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砖工程施工工艺操作流程
1、施工准备
1.1 材料要求
1.1.1 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
2.5级。
应有出厂证明和复试报告,当出厂超过三个月应做复试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1.1.2 砂:采用洁净无有机杂质的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1.1.3 沥青胶结料:宜用石油沥青与纤维、粉状或纤维和粉状混合的填充料配制。
1.1.4 胶粘剂:应符合防水、防菌要求。
1.1.5 面砖:颜色、规格、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检查无色差,无缺棱、掉角,无裂纹,材料强度、平整度、外形尺寸等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相应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
1.2 主要机具
1.2.1 电动机械
砂浆搅拌机、手提电动云石锯、小型台式砂轮锯等。
1.2.2 主要工具
磅秤、铁板、小水桶、半截大桶、扫帚、平锹、铁抹子、大杠、中杠、小杠、筛子、窗纱筛子、窄手推车、钢丝刷、锤子、橡皮锤、方尺、铝合金水平尺、
2、作业条件
2.1 熟悉图纸,了解工程做法和设计要求,细部构造、节点深化设计完成,排砖固化图绘制完成并经各方确认。
2.2 墙面抹灰及墙裙等工作完成,满足砖面层施工条件。
2.3 内墙面弹好水准基准墨线(如:+500mm 或+1000mm 水平线)并校核无误。
2.4 门框保护好,防止手推车碰撞。
2.5 穿楼地面的套管、地漏做完,地面防水层做完,并完成蓄水试验办好检验手续。
2.6 按面砖的尺寸、颜色进行选砖,并分类存放备用,做好排砖设计。
2.7 大面积施工前应先放样并做样板,确定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并向施工人员交好底再施工。
样板完成后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按样板要求大面积施工。
3、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检验水泥、砂、砖质量→抽样检测→技术交底→选砖→准备机具设备→排砖→找标高→基底处理→铺抹结合层砂浆→铺砖→养护→勾缝→检查验收
3.2 操作工艺
3.2.1 基层处理:将混凝土基层上的杂物清理掉,并用錾子剔掉楼地面超高、墙面超平部分及砂浆落地灰,用钢丝刷刷净浮浆层。
如基层有油污时,应用10%火碱水刷净,并用清水及时将其上的碱液冲净。
3.2.2 找面层标高、弹线;根据墙上的+50cm(或1m)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出面层标高,并弹在墙上。
3.2.3 抹找平层砂浆:
3.2.3.1 洒水湿润:在清理好的基层上,用喷壶将地面基层均匀洒水一遍。
3.2.3.2 抹灰饼和标筋:从已弹好的面层水平线下量至找平层上皮的标高(面层标高减去砖厚及粘结层的厚度),抹灰饼间距1.5m,灰饼上皮就是水泥砂浆找平层的标高,然后从房间一侧开始抹标筋(又叫冲筋)。
有地漏的房间,应由四周向地漏方向放射形抹标筋,并找好坡度。
抹灰饼和标筋应使用干硬性砂浆,厚度不宜小于20mm。
3.2.3.3 装档(即在标筋间装铺水泥砂浆):清净抹标筋的剩余浆渣,涂刷一遍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粘结层,要随涂刷随铺砂浆。
然后根据标筋的标高,用小平锹或木抹子将已拌合的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3~1:4)铺装在标筋之间,用木抹子摊平、拍实,小木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使铺设的砂浆与标筋找平,并用大木杠横竖检查其平整度,同时检查其标高和泛水坡度是否正确,24h 后浇水养护。
3.2.3.4 弹铺砖控制线:当找平层砂浆抗压强度达到1.2MPa 时,开始上人弹砖的控制线。
预先根据设计要求和砖板块规格尺寸,确定板块铺砌的缝隙宽度,当设计无规定时,紧密铺贴缝隙宽度不宜大于l mm,虚缝铺贴缝隙宽度宜为5~l0mm。
3.2.4 铺砖:为了找好位置和标高,应从门口开始,纵向先铺2~3 行砖,以此为标筋拉纵横水平标高线,铺时应从里向外退着操作,人不得踏在刚铺好的砖面上,每块砖应跟线,操作程序是:
3.2.
4.1 铺砌前将砖板块放入半截水桶中浸水湿润,晾干后表面无明水时,方可使用。
3.2.
4.2 找平层上洒水湿润,均匀涂刷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涂刷面积不要过大,铺多少刷多少。
3.2.
