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综合习题四、单一选择题1.下述关于生产环境监测论述不正确的是A 掌握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分布情况B 了解生产环境卫生质量C 估计人体接触水平D 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E 检查预防措施的效果2.下列关于健康监护论述错误的是A 通过健康监护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B 通过各种健康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C 是早期发现健康损伤的重要手段D 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是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之一E 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健康损害,以便采取预防措施3.下列关于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论述错误的是A 主要是在接触人群中,研究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B 研究职业性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C 常采用断面调查、病例—对照和队列调查方法D 阐明接触水平—反应关系,制定修订卫生标准和进行劳动能力鉴定E 鉴定劳动卫生工作质量,评价预防措施效果4.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工作A 生产环境监测B 健康监护C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 阈限值制定E 实验室测试和危险度评定5.下列关于实验室测试评价论述错误的是A 包括整体动物实体和体外测试系统B 常用于测试化学物毒性,预示对人的危害C 评价有害因素潜在作用D 结合临床观察结果,阐明接触水平—反应关系E 制定人体参考界限值6.下列关于危险度评定论述错误的是A 对有害因素潜在作用进行定性、定量评价B 估算在一般接触条件下可能造成健康损害的概率和程度C 为制定法定职业病提供依据D 寻求可接受危险度E 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远期效应7.矽尘致肺癌的调查属于A 劳动卫生基本情况调查B 回顾性调查C 专题调查D 前瞻性调查E 事故调查8.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A 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B 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C 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D 避免使用有毒物质E 密闭、隔离、通风,车间整洁,安全贮运9.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体防护措施A 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B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C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D 按时接受职业性体检E 限制接触时间10.下列关于劳动卫生标准论述错误的是A 对职业有害因素规定的接触限值B 超过限值与否是诊断职业病的依据C 是衡量作业卫生状况的尺度、改善劳动强度的目标D 实施卫生监督的依据E 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健康11.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A 液滴B 固体微粒C 烟D 雾E 细菌12.下列粉尘何者为无机粉尘A 农药粉尘B 橡胶粉尘C 水泥粉尘D 木尘E 谷物粉尘13.粉尘对人体有下列作用A 致纤维化B 刺激C 中毒D 致敏E 以上全部14.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与以下因素有关A 粉尘粒子的直径B 粉尘粒子的比重C 粉尘粒子的形状D 粉尘粒子的荷电性E 以上全部15.在矽肺的发生发展中A 进入肺内粒子大小起绝对重要作用B 进入肺内粉尘量起绝对重要作用C 上述二项意义都不大D 上述二项意义一样E 粒子大小虽有一定意义,但进入肺内粉尘的量则起重要的作用16.呼吸性粉尘是指直径多大的粉尘A >15µmB >10µmC =10µmD <8µmE <5µm17.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方式有多种,但没有下列哪项A 撞击B 沉降C巨噬细胞吞噬D 弥散作用E 被气道上皮细胞及分泌物截留18.