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从多角度描写一个细节

第一讲 从多角度描写一个细节

第一讲从多角度描写一个具体细节瀚海语文王老师课堂本节课包含4个问题1.多描写,少叙述:化叙述为描写2.一个片段只写一个重点3.从四类角度展开描写4.符合角度组合的要求一.多描写,少叙述先比较两个片段从我三岁第一次接触二胡,我就对二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时我每天晚饭后,我都会乖乖地做在板凳上练琴,时间不长我就能拉出《小星星》等几首简单的练习曲。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都要举行一次汇报演出,板凳靠前就成了我的舞台,虽然是断断续续的演完一支曲子,但依然获得了喝彩。

修改为:舞台·清冷“君君,拿出你的二胡,给二姑和姑父,表演表演,你不是刚学会了《小星星》吗?”妈妈的语气商量中夹杂着命令。

我心下一乐,又发愣:表演?我这两下子,能叫表演嘛?身子刚站起来,却没有动。

“去呀!傻孩子,傻站着!”我步履“蹒跚”,拿出二胡,装着大师的模样,坐在客厅的小板凳上。

心理一阵阵发怵,调弦的手不禁微微发抖。

“不着急,慢点来。

”一向和蔼的姑父给我鼓励。

琴声响起,似青蛙过河,呜呜啦啦。

由于紧张,一会重复一个音,一会修改一个错,断断续续。

一曲终了,直感到背脊心里都冒汗。

为了找个台阶下,我强装微笑。

一家人听着,只有妈妈和姑父,伸出手掌拍了两下。

此刻,我的舞台,在客厅,其乐融融,却冷冷清清。

小结:1.记叙:记叙是记载事情的前后经过或述说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其重点是陈述过程。

2.描写: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细致入微、特色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描述对象的状态、情貌生动、具体地描绘、刻画出来。

其重点是使对象生动、形象,使对象的特征突出!王老师分析:记叙的特点:①有明显的时间流动。

②写了好多“点”。

③没有一个点写具体。

④展现六要素的完整性。

描写的特点:①抓住一个具体的“点”来写。

②写得非常具体③有形象感。

④可以做到生动。

二.一个片段只写一个重点同学们看下面两则作文的片断:片段一(无重点)小时候,我的身体非常弱,在冬天,不是感冒就是发烧。

母亲到处带我去看病,把她给累得死去活来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半夜发了烧,我和她说我睡不着觉浑身特别热。

妈妈马上开了灯,一摸我的头就慌了神,马上起来给我量体温,好像是39度多。

妈妈和爸爸就把我带到了医院里了。

那时没几个人,妈妈非常担心我,怕我烧得更厉害。

她的额头上充满了汗水,又把我带到了市医院里。

打了一针,我的烧就退了下去。

医生说要留院观察一下,我妈就陪我在病房里到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回了家。

妈妈的脸上马上有了笑容。

片段二(有重点)我一个人无力地躺在冰冷的病床上,麻药过后,脚上的疼痛一阵阵袭来,一次比一次强烈。

委屈的酸楚顿时涌上心间,不哭,不哭,这样告诉自己,昏昏沉沉又睡了过去。

朦胧中,一个身影出现在身边,她弯着腰、附下身子凑近我的脸庞,一股温热的气息扑在我脸上。

是妈妈!我努力地睁开发涩的双眼,却分明看到——妈妈满溢的泪水扑簌簌落了下来。

问题:哪个片断写得好?为什么?你们自己以前写作文是不是经常是第一种?解析:同样是一个素材,甚至是写的很多的“生病看医生,妈妈照顾我”这类很俗套的素材。

片断二由于使用了细节描写,显得很具体细致,温暖感人。

第一个片断作者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叙述,依次展开点,写成了流水账。

第二个片断则像影视中的特写一样将妈妈的温柔、爱怜以及一副温馨的亲子画面呈现在众人面前。

作者运用的是描写,抓住了妈妈俯下身,亲近我的姿势和身影,做特写镜头的刻画;抓住了妈妈流泪的细节,同时展开角度,写了医院、和我自己的疼痛感。

一个小小的片断,重点突出,角度组合,详略得当,画面感极强。

小结:描写手法运用的好,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对于同学们来说,由于受经历和年龄的限制,大家遇到的多是平凡、普通的事,少有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大事。

