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2.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
3.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4.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
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编辑]六种构造条例解说[编辑]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编辑]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编辑]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编辑]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编辑]转注属于“用字法”。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
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编辑]六书的运用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
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
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
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
好像“軚”、“锿”是形声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会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
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
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
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
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象形字,月会意字床明思指事字地形声字静望象形:日月水山马龟门刀人手足女心雨禾车弓指事:上下一二三四末亦刃凶指事字和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表意的标志;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是照样画葫芦。
指事字的类型1、独体指事凡是独体的文,在形体上没有经过后来的增减或变更,用来表示抽象事类的叫作独体指事,也就是指事正例。
这类独体的文,通常都是以线条符号来指明抽象事物的意象。
独体指事字例:上、一、二、下、│、八、小、ㄔ、ㄐ、爻。
2、合体指事当已有的文字形象或符号,不足以表达抽象概念时,就在这成文的形象上,加些点画以引出概念的方法,亦即以一个文为主体,附加不成文的符号,二者相合而成的文字,叫做合体指事。
合体指事字例:元、示、王、中、屯、牟、牵。
3、变体指事为了要表达抽象的意念,往往把一个成文的形象加以变化或减省一个成文形象的部分笔划,透过这种变化,使人领悟到另一层相关的概念。
这种变易,通常是指位置上的变易,如有的左右相反,有的上下相倒。
变体指事字例:ㄩ、乏、廷、逆、世、臣、幻、夏、巾。
象形文字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此诗各字分析如下,有争议者略作说明。
白(象形,古文字构形存在争议)日(象形)依(形声)山(象形)尽(会意),黄(《说文解字》为形声,古文字可能是会意)河(形声)海(形声)流(古作 ,会意)。
欲(形声)穷(形声,繁体作穷,从穴躬声)千(《说文解字》为形声,从十人声,今人或以为会意)里(会意,从田从土)目(象形),更(《说文解字》为形声,从攴丙声。
今学者认为是会意)上(指事)一(指事)层(形声,繁体作层,从尸曾声)楼(形声)。
田象形本指事苹形声休会意火象形梅形声鼎象形林会意象形字:人月马牛鼎风网指事字:上下旦本会意字:休从牧采形声字:蚂编问想瓶灸水火是象形本,末,刃是指事字明,尖,囚是会意奶,坡,搬,种是形声象形字:摹其状,象其形,可谓象形。
简单的说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像画画一样造出来的字。
:人,山指事字:用象征性的符号活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
上刃会意字:把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象形或会意字,按照意义和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字。
众休磊形声字:顾名思义,就是表示声音的符号和表示意义的符号组合起来的字。
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相当大的一部分。
编飘:形声字。
从风,票声。
刃:指事字。
甲骨文从刀,在刃口处加一点,指出刀口之所在。
册:象形字。
甲骨文象编简成册形。
闻:形声字。
从耳,门声。
末:指事字。
从木,一横指出树梢之所在。
休:会意字。
从人,从木,会人在树阴下歇息之意。
旦:指事字。
甲骨文从日,下象日影,是海上日出的景象,表示日出天亮之意。
众:会意字。
甲骨文从三人,会多人之意。
问:形声字。
甲骨文从口,门声。
网:象形字。
甲骨文象一张网形。
根是形声字既:会意。
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
本义:吃罢,吃过戊wù会意。
字从戈,从丿。
“丿”意为“不”。
“戈”与“丿” 联合起来表示“不动之戈”。
戌xū 会意。
字从戊,从一。
“戊( wù)”意为“武力扩张”。
“一”指“起点”。
“戊”与“一”联合起来表示“武力扩张的起点”。
本义:武力扩张过程还处在起点阶段。
武器锋芒未露戍形声。
字从戊,从丶(zhǔ),丶亦声。
“丶”义为“入住”、“进驻”。
“戊”义为“在库之戈”。
“戊”与“丶”联合起来表示“手持战戈进驻防线”。
本义:军队驻守。
武力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