粉尘中的二氧化硅与致纤维化能力的关系是A 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与结合型相同B 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大于结合型C 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小于结合型D 结晶型致纤维化小于非结晶型E 以上全对19.尘肺是一种A 肺部疾病B 以纤维化为主的疾病C 纤维化疾病D 粉尘引起的免疫性疾病E 炎症20.下列何者不是尘肺A 煤肺B 石棉肺C 棉尘肺D 煤矽肺E 矽肺21.下面哪项不是防尘工作八字方针中的内容A 革B 水C 密D 封E 护22.在下列工业生产中,何者不宜采用湿式作业A 采煤B 开凿隧道C 水泥生产D 矿山生产E 以上全部23.有下列疾病的人,不得从事粉尘作业A 活动性肺结核B 支气管哮喘C 慢性胃炎D 严重心脏疾病E 以上全部24.我国卫生标准中采用的最高容许浓度数值是指工人经常停留的工作地点的呼吸带A 粉尘浓度的日平均值B 任何一次采样测尘中均不应超过的粉尘浓度最高限值C 瞬间可超过的粉尘浓度值D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E 粉尘浓度的年平均值25.影响矽肺发病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以下哪项除外A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类型B 二氧化硅含量C 粉尘浓度D 劳动者心情E 接尘时间26.矽肺病理形态分型中没有以下哪一型A 结节型B 砂粒型C 弥漫间质纤维化型D 团块性E 进行性大块纤维化27.典型的矽结节横断面似A 葱头状B 星芒状C 网状D 不规则状E 以上全对28.矽肺线X线胸片表现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病变程度A 一定平行B不一定平行C 前者重于后者D 后者重于前者E 没有关系29.矽肺的X线表现有A 类圆形小阴影B 不规则形小阴影C 大阴影D 胸膜和肺门改变E 以上全有30.早期矽肺患者,肺功能改变程度与X线胸片表现严重程度A 一定一致B 不一定一致C 前者重于后者D 后者重于前者E 两者毫无关系31.矽肺诊断所必备的条件是A 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B 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C 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D 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E 肺组织活检32.国家发布并实施的最新尘肺X线诊断标准适用于以下尘肺A 矽肺B 石棉肺C 炭黑尘肺D 铝尘肺E 以上所有33.国家发布并实施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分期标准为A 3期B 4期C 8期D 6期E 12期34.矽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时可分为A 4级B 3级C 5级D 2级E 6级35.纤维粉尘是指纵横径之比A >10:1B >5:1C >3:1D <3:1E >2:136.可吸入性纤维粉尘是指A 直径>3µm,长度<5µmB 直径>3µm,长度≥5µmC 直径<3µm,长度<5µmD 直径<3µm,长度≥5µmE 直径<3µm,长度≥9µm37.下列何者不属于硅酸盐A 石棉B 滑石C 云母D 高岭土E 花岗岩38.胸膜斑是以下哪种尘肺的病理特点A 矽肺B 煤肺C 石棉肺D 石墨尘肺E 以上全部39.石棉小体是石棉肺的A 病理特征B 诊断依据C 接触指标D X线表现E 无意义40.石棉肺患者的肺功能降低A 与X线胸片表现无关B 往往比X线胸片表现出现的早C 往往比X线胸片表现出现的晚D 与X线胸片表现同步E 与X线胸片表现相反41.单纯性煤尘是指SiO2含量A 在15%以下B 在10%以下C 在5%以下D 在3%以下E 在1%以下42.我国煤工尘肺是指A 煤矿工人患的矽肺B 煤肺C 煤矽肺D 煤肺+煤矽肺E 煤矿工人患的矽肺+煤肺+煤矽肺43.下面哪项不是煤工尘肺的主要病理改变A 煤斑B 肺气肿C 煤矽结节D 弥漫性纤维化E 胸膜斑45.痰中检出石棉小体,说明A 患有石棉肺B 患肺癌C 患胸膜间皮瘤D 石棉作业工人E 接触过石棉46.Caplan综合征是A 矽肺患者的并发症之一B 石棉肺的并发症之一C 煤矿工人尘肺的并发症之一D 铸工尘肺的并发症之一E 滑石尘肺的并发症之一47.粉尘的分散度是指A 粉尘的分布距离B 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C 粉尘粒径大小(µ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D 粉尘的漂浮能力E 粉尘的沉降能力48.同样浓度和分散度的下列粉尘,何者致纤维化能力最强A 煤尘B 石英尘C 水泥尘D 滑石尘E 铅尘49.下列粉尘的理化特性何者致纤维化作用意义最大A 粉尘的化学成分和粉尘浓度B 粉尘的硬度C 粉尘的溶解度D 粉尘的荷电性E 粉尘的爆炸性50.下列哪一种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职业性尘肺A 矽肺B 石棉肺C 炭黑尘肺D 铍尘肺E 云母尘肺51.