高适应性及砧木抗性、调节树势是砧木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压条法的原理和枝插相似。

压条法就是将接近地面的枝条,在其基部堆土或将其下部压入土中,较高枝条则以湿润土壤或者青苔包围枝条被切伤部分,给予生根的环境条件,待生根后剪离,重新栽植成一独立新株的繁殖方法。

四、实验用具材料1. 材料: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接穗),青蒿(Artemisia apiacea)(砧木),常春藤类(Hedera).2. 用具:嫁接刀,柳枝茎皮套或塑料条五、实验内容和步骤(一)嫁接1. 选砧木:于秋冬或初春到野外找青蒿苗,挖回栽于苗床培养。

2. 砧木整枝:除去部分枝叶,保留嫁接用枝。

3. 用劈接法嫁接:在距主茎12-15cm处切断青蒿,用嫁接刀,从切断面由上而下,纵切一刀;将菊花接穗修成楔形,插入青蒿枝纵切口,使其形成层吻合,用柳皮套或苦买菜草茎套好或用塑料条绑扎。

①青蒿枝保留1-2片叶子,待愈合后再摘去。

②嫁接完毕套袋,保阴、保湿。

(二)压条选择适合压条的花卉1-2种,进行普通压条和高压。

分别进行刻伤、环剥、固定、包扎或壅土,以后经常保持湿润。

1. 在早春发芽期进行,也可以在生长期进行。

2. 常见方法有埋土压条(mound layering),即被枝条埋入土中部分的树皮环割1-3cm宽,在伤口涂上生根粉后再埋入基质中使其生根。

3. 空中压条法(air layering)适于大树及不易弯曲埋土的情况。

先在母株上选好枝梢,将基部环割并用生根粉处理,用水藓等保湿,外用聚乙烯膜包密,两端扎紧即可。

2-3 日生根,在休眠后剪下(杜鹃、山茶、桂花、米兰等常用)。

其它方法还有单干压条(simple layering)、多段压条(compound layering)。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选其它材料如仙人掌(Opuntia)、蟹爪兰(Zygocactus truncactus)、梅花花(Prunus mume)、山茶(Camellia japonica)、月季(Rosa)或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练习,并按下表记录实习内容。

嫁接记录表备注:实习根据具体情况、时间、分数次进行。

七、注意事项(一)嫁接:1. 青蒿砧木与接穗茎应粗细相近。

2. 接触面应尽可能宽,切口应光滑平整。

3. 伤口要密封,防雨水,防蒸腾。

(二)压条:空中压条注意环割宽度与保湿。

八、预习与作业题1. 简述嫁接繁殖优缺点及适用对象。

2. 如何提高嫁接成活率实验三花卉的扦插繁殖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习,掌握花卉扦插繁殖的原理和主要技术要点。

二、实验类型验证型三、实验原理及说明利用植树物营养器官具有再生能力,能发生不定芽或不定根的习性,切取其径、叶、根的一部分,插入沙或其它基质中,使其生根或发芽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四、实验材料与用具1. 植物材料:菊花、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豆瓣绿(Peperomia)、景天类(Sedum)等。

2. 用具:全光喷雾设施、繁殖床、沙、剪刀或小刀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依选材不同,扦插的种类及方法不同。

(一)茎插以菊花为例:1. 选合适的菊花母株,用小刀或剪刀截取长5-10cm的枝梢部分分为插穗;切口平剪且光滑,位置靠近节下方。

2. 去掉插穗部分叶片,保留枝顶2-4片叶子。

3. 整理繁殖床,要求平整、无杂质、土壤含水量50-60%左右。

4. 将插穗插入砂床中2-3cm。

5. 打开喷雾龙头,以保证其空气及土壤湿度。

6. 给予合适生根环境。

(二)叶插1. 全叶插以豆瓣绿为材料。

以完整叶片为插穗。

将叶柄插入沙中,叶片立于沙面上,叶柄基部就发生不定芽(直插法)。

以秋海棠为材料。

切去叶柄,按主脉分布,分切为数块,将叶片平铺沙面上,以铁针或竹针固定于沙面上,下面与沙面紧接。

而自叶片基部或叶脉处产生植株(平置法)。

2. 片叶插以虎尾兰为材料。

将一个叶片分切为数块,分别扦插,使每块叶片上形成不定芽。

将叶片横切成5cm左右小段,将下端插入沙中。

注意上下不可颠倒。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按以下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扦插记录表七、注意事项1. 选取的插穗以老嫩适中为宜,过于柔嫩易腐烂,过老则生根缓慢。

