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蔗糖
8.9 克
干燥酵母粉 1.5 克
琼脂
0.8克

100毫升
添加 0.8 ml丙酸作为 防腐剂
3.果蝇的生活周期观察
果蝇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 阶段。生活周期的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以 20~25℃为适宜。生活周期与饲养温度的关系见 表2。
4.果蝇的饲养及突变体的诱导 (1)转移和麻醉
① 转移
②饲养
每瓶培养基转移3-4只果蝇,至于25℃室 温培养2周,培养出果蝇的各个生长阶段, 待观察。
突变体的诱导(拓展)
1、通过控制培养的温度诱导突变体 将培养瓶分别至于20℃、25℃、29℃的环境中
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2、通过紫外照射的方法获得突变体
收集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幼虫、蛹置于潮湿滤 纸片上,紫外线照射15分钟、30分钟,照射完成后 继续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3、了解果蝇的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在人类的栖息地如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 踪迹。
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主 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都可用作果蝇 的饲料。
普通果蝇,又被称为醋蝇和果渣蝇,是一种小型的,红 眼蝇,身体呈黄色,带有黑色斑点。
特点: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 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 染色体少、个体小,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
六、实验结果
1、观察并绘出果蝇的生活史。 2、统计不同诱导方式下获得的突变体类型及
数量。
麻醉
果蝇可用乙醚麻醉,以方便实验操作。
麻醉方法:
取一新培养瓶,瓶口与培养瓶大小相仿,两瓶口相对, 培养瓶在上,用手拍击培养瓶,使果蝇落入新的培养瓶 内,迅速盖上瓶塞,滴加2滴乙醚于培养瓶的棉塞上,约 两分钟左右果蝇倒卧于瓶底,即可将果蝇倒出进行操作。
染色体号
性状特征
1
复眼呈狭窄垂直棒形,小眼数少
2
眼呈褐色
2
翅膀向上卷曲,纯合致死
1
翅膀小,长度不超过身体
1
复眼白色
3
身体呈乌木色,黑亮
2
体黑色,比黑檀体深
1
全身呈浅橙黄色
2
翅明显退化,部分残留,不能飞
1
刚毛弯曲
3
复眼呈明亮猩红色
3
羽化时眼呈褐色并深化成墨色
突变型:黄体(y)
突变型:白眼(w)
突变型:朱红眼(v)
突变型:墨黑眼(se)
突变型:棒眼(B)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
突变型:短翅(dp)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突变型:短刚毛(Sb)
六、实验结果
1、观察并绘出果蝇的生活史。 2、统计饲养的雌雄个体的数量,并比较雌雄
个体形态上的差异? 3、统计观测到的突变体类型及数量。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 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 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 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 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 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 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培养基配制
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 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 溶液中,煮沸。
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 250ml的培养瓶分装100ml左右的培养基,冷却凝固。
果蝇培养基配方
玉米粉
11.2 克
注意:过度麻醉将导致果蝇死亡。
如何区分死亡果蝇
观察或计数过程中,如见果蝇翻身走 动可将麻醉瓶口朝下,盖于果蝇上方 待其麻醉后再移开。
(2)果蝇性别鉴定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 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
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时必须区分性别,务必 熟悉雌雄果蝇的差异。
性别鉴定:
别,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Morgan (1866-1945)
1908年,遗传学家 摩尔根把它带上了遗传 学研究的历史舞台,约 在此后30年的时间中, 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 “主角”。
摩尔根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以及连 锁交换定律,并于1933年被授予诺贝尔奖。
1946年,摩尔根的学生,被誉为“果蝇的突变 大师”的米勒,证明X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 高150倍,因而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三、实验材料:
普通果蝇品系: 野生型、突变型(大果蝇、小果蝇)
四、实验仪器:
培养箱、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 培养瓶、海绵塞、滤纸、棉球、白纸板、紫外 灯。
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 粉、白糖。
五、实验内容:
1.果蝇的饲养管理
使用培养瓶培养,酵母菌是果蝇的主要食物, 凡能发酵的物质都可以用来培养,常用玉米 粉。
用化学试剂或用物理方法 如辐射等来诱导突变 体。
果蝇的生活史
25℃时,从卵 至成蝇需12天 左右。
1.卵 2.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 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20~25℃,温度越高,生长 越快,但高于30℃不育甚至死亡。
双翅目:一对翅膀+一对平衡棒
野生型:翅膀有横隔脉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围具
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卷曲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残翅 卷刚毛 猩红眼 墨色眼
基因符号
B bw Cy m w e b y vg sn st se
前 肢 先 端 第 二 节 具 有 性 梳
腹部体节数目
雌果蝇6节,腹部底部为产卵管,呈现圆锥状凸出。
腹部体节数目
雄果蝇4节,腹部底部为交尾器,呈现黑色圆形外观。
(3)果蝇突变体的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 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突变体性状的观察。
野生型
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 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