尘肺X线诊断标准中“q”阴影是指A 直径在1.5mm以下的类圆形小阴影B 直径在1.5~3mm的类圆形小阴影C 直径在3~10mm以下的类圆形小阴影D 宽度在1.5mm以下的不规则形小阴影E 宽度在1.5~3mm的不规则形小阴影52.高气湿是指环境相对湿度大于A 50%B 60%C 70%D 80%E 90%53.热辐射能量大小主要取决于A 环境的温度B 环境的湿度C 辐射源的温度D 辐射源的湿度E 周围物体表面温度54.热辐射强度的单位为A kCal/ (cm2·min)B J/ (cm2·min)C Cal/ (cm2·min)D J/ (m2·min)E kCal/ (m2·min)55.下列哪种情况称为负辐射A 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对人体发射热辐射B 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向周围物体散热C 当周围空气温度高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散热困难D 当周围空气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容易散热E 以上都不是56.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多少的作业A 0.2℃B 0.2℃以上C 1℃D 1℃以上E 2℃57.中暑按发病机理分为A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B轻症中暑,重症中暑C热适应,热射病和热衰竭D热适应,热痉挛和热衰竭E热辐射,热痉挛和热衰竭58.1989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规定职业性中暑诊断及分级标准为A 轻症中暑,重度中暑和重症中暑B中暑先兆,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C 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D 轻症中暑,重症中暑E 以上都不是59.生产性噪声按其产生的来源来分,可分为A 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B 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C 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工业噪声D 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E 持续性噪声、脉冲噪声、电磁性噪声60.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频范围是A <20HzB 20~20000HzD 200~2000HzE >2000Hz61.响度的单位“宋”是A 以频率为300 Hz,声压级为4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觉到的响度为基准B 以频率为500 Hz,声压级为4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觉到的响度为基准C 以频率为1000 Hz,声压级为4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觉到的响度为基准D 以频率为1000 Hz,声压级为6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觉到的响度为基准E 以频率为1000 Hz,声压级为70dB的声音,由听者所感觉到的响度为基准62.声级计A声级的设计是根据A 模拟人耳对100方的响度曲线B 模拟人耳对70方的响度曲线C 模拟人耳对40方的响度曲线D 模拟人耳对1000 Hz标准音等响曲线E 模拟人耳对40dB纯音的响度曲线63.噪声引起的听觉器官损害特点是早期表现为A 耳蜗底部受损B 高频听力下降C 低频听力下降D 语频听力下降E 以上都是64.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A 听觉适应、听觉疲劳B 听觉疲劳、听觉损伤C 听觉适应、噪声性耳聋D 听力损伤、噪声性耳聋E 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65.听觉适应是指A 强噪声下暴露时间短,听阈提高1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B 一种器质性听觉器官损伤C 是一种永久性的听阈位移D 强噪声暴露时间常,听阈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间内才能恢复E 强噪声暴露时间常,听阈明显下降,听阈提高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较长时间内才能恢复66.