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战”动漫教育接轨市场需求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动漫受众人数达到5亿。
截至2010年动画专业电视频道已达到7个、少儿频道有25个、少儿栏目有289个、动画栏目200个,动画片播放的年需求量为26万分钟。
随着“动漫热”的兴起,中国动漫教育也迅速发展了起来。
2011年上半年,国内开设有动漫设计与制作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或机构已超过2400所,加上众多依托动画企业或动画企业自身开办的培训机构,目前中国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相比应该规模相当。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中国动漫教育的规模,其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应该能够充分满足动漫产业发展的需求。
但事实并非如此。
动漫专业教育与动漫产业脱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定期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从2010年至2012年,动画专业已连续三年位居高校本科就业红牌榜第一名。
现在动漫培训机构和有关高校动漫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科班出身的学生陆续毕业,但这些毕业生并不适用而动漫企业的“缺人才,不缺人”,一方面,动漫产业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大量科班毕业的动画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工作,毕业就面临着失业。
动漫企业要求员工具有“实战”能力,并熟练掌握最新、最高端的动画制作技术,但这种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动画专业的毕业生无法达到。
学校无法像企业一样,拥有最新的资讯和软硬件的投入。
动漫专业教育与动漫产业脱节,动漫专业教师与产业实践脱节,相关课程设置与产业要求脱节。
实际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不仅仅是高校教育“重理论、轻应用”的传统特点,也不只是资金投入有限的问题,跟高校教学用人体制甚至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对于艺术类教师,尤其是对于像动漫这样紧缺的应用型艺术教学人员连浙江大学之类的国家985重点高校都不做通常的博士学位要求,更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在大多数匆忙建立的高校动漫专业点上,至少没有足够的合格的专业师资。
目前我国动漫教育或动漫人才培养不能达到动漫企业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因为许多高校的动漫专业教师没有达到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
或者说,动漫产业缺可用的人才,首先是因为动漫教育缺合格的师资。
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运转
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制作环节的人才,要得到长久发展更需要“产业链”的运转,动漫产业链是由多个环节有机构成的。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宣传管理司前司长金德龙认为,我国动漫产业急需三种人才,即:创意研发
人才、加工制作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
对于一个成功的动漫企业来说,前期的创意研发和后期的经营开发要比中期的加工制作更为重要。
而这“三种人才”就分布在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
上海文广集团(SMG)营运中心总监刘咏也反复强调动漫营销的重要性,“有人认为,500多集动画片的积累加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就了‘喜羊羊’的成功,事实上,这些都是表面的,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营销。
”通观我国目前的动漫教育,各个设置了动漫专业的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几乎都是清一色地只培养动画制作人才。
这便涉及导致目前我国动漫教育陷入另一种情况: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脱节,专业设置集中在制作环节,动画策划、创意、编剧、制片管理、营销推广、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等专业缺失,以致动漫人才既过剩又不足。
在各大产业基地或园区,动漫企业除了培训机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制作公司,很少“产业链”其他环节上的经济实体。
这样的产业格局不仅使“产业链”处于一种断裂状态,而且也会产生一种误导――动漫产业需要的只是动画制作人才。
全国众多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清一色的动画制作专业便是在这样的“统一认识”下建立起来的。
“产业链”断裂的动漫产业格局不仅极大地限制了其赢利渠道,还引导着动漫教育进行单一环节的动漫人才培养。
市场呼吁专业动漫人才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些高校动漫院系的负责人,提到为什么只开设了动画制作专业而没有开设动画编剧、动画导演、动画制片管理、动漫营销等专业时他们都说,编剧、导演、制片管理等专业已有影视院系开设,而营销等应该是经济类院系的专业。
这里无疑存在着一个观念误区:认为动漫属于影视艺术,其经营销售又只是一种普通的商业、经济行为,因此,影视类的编剧、导演、制片管理专业也可以培养动漫的相关专业人才,同样,动漫营销人才也可以由一般的经济类专业培养。
动漫是一个跨专业、跨行业的交叉性新型产业,但尽管它涉及多个专业和多个行业门类,却又有其相对完整而独立的体系,并不分属于原有的相关专业、行业或产业。
我国动漫教育目前存在的这种认识误区不仅会导致“产业链”上除动漫制作以外各环节人才的长期缺乏,而且还会因为相关环节人才的“替代性”任用,如用影视编剧代替动漫编剧、用影视导演代替动漫导演、用影视制片人代替动漫制片人等,而对作品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的整体升级带来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当下已经开始有所表现。
为什么迄今我们许多动画作品不受欢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专业的动画策划、编剧、导演,不少动画公司都只有制作是专业的,其他环节的人员都是业余或外
行的,影视策划、编导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就已经算是很“专业”的了。
同样,由于缺乏专业的动漫营销,我们有些质量不错的动漫作品如《抗日小骑兵》《秦时明月》等本来可以获得更大的商业回报的,结果却没能如愿。
动漫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
动漫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门新的学科,对它的内在机制还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其内涵和外延还没有非常清晰的界定。
因此,尽管紧跟产业飞速发展步伐的动漫教育已经全面展开,但实际上,迄今还没有从全国层面进行整体规划。
由于对动漫学科“全产业链”的内容体系缺乏明确的认识,很多人以为动漫就只是制作的问题,而制作当然就只跟美术、艺术设计和计算机有关。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国家动漫教育界当务之急除了尽快确定动漫产业的学科范围、调整和完善动漫学科的专业(方向)设置,组织力量建立国家级实训基地,对全国高校动漫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培训,要有合格的动漫专业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能够达到动漫企业要求、满足动漫产业发展需求的动漫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还要规范和加强动漫技能培训,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力量和动漫机构的专业资源,对刚刚走上社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高校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漫职业技能训练,并组织其参加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相关考试,逐步推行毕业生持“双证”(高校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就业、上岗制度,这些不仅能够使得动漫人才培养和使用更好的对接,解决目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的矛盾;而且还可以规范动漫人才管理,从而有利于整个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