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透镜成像公式
一、 透镜成像
透镜成像作图法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取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
⑴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⑵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⑶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 方向不变 。
透镜成像的位置除了用作图法可以得到外,还能用更简捷的办法得到比如用公式。
图1 透镜成像
由图1得:△COF ∽△A 1B 1F
△ABO ∽△A 1B 1O
F B OF
B A CO 111= O
B BO
B A AB 111= AB CO =
OF=f , B 1F = v -f , BO=u , B 1O=v
由
O
B BO
F B OF 11=得:
即: 整理得:
——此公式为透镜成像公式
⏹ 凸透镜:u , f 总取正值;
⏹ u>f 时,v 为正值,像物异侧,实像 ⏹ u<f 时,v 为负值,像物同侧,虚像 二、凹透镜公式
⏹ 可以证明,以上公式完全适用于凹透镜,但需注意,焦距应取负值(虚焦点)。
⏹ 由 可知v 为负,这表示凹透镜总成虚像。
在计算题中往往被忽视。
三、放大率
定义:像长跟物长的比
AB
B A 1
1叫做像的放大率。
因为△ABO ∽△A 1B 1O :所以u
v
AB B A m ==
11 m>1,表示成放大的像,m<1,表示成缩小的像。
注意:实像v 取正,虚像v 取负。
v
u f v f =-uv fu fv =+f
v u 1
11=+f
v u 111
=+
根据 得:
⏹ 当u →∞时,u -f ≈ u , v ≈ f .
意义:太阳射来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再焦点会聚。
⏹ 当u >2f 时, u -f > f , v<u , m=
u
v <1.
意义: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照相机。
⏹ 当u =2f 时, u-f= f , v=u , m=u
v =1. 意义:成倒立的与物体等大小的实像。
⏹ 当f<u<2f 时,u -f< f , v>u , m=u
v >1. 意义: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如幻灯机。
⏹ 当u =f 时,u -f=0 , v →∞ . 意义:不成像或成像于无穷远处。
⏹ 当u <f 时, u -f<0 , u 、f 为正值,则v 为负值,|u -f |<f ,则
|v|>u , m=u
v >1.
意义:成正立、 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
总之:当物体自无穷远处向焦点靠近时,物体所成实像在透镜的另一侧自焦点向无穷远处移动;当物体在透镜和焦点之间移动时,物体的虚象在凸透镜的同一侧向远离焦点的方向移动。
四、使用透镜公式解题注意事项 ⏹ ⑴首先要按作图要求画出光路图;
⏹ ⑵在代入数值时,要正确运用像距和焦距的正负号;
f
v u 111
=+f
u uf v -=
⑶计算结果要用作图法或实验规律进行检验。
例题:某透镜所成正立像的长度是物体的5倍,已知像与物体相距16厘米,求该透镜的焦距。
分析:关键字“正立像”——说明成“虚像”,像、物位于同侧。
“像的长度是物体的5倍”说明是凸透镜成像,由 得物距
小于焦距。
解:(1)、画出光路图
由于焦距未知,只能作示意图,作图的目的在于正确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
得 B 1B=B 1O -BO= v -u=5u -u=4u=16cm
所以 u=4cm , v=-20cm
【小结】透镜成像公式与放大率往往结合起来考查。
运用时特别要注意几点:
⑴、凸还是凹 ⑵、虚还是实 ⑶、正还是负
f v u 111=+511===
u
v
AB B A m u v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