4.3 结合层的厚度:如采用水泥砂浆铺设时应为20~30mm,采用沥青胶结料铺设时应为2~5mm。
采用胶粘剂铺设时应为2~3mm。
3.2.
4.4 结合层组合材料拌合:采用沥青胶结材料和胶粘剂时,除了按出厂说明书操作外还应经试验室试验后确定配合比,拌合要均匀,不得有灰团,一次拌合不得太多,并在要求的时间内用完。
如使用水泥砂浆结合层时,配合比宜为1:2.5(水泥:砂)干硬性砂浆。
亦应随拌随用,初凝前用完,防止影响粘结质量。
3.2.
4.5 铺砌时,砖的背面朝上抹粘结砂浆,铺砌到已刷好的水泥浆找平层上,砖上楞略高出水平标高线,找正、找直、找方后,砖上面垫木板,用橡皮锤拍实,顺序从内退着往外铺砌,做到面砖砂浆饱满、相接紧密、坚实,与地漏相接处,用砂轮锯将砖加工成与地漏相吻合。
铺地砖时最好一次铺一间,大面积施工时,应采取分段、分部位铺砌。
3.2.
4.6 拨缝、修整:铺完2~3 行,应随时拉线检查缝格的平直度,如超出规定应立即修整;将缝拨直,并用橡皮锤拍实。
此项工作应在结合层凝结之前完成。
3.2.5 勾缝:当砖面层的强度达到可上人的时候,进行勾缝,用同种、同强度等级、同色的水泥膏或1:1 水泥砂浆,要求缝清晰、顺直、平整、光滑、深浅一致,缝应低于砖面0.5~lmm。
3.2.6 养护:铺完砖24h 后,洒水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3.2.7 镶贴踢脚板:踢脚板用砖,一般采用与地面块材同品种、同规格、同颜色的材料,踢脚板的立缝应与地面缝对齐,铺设时应在房间墙面两端头阴角处各镶贴一块砖,出墙厚度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此砖上楞为标准挂线,开始铺贴,砖背面朝上抹粘结砂浆(配合比为1:2 水泥砂浆),使砂浆粘满整块砖为宜,及时粘贴在墙上,砖上楞要跟线并立即拍实,随之将挤出的砂浆刮掉。
将面层清擦干净(在粘贴前,砖块材要浸水晾干,墙面刷水湿润)。
4.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砖面层所用板块产品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
4.1.2 砖面层所用板块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由放射性限量合格的检测报告。
检验方法:检查检测报告。
4.1.3 面层与下一层的结合(粘结)应牢固,无空鼓(单块砖边角允许有局部空鼓,但每自然间或标准间的空鼓不应超过总数的5%)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
4.2 一般项目
4.2.1 砖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平整,深浅一致,周边顺直。
板块无裂纹、掉角和缺楞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2 面层邻接处的镶边用料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边角整齐、光滑。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钢尺检查。
4.2.3 踢脚线表面应洁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小锤轻击及钢尺检查。
4.2.4 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l0mm;防滑条顺直。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钢尺检查。
4.2.5 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应严密牢固,无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泼水或坡度尺及蓄水检查。
4.2.5 砖面层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1.8 的规定。
5.成品保护
5.1 镶铺砖面层后,如果其它工序插入较多,应铺覆盖物对面层加以保护,面层达到强度后方可允许上人。
5.2 切割面砖时应用垫板,禁止在已铺地面上切割。
5.3 推车运料时应注意保护门框及已完地面,小车腿应包裹。
5.4 操作时不要碰动管线,不要把灰浆掉落在已安完的地漏管口内。
5.5 做油漆、浆活时,应铺覆盖物对面层加以保护,不得污染地面。
5.6 要及时清擦干净残留在门窗框上的砂浆,特别是铝合金门窗框宜粘贴保护膜,预防锈蚀。
5.7 搭拆架子时注意不要碰撞地面,架腿应包裹并下垫木方。
6.安全环保措施
6.1 使用手持电动机具必须装有漏电保护器,作业前应试机检查,操作手提电动机具的人员应佩戴绝缘手套、胶鞋,保证用电安全。
6.2 砖面层作业时,切割的碎片、碎块不得向窗外抛扔。
剔凿瓷砖应戴防护镜。
6.3 水泥要入库,砂子要覆盖,搬运水泥要戴好防护用品。
6.4 基层清理、切割块料时,操作人员宜戴上口罩、耳塞,防止吸人粉尘和切割噪声,危害人身健康。
6.5 切割砖块料时,宜加装挡尘罩,同时在切割地点洒水,防止粉尘对人的伤害及对大气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