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精修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精修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就政体而言,属于同一类型(理解)国体: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人大制度由于特定的国情所致,具有以下特点,即中国特色(问答)1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2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3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民主集中制(四)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回忆在北京隆重召开,通过了第一部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义上讲,它不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会议,而且还包括由它产生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

狭义上讲,仅指它的全体会议,而不包括它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

书上狭义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代表总额不超过3000人(1986年修改为不超过3000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一)最高立法权(二)最高任免权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

(细节)(三)最高决定权(四)最高监督权(五)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会议开幕需达到法定人数,全国人大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始得举行。

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提出议案。

我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包括四个阶段: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法律草案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1)全国人大对宪法修正案的表决必须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对其他法律草案的表决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表决方式采用的是法律草案一次性表决,而非逐条表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

从属于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全国大人有权罢免常委会组成人员。

另一方面,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在全国人大补选之前,由委员长暂时代理国家主席职位。

现行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如果担任上述职务,必须向常委会辞去常委会的职务。

人大常委会有哪些职权?(一)国家立法权(二)法律解释权(三)监督权(四)决定权(五)任免权(六)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七)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有权提出议案。

中国的行政区域主要有三种类型:一、一般的行政区域,即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镇等;二、民族自治地方,即省一级的自治区,省级与县级之间的(地级)自治州、县一级的自治县;三、特别行政区按照199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后的《选举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的代表总名额基本上由法定的基数加上按人口的“增加数”组成,并以“最高数”限制。

省级人大代表名额以350名为基数地级240哪三个单位拥有地方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有权听取和审查本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改变或撤销本级人大常委会的不适当的决议,上级人大有权听取、无权改变下级人大常委会的决议人大代表的角色定位:1人大代表和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一样都有权行使国家权力;2共产党员一样,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3国家行政、司法等机关的成员一样,都是人民的公仆,对人们负责,受人民监督;4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战斗英雄一样,都受到人民的尊重。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乡级人大代表5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人大代表的义务:1.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2.按时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认真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发表意见,做好会议期间的各项工作。

3.积极参加闭会期间统一组织的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履职活动。

4.认真参加履职学习,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能力。

5.与原选区选民或原选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6.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勤勉尽责。

7.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一、普遍原则——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二、平等原则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四、秘密投票(无记名投票)原则五、差额选举原则选委会主要职权:(问答)(1)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2)规定选举日期(3)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受理对于选民名单不同意见的申诉,并做出决定(4)划分选举本级人大所代表的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5)汇总并公布代表候选人名单,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名单(6)委派人员主持投票站或选举大会的选举(7)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

此外,还有拟定选举工作计划、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宣传《选举法》受理对选举中违法行为的检举和控告等。

直接选举中选区划分的原则:1986年底,修改为: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选民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人大代表(县、乡)间接选举时途经有3种,1.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推荐2.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推荐。

3.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国家行政体制的集权性体现在什么地方?(简答题)国家行政以效率为首要目标,因而在体制上强调以集权为主。

在中国,国家行政体制的集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中央与地方的集权模式。

由于中国行政范围太广,所以也不宜采取单纯的集权,而强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模式。

二是行政组织内部,在权力领导体制上采取行政首长负责制。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参照总理负责制,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

实践证明,首长负责制较之1982年改革前的行政领导体制,更为适应行政活动本身的特点。

政务院为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

国家行政组织设置原则:1需要原则2精简原则3统一原则4依法原则5效能原则中国从上到下的结构模式:(深刻理解、举例判断)1金字塔式结构2纵向垂直结构3横向并列结构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首长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对本行政组织所管辖的重要事务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此全面负责。

总理负责制有哪些具体内容:(简答)具体内容包括“三权一责”:(1)全面领导权。

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

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并与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一起对总理负责,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2)最后决策权。

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经由国务院会议充分讨论之后,总理具有最后决策的权力,这一权力不受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限制。

(3)人事提名权。

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任免人选。

(4)全面负责任。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任免行政人员,均由总理单独签署,这是总理个人对其权力全面负责任的制度形式。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1权力监督2司法监督3政党监督4社会监督国务院性质与地位:1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3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的职权:(问答)(一)行政立法权(二)行政制令权(三)行政提案权(四)行政领导权(五)行政监督权(六)管理权(七)戒严权(八)人事权(九)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部、委、行、署,按照其担负的职能和管理领域的不同,可做如下分类:(知道大概内容)1宏观调控部门2专业经济管理部门3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部门4国家政务部门5教科文卫管理部门省级政府行政机构的管理和归属主要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受省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同时接受国务院相应部门的业务指导,如商业、卫生、财政等局;二是接受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双重领导,如审计、监察、国家安全等局;三是受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双重领导,但以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为主,如邮电、铁路等局。

省级政府主要有五方面职权1.执行权,即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之决议,执行国务院的决定和命令,并保证其在本行政去内的贯彻实施。

2.管理权,即全面管理本行政区内的各项行政事务。

3.地方行政立法和制令权,制定行政规章,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4.领导与监督权,即全面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的工作,依法管理属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改变或撤销所属部门的不适当命令,指示和下级政府的不适当决议,命令。

5.保护权,即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试析省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根据宪法规定省级政府是省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它规定了省级政府的双重属性。

它在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作为省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除了必须执行宪法,法律与最高国家行政机关通过的决议,决定外,还必须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的决议、决定。

向本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这表明,省级人民政府从属于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2.作为隶属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他又必须从属于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服从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务院制度的行政法规,命令与决定并且必须向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有权规定中央和省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并有权改变或撤销省级人民政府作出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3.就与市、县、乡、镇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关系而言,省级人民政府又是最高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辖区内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统一领导辖区内经济文化建设和各种行政事务。

就性质而言,行政公署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而不是一级政府。

现行的《地方组织法》第68条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