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工作安排:
1,自己找齐PPT的相关需要的资料,包括相片,模板。
然后就自己整理制作思路。
想好PPT的内容和形式。
和大家一起讨论PPT的主题,确定是沉重还是轻松
2,分好策划书的工,明天明确每一个人的任务,然后确定上缴日期。
和shadow讨论具体点预算
3,和风铃讨论商家的联系情况,然后就自己再打电话联系相关商家,尽快确定商家
4,看经济法的PPT,然后就自己整理和做好笔记。
有时间就做每一个单元后面的习题
5,弄清楚微积分,期末考试一定不能不能挂科!!!
校园活动
美国学生追求读书和游玩并重。
星期一到星期五,他们认真用功读书,上课时聚精会神的做笔记,热烈参与讨论;到了周末,虽然作业和考试很多,却不放弃调剂身心。
星期四晚上俗称“小周末”,因为许多人星期五没有课或只有半天课,比较轻松,所以就开始聚会,在一起轻松同乐。
周日有许多由各个同学会和社团举办的免费“学间休息活动”(Study Breaks),准备了食物和饮料让大家在读书劳累的时候放松一下。
美国校园经常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食品,音乐,游戏,体育,各国文化和其他活动。
例如学校每年主办校友返校(Homecoming)活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筹备,并隆重庆祝。
传统庆祝活动包括球赛,游行,音乐会及选拔“返校之王”(Homecoming King and Queen),十分热闹。
另外一项重要的校园活动是职业展览会(Job Fair),每年多次在校内举办,由学校的就业辅导中心(Career Development Center)联系许多大公司到校招聘即将毕业的学生。
许多公司都设立向学生提供讯息的展台,让学生了解该公司的情况,以争取优秀学生毕业后加入。
职业展览会是学生了解各个行业和求职的好机会。
到美国除了学习知识,攻读学位外,最重要是能在这几年宝贵的时光中,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体验生活并自我成长。
因此,参与课外活动充实自己与求学同样重要。
校园活动提供机会,使学生得以相互结识并建立长久友谊,体验美国校园生活和联系英语。
这些活动对学生在校学习和将来步入社会取得成功很有帮助。
如果已经决定到美国的大学学习,莫忘尽可能多参加校园里的各项活动。
既要学习当父母还要学会面对死亡
英国学生课堂上学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重大事情,几乎都会先在课堂上学一遍。
比如说当父母,应该是每
个人的必修课,而且是一生中最大的一项工程,于是英国政府把如何当父母正式列入学校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如何应付婚姻冲突,如何适当?quot;惩罚"孩子等。
之所以要设置这门课程,目的是让孩子在真正结婚做父母前,多一些实践活动。
上课时,学生们要扮演母亲或父亲,还要考虑孩子的花费以及各种生活技能。
政府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教师要用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例子:"适当地提示自己的生活秘密,对教师来说,可以使课程更丰富更生动,学生们可以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对有机会扮演父母的角色感到高兴。
他们会用不同于平常的方式看教师,与教师建立一种新的关系,那就是他们首先是父母,其次才是教师。
"
除了学习当父母,英国学生甚至还要学习如何面对死亡,这门课程的内容包括:在死亡、父母分居或离婚等问题上为孩子们提供辅导;带一位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土走进课堂来谈论人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
英国教育部门认为,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吓唬孩子们,而是帮助他们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发生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并学?quot;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情绪的控制力度",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日本
他们的高中生如果是想考东大的也是要刻苦的学习上很多补习班而一般的呢就有比较丰富的高中生活日本高中的学生会是自主管理包括学生的住宿都是自己管理学生会有自己的管理系统负责学校的各种祭学园祭是他们的一个特色通常2个月前就要准备到时候会非常盛大伴随体育音乐文化等各种活动他们都是4月开学有暑假也有新年的假期之间还有大大小小的一些假期不过都很短总的来说比咱们多不了多少总的来说他们的高中生活类似美国的很丰富不是只有学习的
德国
学校里的课程和中国学校比呢,主要是多了个外语,宗教。
他们在进入高考年级以前,基本上是所有科目都要上,有些学生可能选了NWT(数理化生的综合应用课)就不学外语了。
进入高年级以后,除了德语和数学以外,要选两到三门课作为高考科目。
其中一门要求是外语。
高考科目的课每周要4课时,其他的课每周2课时。
但不是说非高考科目的课就不重要,算高考成绩时除了最后的高考以外,最后两年所有科目的平均成绩都是要算进去的,所以每一门科目都得认真对待。
德国的学校作业很少,数学老师一般布置几道题学生们就会在下面抱怨,但他们的学习也没有我来之前想象的那么轻松。
每个学生每学期要选一门科目做GFS,就是自己来上一节课,由任课老师给出几个课题,自行选择,老师打分。
这也算是一学期中的头等大事了。
德国这里的考试很少,每门课一般一学年只有4次考试。
他们的考试没有我们常见的填空题选择题,数学一般有5到6个大题,英语则是阅读一篇文章以后再写作文,所以考试技巧在这里就完全不起作用了。
除了考试以外,平时的课堂发言也很重要,老师最后打分的时候课
堂发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所以德国学生课堂发言极其踊跃啊。
在来这里之前,听说德国的数学很简单。
在10年级的时候确实如此,然而到了12年级,发现这里学的都是国内高中数学没有的内容,大量的微积分导数,一开始还真有点摸不着北。
在这里,计算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
我的数学老师送给了我一个SHARP的计算器当礼物,可惜说明书是德语的,还是依靠了一个german born Chinese的解释,我才勉强弄懂了怎么用它。
但上一次考试,还是因为没有摸清楚计算器的功能,有几个问题没有做出来。
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国中学的职业教育。
在进入高考年级的前一年,学校会开设一门BOGY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
老师会给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方面的指导,如何写简历,怎样找工作,而最重要的则是3月份的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学生们必须自己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投简历。
许多大公司如西门子,博世等的人事部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BOGY这个项目。
我在一家为奔驰,宝马等做滤清器的公司得到了一个职位,对工科方面的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认识一份工作,通过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判断自己是否喜欢,适合这份工作,一定程度上也帮学生决定进入高年级以后的选课问题。
德国学校与中国学校另一点不同的是,如果老师生病或有事不能来上课,那么这节课就不上了,不像中国学校有“调课”这个概念。
每个学校的大门处都会有一个屏幕,显示今天和明天哪些课f.a(不用上)了。
于是,看屏幕成了德国学生每天来学校第一件做的事情。
运气好的时候,一整天的课都没有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一点。
我认识的一个华人家庭,父亲就非常不满意这一点,他女儿曾经两个多月没有德语课,而德语又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老师回来以后也不会急着去赶进度,还是按着原来的进度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