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原则A 有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B 排除其他致聋原因C 纯音测定为感音性耳聋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67.对职业性噪声聋的分级必须排除哪种因素的影响A 性别B 接触噪声的时间C 年龄D 接触噪声的强度E 工龄68.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还包括A 神经系统B 消化系统C 生殖系统E 以上都是69.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A 噪声强度、接触时间B 噪声的频谱、类型、接触方式C 机体的健康状况和敏感性D 上述A和B两项E 上述A、B和C三项都是70.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采用A 总声级B A声级C B声级D C声级E D声级71.防止噪声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A 制定合理的噪声卫生标准B 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C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D 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E 厂区厂房的合理规划72.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新建企业的噪声容许标准为A 85dB(A)B 75 dB(A)C 65 dB(A)D 55 dB(A)E 90 dB(A)73.生产性振动按作用人体的部分分为A 垂直振动水平振动B 全部振动部分振动C 机械振动电动振动D 全身振动局部振动E 以上全不是74.振动本身特性中,对机体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加速度、频率、位移B 位移、振幅、加速度C 接触方式、加速度、位移D 频率、振幅、加速度E 振幅、频率、速度75.有关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以下错误的是A 对神经系统能产生影响B 可以引起高频段听力下降C 可以出现雷诺征D 可以引起肌无力、肌疼痛、肌萎缩E 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改变76.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为A 发作性手指变白B 感应迟钝C 血管痉挛和变形D 肌无力、肌萎缩E 听力下降77.影响振动不良作用的重要外界条件是A 潮湿B 高温C 寒冷D 热辐射E 以上都是78.下列有关局部振动病论述错误的是A 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B 还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C 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D 多从手指近端开始E 冷水复温实验阳性79.局部振动病的诊断原则A 有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的职业史B 有有关的主要临床表现C 要结合末梢循环功能及神经功能检查D 排除其他疾病E 以上都是80.我国《局部振动卫生标准》中规定接触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不得超过A 2m/s2B 2 m/s2C 5 m/s2D 5cm/m2E 6 cm/m281.以下哪种不属于非电离辐射A 激光B X射线C 紫外线D 红外线E 可见光82.射频辐射是指A 高频电磁场和微波B 高频电磁场和紫外线C 高频电磁场和激光D 微波和激光E 激光与X射线83.微波对眼的主要危害是A 结膜炎B 晶体混浊C 角膜炎D 视网膜灼伤E视网膜剥离84.高频电磁场感应近区场和射频近区场的分界是A 距场源1/2λB 距场源1/4λC 距场源1/5λD 距场源1/6λE 距场源一个波长处85.有关高频电磁场与微波作用的一般规律,以下哪个是错误的A 波长愈短生物学作用愈大B 穿透能力取决于频率C只有被组织吸收的电磁波才能发生生物效应D 对机体的作用主要为器质性改变E 是电磁辐射的一部分86.下列哪种电磁辐射对皮肤无明显改变A 微波B 紫外线C 红外线D 激光E X射线87.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不包括A 角膜的热损伤B 热性白内障C 急性角膜结膜炎D 慢性充血性睑缘炎E 视网膜灼伤88.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的波长是A 400nmB 320 nmC 275 nmD 297 nmE 180 nm89.高温作业的主要类型有A 高温强辐射作业B 高温高湿作业C 夏季露天作业D 以上都不是E 以上都是90.微波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是A 白血病B 贫血C 血小板减少D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E 再障91.