这时,作文细致描写就是格外重要,就是必须的。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具体操作步骤:1.前提是确定选材:确定你要写什么事。

平时一写作文,不少学生常常是看着标题发呆——写什么呢?我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让某中学600名同学写体现“母爱”的一个片段,结果超过八成的同学都写自己生病妈妈是怎么背自己去医院的或者怎么照顾自己的。

为什么么很多同学都写“生病”呢?老师来分析一下,大家看看合不合理。

大家在选材时往往都会绞尽脑汁去想一些比较重大的事,觉得只有大事才能突出的表现你所要写的主题,只有大事才让人难忘,让阅卷老师肯定。

但是我们想一想,咱们才只有十二、三岁的年纪,有几个同学生活中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大事?而“生病”这样其实不算大事的事情,就被我们选出来了。

于是大家呼呼呼的都写生病,即使原本生病的过程中很平常,也非要整出一些不寻常的桥段,爸爸不在家,大雨哗啦啦……觉得只有这样的事才有看头。

如果大家都这样想,就变成了千篇一律,没看头了。

除了生病,也有另外一些很俗套的素材:诸如:一、雨(雪)下得很大,母亲冒雨(雪)前来送雨具;三、母亲给“我”盖被子;四、母亲深夜给“我”补(洗)衣服;五、母亲不舍得吃自己喜欢的食物,留给“我”吃……这几类被称为中小学生作文“几大俗”。

2.最核心的是要选点:不要面面俱到,只选取最能表现中心或题意,突出人物品质、特点的细节动作或局部环节来描写。

——“以小见大”理论讲解:我们为什么不从生活中的细节着眼呢?难道母爱在寻常生活中的细节小事中就不存在吗!起早为我们做早饭,为我们整理书包,为我们洗一个苹果,为我们做一顿排骨汤……这些难道不是母爱的体现吗?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这细微之处指的就是细节小事。

别人认为小事“不起眼”,是他们不懂得欣赏,我们独具慧眼写小事,这不就是人无我有吗?把目光着眼于小的细节,反而能发现其中的大爱。

有的同学领悟得很快,我可以通过写妈妈给我做排骨汤体现母爱,这的确是一件平常小事,那我们是不是要把妈妈做排骨汤的整个过程都写下来呢?妈妈先把萝卜、排骨剁好,把高压锅放在燃气灶上,倒水,然后将排骨、萝卜、药材放进锅里,开始炖,炖好后加入调味品,然后盛一碗给我,我喝了一碗又一碗。

这样写就成了流水账了。

其实我们可以选一个点来写,比如写妈妈切萝卜或妈妈给我盛排骨汤,这样可以避免流水账,也是在写细节。

我们现在来做个规范,我们写作文选好一件事以后,还要做最重要的一步——选点,选择其中的一个动作点(为何要选动作点?因为动作比较好写)。

一件事有很多动作点,我们选哪个呢?选择小而具体的,同时又要紧扣中心的那个动作点。

选点要求:①小而具体②扣中心③要真实。

合情合理④有意义,有价值。

注意:必须扣中心选点不同的(题目)中心,进行细描的“点”也应该是不同的。

在选点时,首要的原则就是要选择那些对中心起作用的“点”,也就是最能表现中心的点。

例如,一个学生一次写了一篇比较成功的习作,选材是拔河,通过拔河要表现的中心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他很聪明,没有从头到尾叙述拔河过程,而是选择了拔河时他感觉最艰难的一个点进行了细描,描写己方同学们弯曲的双腿、紧绷的肌肉、倔强的眼神、努力的姿态……一时间真是把那坚持的执着和那不屈的精神再现了出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后来,写另一篇文章,他又把自己这段得了高分的文字照搬了上去。

