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些年,招商引资工作在各地备受重视,有效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培植了财源,增加了地方收入。

但从近几年的审计发现,招商引资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加以规范。

一、存在的问题
1.考核指标依据不充分、尺度不一。

针对招商引资工作,各地制定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考核标准,层层考核,考核指标有的依据引资额、有的依据税收增长额等等,具体考核时,实行有多个部门参加的联合小组考核,考核起来有偏差,尺度不一。

2.招商引资费用项目多,内容杂,使部分违规问题披上合法、合理的“外衣”。

因招商引资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本单位和个人在物质、精神、荣誉、地位方面的切身利益,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为了完成下达任务指标,下级政府和部门下大气力去招商引资,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发生的各种类型的招商引资费用便以各种名目出现在账务中。

一切合理不合理的开支,只要有了招商引资的名义,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都可以正大光明地进入报销渠道。

使公款旅游、奖金补助、请客送礼等违规问题平时在财务上明确不得报销的款项也堂而皇之的得以报销,披上合法、合理的“外衣”。

3.招商引资费用数量大,比重高。

为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各地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

有的外商则抓住招商的迫切性,一切花销要求在招商单位报销,使一些单位苦不堪言,这样招商引资在占用地方政府和部门大量精力的同时,也发生了数量众多的费用,年年居高不下,有的县市一年仅用于招商引资的奖金一项就高达四、五百万元,有的乡镇一年的招商引资奖金达三、四十万元,再加上招待费、差旅费等费用,数目更是“可观”。

4.对招商引资费用监管不力。

在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招商引资也是“一把手”工程。

外出招商,接待客商,基本上“一把手”都参与,都清楚,加大了监督的难度。

会计在审核上难免把关不严。

审计、财政等专门监督机关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依据,法律法规也很难界定。

5.个人奖励未纳税。

近几年来,各地党委、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纷纷出台了各种奖励措施,对那些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少则数万元,多则几十万元,但多数受益人既没有主动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务机关也没有依法征收。

这样做不仅造成税收的流失,而且扰乱了税收征收秩序,同时容易产生示范效应,不利于税务机关开展工作。

二、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考核指标,确保考核客观、公正、公允。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考核指标,既要强调引资额,又要注重以后的税收增长额,严格审查所引资金有关资料及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统筹兼顾,确保考核的长期性、有效性,使考核客观、公正,尺度统一,步入科学化轨道。

2.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首先要统一政府主要领导的思想。

政府既要抓招商,也要讲成本,更不能因为招商而出现腐败行为。

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要相互配套、相辅相成。

其次要统一职能部门的思想。

财政部门要出台管理制度,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

3.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费用制度,扎口管理。

凡发生的所有招商引资支出项目统一走招商引资专门项目支出,其他地方一律不允许支出与招商引资有关的费用。

为此应制定专门的招商引资项目支出管理办法,明确哪些费用可以支,哪些费用不可以支。

对正常的接待费用正常支出,对违反现行财务制度,但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以由招商引资人员先行垫付,以待取得招商成果后,在招商引资奖金中扣除。

4.奖励部门应代扣代缴税款。

同时,税务机关应加大对这部分税收的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使这部分税款足额入库,确保税收征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孟国柱谭绍军赵君
问题与建议
45
《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