防止高频电磁场对人体作用的正确措施是A 场源屏蔽,远距离操作,合理布局B 场源屏蔽,远距离操作,合理通风C 场源屏蔽,湿式作业,合理布局D 个人防护,远距离操作,合理通风E 场源屏蔽,合理布局,合理通风92.职业肿瘤的特点A接触明确的致癌因素B 潜伏期长、发病年龄早C 有一定好发部位D 有一定的发病条件E 以上全部93.氯乙烯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 肝血管肉瘤B 肺癌C 皮肤癌D 鼻烟癌E喉癌94.石棉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 白血病B 直肠癌C 肺癌D 间皮瘤E 肺癌、间皮瘤95.苯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 肝癌B 肺癌C 胰腺癌D 白血病E 间皮瘤96.联苯胺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 肾脏肿瘤B 肺脏肿瘤C 白血病D 脑瘤E 膀胱癌97.砷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 肺癌B 皮肤癌C 白血病D 脑瘤E 肺癌、皮肤癌98.氯甲醚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 肺癌B 皮肤癌C 白血病D 肾脏肿瘤E 胃癌99.铬酸盐制造工人所患法定职业肿瘤为A 皮肤癌B 肺癌C 前列腺肿瘤D 白血病E 间皮瘤100.焦炉工人所患法定职业肿瘤为A 肺癌B 皮肤癌C 白血病D 膀胱癌E 肾脏肿瘤101.职业肿瘤的发病条件包括A 致癌物的性质B 接触途径C 剂量D 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E 以上全是102.职业肿瘤主要多见于A 呼吸道B 皮肤C 膀胱D 肝E 呼吸道、皮肤及膀胱103.职业肿瘤的识别途径包括A 临床观察B 实验研究C 职业性流行病学调查D 临床观察、实验研究E A、B、C三项104.职业性致癌物包括A 确认致癌物B 可疑致癌物C 潜在致癌物D 动物致癌物E A、B、C三项105.职业肿瘤的预防原则A 控制和管理职业性致癌因素B 对致癌剂的限制和使用定出规程C 健全医学监护制度D 加强控烟宣传E 以上全是106.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妇女产生的生殖损伤包括A 性功能障碍和月经改变B 异常妊娠结局和不孕C 流产、早产、死胎、妊娠并发症D 生殖功能障碍和不良生殖结局E 以上都是107.不良生殖结局是指A 异常妊娠结局和不孕B 子代发育异常C 低体重儿D 流产、早产、死产E 以上都是108.能随乳汁排出可能引起婴儿中毒的生产性毒物是A CS2B 有机氯C 铅D 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109.妇女“五期”的劳动保护是指A 青春期、经期、孕期、围产期和哺乳期B 经期、孕期、围产期、产后期和更年期C 青春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和更年期D 青春期、孕期、围产期、产后期和哺乳期E 青春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和更年期110.传统农业的劳动卫生问题是A 高温中暑B 急、慢性骨关节损伤C 有害气体D 眼外伤、牲畜暴力伤等E 以上都是111.农业机械化存在的劳动卫生问题A 噪声和振动B 外伤C 有毒有害气体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112.乡镇工业劳动卫生的特点A 规模小、数量多、发展快、分布广、人口不固定B 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设备落后,生产工艺落后C 乡镇工业领导和职工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对职业危害的认识严重不足D 乡镇工业职业性有害因素危害重,职业病患病率高E 以上全是113.噪声性耳聋的病变性质属于A.神经性耳聋B.感音性耳聋C.传导性耳聋D.混合性耳聋114.诊断职业性噪声聋分级最终的依据是A.诊断标准B.职业史C.噪声强度D.测听结果115.防止噪声危害的最根本性措施A.制订合理的卫生标准B.控制和消除噪声源C.合理的厂房设计 D合理安排作息116.某纺织女工,45岁,经检查听阈提高20dB,10-20小时后恢复听力,此听力损害属于A.噪声性耳聋B.听觉适应C.听觉疲劳D.爆震性耳聋117.炼钢、陶瓷、铸造工种属于何种作业A.高温低辐射作业B.高气湿作业C.高温高湿作业D.干热作业118.高温强辐射热作业人体散热的最主要方式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119.高温作业工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A.心血管疾病B.泌尿系统疾病C.神经系统疾病D.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120.热射病的发病机制A.散热障碍B.水盐失衡C.脑供血不足D.太阳辐射过强121.由于血管扩张和大量出汗可导致何种类型中暑A.