但是,却得了很低的分。

为什呢?因为文章的中心变了。

后一篇习作所记的事件仍然是拔河比赛,但文章的中心却是写班主任老师宽厚慈祥的微笑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温暖,这样一来,将大量篇幅放在拔河细描上显然是不合中心,至少也是详略不当或偏离文章中心。

也就是说,文章中心要表现老师的微笑的力量,选点细描的地方应该是老师的“微笑”,围绕着这宽厚、慈祥的微笑展开细节描写,将这微笑的魅力浓墨重彩地渲染出来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文章中心。

所以,在综合细描之前,一定要根据中心先选择好对中心起作用的点,不能单纯为描写而描写,否则就会有跑题的嫌疑了。

选点示例讲解:爱——母亲给我炖海带排骨汤——写什么动作?(1)买排骨、萝卜、海带(2)剁好(3)清洗(4)放入高压锅(5)加水(6)打开燃气(7)炖、等待(8)放入调味品(9)盛汤(10)端给我(11)看着我吃完(12)我喝了一碗又一碗(13)收拾桌子片断示例“加油!加油!”同学们拼命地为单杠上的小勇鼓劲,他就要做第12个引体向上了,这是目前我们班至今无人突破的记录。

只见他的身子前后摆了摆,仿佛在积蓄力量,就在身子再一次向前悠的时候,他猛地大喊一声“嗨!”立刻,全身都绷得紧紧的,双臂用力向上拉,身子哆哆嗦嗦地慢慢向上移动。

他双眼紧闭,汗水顺着通红的脸颊往下流。

胳膊上的肌肉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一样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像一条条青色的蚯蚓。

单杠也好像在努力绷劲,好把小勇拉上去。

小勇坚持着,坚持着,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他的头慢慢地靠近单杠,超过了单杠!“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小结:细描的“点”时,无须选择那些惊天动地的大“点”,只要符合主题,都能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并且写出了真人真事,真情真意和真感受。

而这样的“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比比皆是。

三.展开四类角度进行描写选好事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动作点之后,就要进行多角度观察,对这个动作点进行充分而细致的描写。

要正面观察人物的动作,注意他的表情、语言,体会其心理,也要观察周围人物的反应。

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和描写,才能把这个动作点写得生动。

综合分析一下,我们把角度分为四类:角度A——描写动作本身,即动作发出者及其动作、行为;角度B——描写动作对象,即动作承受者及其状态、行为;角度C——动作环境,即动作发生时周围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及其周围人物的反应;角度D——动作心理,即动作发生时的“我”的心理活动这四类角度,既包括人物描写又包括环境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既有动作描写,又有外貌、语言、心理的描写。

所以,我们称其为完全化或完美化的综合角度。

角度展开示例“加油!加油!”同学们拼命地为单杠上的小勇鼓劲。

C‖他就要做第12个引体向上了,这是目前我们班至今无人突破的记录。

(叙述)‖他的身子前后摆了摆,仿佛在积蓄力量。

突然,他大喊一声“嗨!”立刻,全身都绷得紧紧的。

双臂用力向上拉,身子哆哆嗦嗦地慢慢向上移动。

他双眼紧闭,汗水顺着通红的脸颊往下流。

胳膊上的肌肉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一样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像一条条青色的蚯蚓。

(描写)A‖单杠也好像在努力绷劲,好把小勇拉上去。

B‖小勇坚持着,坚持着,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他的头慢慢地靠近单杠,超过了单杠!A‖“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C‖角度展开训练中心:表现我胜利的喜悦素材:踢足球选点:踢球进门——扑球守门构思设计:对手踢球进门,我扑球守门(我是主人公)A 描写“我”的动作:弓腰、盯球、跃起、抓捕B 描写对手和球:对手踢的具体动作、球飞旋的状态扑球 C 描写周围场景:欢呼、喝彩D 描写动作中我的心理变化、心理活动:害怕、信念、决心、激动角度展开示例(片段)决定胜负的时刻到了,小A就要射出那决定胜负的点球(交代背景、起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