2. 母本应生长强健、苗龄较小,生根率较高。

3. 扦插最适时期在春、夏之交。

4. 适宜的生根环境为:温度20-25℃;基质温度稍高于气温3-6℃,土壤含量50-60%;空气湿度80-90%;扦插初期,忌光照太强,适当遮荫。

八、预习与思考题1. 软材扦插如何保留叶片为什么2. 其它扦插方法还有哪些举例说明。

实验四花卉的播种繁殖一、实验目的与要求花卉繁殖是繁衍后代,保存种质资源的手段,只有将种质资源保存下来且繁殖一定的数量,才能为园林所应用,并为花卉选种、育种提供条件。

因此掌握不同花卉的繁殖方法很有必要。

通过几种花卉的播种实验,掌握花卉有性繁殖的基本环境条件、播种技术和播种苗管理等环节。

二、实验性质综合型三、原理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器官,有种皮和胚两个组成部分,胚是幼植物体,由胚根、胚芽、胚轴、子叶组成。

给予适宜的种了水分、温度、氧气(少数种子还需一定的光照)等条件,种子就可萌发形成幼苗。

四、材料与用具1. 植物材料:三色堇、雏菊(Bellis perennis)、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凤仙花等(直播)2. 用具:播种盆、沙、土、锄头、耙子、网眼筛、铁锹、烧水壶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播种方法分为地播和盆播,以盆播为例:1. 播种用土准备:采用混合土,配合比例如下:细小种子腐叶土5、河沙3、园土2中粒种子腐叶土4、河沙2、园土4大粒种子腐叶土5、河沙1、园土5在使用前消毒(蒸汽或药剂)并筛过,细粒种子用网眼2-3mm细筛筛土,中、大粒种子用4-5mm网眼筛子筛土。

土壤含水量适当。

2. 用碎盆片把盆底排水孔盖上,填入1/3碎盆或粗沙砾,其上填入筛出的粗粒混合土,厚约1/3,最上层为播种用土,厚约1/3。

3. 盆土填入后,用木条将土面压实刮平,使土面距盆沿约2-3cm。

4. 用“浸盆法”将浅盆下部浸入较大的水盆或水池中,使土面位于盆外水面以上,待土壤浸湿后,将盆提出,过多的水分渗出后,即可播种。

5. 细小种子宜采用撒播法。

为防止播种太密,可掺入细沙与种子一起播入,用细筛筛过的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

中、大粒种子用点播或条播法,播后覆土。

6. 覆土后在盆面上盖玻璃或报纸等,以减少水分蒸分,并置于室内阴处。

7. 播后管理:应注意维持盆土湿润,干燥时仍然用浸盆法给水,幼苗出土后逐渐移于光照充足处。

地播技术相对简单,但要注意播种床床面平整,表土细粒,利于排水。

播种前土壤湿度适中;注意播后覆盖,防冻(秋播)、防雨(南方)、防旱(北方)等。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定期观察记载每日种子发芽数量,观察结束累计发芽总数,并计算不同花卉种子的发芽率。

1、种子发芽率=累计发芽总数/100*1002、日最高发芽数七、注意事项1. 混合土主要是保证良好的土壤性能。

所用的壤土应为中性,砂则为不含碳、淤泥、贝壳等夹杂物的清洁河沙。

2. 播种时期依不同种类和市场需要而定,但必须保证良好的萌发条件。

如:温度20-30℃,水分70%左右,喜光种子最好用玻璃覆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