热射病B.热衰竭C.热痉挛D.休克122线胸片中各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变化情况为A. Ⅲ期B. Ⅰ+ 期C .Ⅱ期 D.Ⅱ+期123.影响粉尘生物学作用的最主要因素A.粉尘的化学组成及浓度B.浓度及分散度C.化学组成及分散度D.浓度及荷电性124.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哪种粉尘所致A.石棉B.滑石C.石英D.煤尘125.矽肺常见和最主要的X线表现A.肺纹理紊乱B.圆形小阴影C.不规则小阴影D.大阴影126.矽肺最常见的并发症A.肺炎B.肺心病C.肺部感染D.肺结核127.下列哪一选项不是预防尘肺的技术措施A.改革工艺B.湿化作业C.通风D.戴防尘口罩128.确定矽肺病分期哪项不是必需的依据A.职业史B.肺部X线变化C.临床症状D.现场调查资料129. 以下几种气体,哪种气体不会引起电击样死亡A、氯气B、二氧化氮C、氨气D、氰化氢E、硫化氢130、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是哪种气体引起的中毒现象A、一氧化碳B、氯气C、硫化氢D、氰化氢131、4—DAMP(4—二甲基氨基苯酚)是治疗哪种毒物中毒用的药物A、硫化氢B、氰化氢C、一氧化碳D、苯胺132、苯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下列哪种白血病与苯关系最密切A、急性髓性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慢性髓性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33、阿尼林是下列的哪种物质A、苯B、多氯联苯C、苯胺D、联苯胺E、硝基苯134、化学性发绀是哪种毒物中毒时的典型症状A、苯胺B、氰化氢C、苯D、三硝基甲苯E、一氧化碳135、血液里出现赫恩小体是哪种毒物中毒的特异性表现A、苯B、铅C、苯胺D、氰化氢136、赫恩小体出现在A、红细胞内B、白细胞内C、血小板内D、细胞间质中137、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其中哪一个步过程中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较少A、基本的化工原料B、合成单体C、单体缩合D、聚合物树脂加工塑制成成品138、下列哪种职业中毒会引起支气管哮喘A、二异氰酸甲苯酯B、聚乙烯C、聚氯乙烯D、含氟塑料139、下列哪种职业中毒会引起肢端溶骨症A、二异氰酸甲苯酯B、氯乙烯C、聚乙烯D、含氟塑料140、下列哪种职业中毒会导致肝血管肉瘤A、二异氰酸甲苯酯B、氯乙烯C、聚乙烯D、含氟塑料141、西维因属于下列哪一类农药A、有机磷类B、拟除虫菊酯C、氨基甲酸酯D、有机氯类142、下列哪种农药的毒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A、溴氰菊酯B、西维因C、滴滴涕D、敌蚜胺143、可通过完整的皮肤和粘膜吸收的是:A.无机铅化合物B. 四乙基铅C.金属铅D.铅合金144、驱铅的首选药是:A. 依地酸二钠钙B. 二巯基丙磺酸钠C. 二巯基丁二酸钠D.二巯基丙醇145、有机磷农药经吸收常是职业性中毒的主要途径: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 皮肤D.粘膜146、二巯基丙磺酸钠常用于治疗:A.苯中毒B.汞中毒C.镉中毒D.铅中毒147、不属于有机磷农药的是:A.敌百虫B.乐果C.DDVD.呋喃丹148、与有机磷农药中毒机理类似的是A.拟除虫菊酯类B.氨基甲酸酯类C.有机氯类D.有机氟类149、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M样症状B、N样症状C、中枢神经系统症状D、呼吸衰竭150、下列哪种农药中毒后不能用肥皂水清洗A、敌敌畏B、对硫磷C、乐果D、敌百虫151、下列哪个波长阶段的射频辐射危害最大A、超短波B、分米波C、厘米波D、毫米波152、电光性眼炎是由下列哪种射线引起的A、红外线B、紫外线C、激光D、伦琴射线153、下列哪种辐射不属于射频辐射A、伦琴射线B、激光C、微波D、紫外线154、微波的波长范围在A、1mm~1cmB、1cm~10cmC、10cm~1mD、1mm~1m155、急性放射病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三型,其中不包含A、脑型B、骨髓型C、心血管型D、胃肠型156、用于防止有机化合物蒸汽中毒的防毒面具所用的防毒滤料是A、活性炭B、钠碳C、硫酸铜D、“霍布卡”E、含碘活性炭157、用于防止酸雾中毒的防毒面具所用的防毒滤料是A、活性炭B、钠碳C、硫酸铜D、“霍布卡”E、含碘活性炭158、用于防止氨气中毒的防毒面具所用的防毒滤料是A、活性炭B、钠碳C、硫酸铜D、“霍布卡”E、含碘活性炭159、用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毒面具所用的防毒滤料是A、活性炭B、钠碳C、硫酸铜D、“霍布卡”E、含碘活性炭160、用于防止汞蒸汽中毒的防毒面具所用的防毒滤料是、活性炭 B、钠碳 C、硫酸铜 D、“霍布卡”E、含碘活性炭161、我国法律规定妇女禁忌从事劳动强度达到()级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