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部编版)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姓名:______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A.摇曳.(yè)安详强聒.不舍(guō)形销骨立B.眼眶.(kuāng) 鄙夷目眩.神迷(xuàn) 相得益璋C.恪.守(kè) 麾下荡.然无存(dàng) 富丽堂黄D.折.腰(shé) 亵渎抽丝剥.茧(bō) 不可明状【解析】B.眼眶.(kuàng),相得益彰;C.恪.守(kè),富丽堂皇;D.折.腰(zhé),不可名状。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A.看着她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也很着急。

B.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始终如一,做到不二法门....。

C.我们应该谦虚谨慎,不要老是自吹自擂....。

D.他没读几年书,但家里墙壁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解析】“不二法门”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庐山不仅文化内涵深厚,而且风景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

B.我们要更好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先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C.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集中展示活动2019年2月28日在上海举行。

D.当前,江西省农业部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吹响春耕备耕的“集结号”,按下脱贫攻坚的“快进键”,书写乡村振兴的“新农歌”。

【解析】A项,分句间语序错误,应改为“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

B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方针”。

D项,搭配不当,应将“书写”改为“奏响”。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①逆反心理的进一步消极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②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种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

③所以必须采取合理调节对策。

④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节时就会呈现消极作用。

⑤青少年对于逆反心理的合理调节是很重要的。

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①②C.⑤③②①④D.⑤④②①③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谈到教育的态度,孔子注重向他人学习,强调借鉴,他说:“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教育,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之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6.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词的上片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解析】从“走遍溪头无觅处”可以看出来,青山被浮云所遮盖。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的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是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解析】这首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12分)曾樱,字仲含,峡江人。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授工部主事,历郎中。

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

诸御史巡盐、仓、江、漕及提学、屯田者,皆操.举劾权。

樱持身廉,为政恺悌①公平,不畏强权。

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

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

”因自署下考②,杜门待罪。

抚按亟慰留③,乃起视事④。

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

实移檄⑤以“尔”“汝”侮之,樱亦报以“尔”“汝”,卒.不屈。

【注释】①恺悌:和乐平易。

②自署下考:把自己列为下等。

③抚按亟慰留:抚按官急忙安慰。

④起视事:出来办公。

⑤移檄:发公文。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2分)A.稍迁常州/知府B.为政/恺悌公平C.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D.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解析】应划分为:稍迁/常州知府。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迁( 提升,升官)(2)操( 掌握)(3)卒( 到底,最后)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4分)(1)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权。

曾樱自己为政清廉,和乐平易,不害怕强权。

(2)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

我手下的官员都已经没什么可以纠举的了,只有知府罪不可言。

11.文中曾樱主要做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都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3分)不理睬屯田御史要他手下应予弹劾的官员的名单,并把自己列为考评下等;不服从宦官李实强迫他行下级对上级的礼仪,并用“尔”“汝”的称呼回敬侮辱。

体现了他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性格。

【参考译文】曾樱,字仲含,峡江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

初任工部主事,又做过郎中。

天启二年(1622),他略有提升,做了常州知府。

当时御史巡按盐政、粮仓、江防、漕运及提学、屯田的都掌握着检举、弹劾地方官的大权。

曾樱自己为政清廉,和乐平易,不害怕强权。

屯田御史向他要他手下应予弹劾的官员的名单,曾樱不理睬。

御史故意说些吓人的话恐吓他,曾樱回答说:“我手下的官员都已经没什么可以纠举的了,只有知府罪不可言。

”于是他把自己列为下等,呆在家里等候处理。

抚按官急忙安慰他,他才出来办公。

负责织造的宦官李实强迫各地知府向他行下级对上级的礼仪,曾樱不服从。

李实传送公文就用“尔”“汝”的称呼来侮辱他,曾樱的回文也对他使用“尔”“汝”的称呼,最后都不肯屈服。

(三)古诗文积累。

(8分)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7)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8)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

(17分)家常豆腐迟子建大凡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豆腐房该是不会陌生的。

村子小的至少要有一爿,而大一些的则有两三爿。

我童年生活的村子百户人家,却有两爿豆腐房,一爿在村西,另一爿在村东。

在村东的那爿就在我家的前一趟房。

豆腐房都临着水井,这样取水方便。

做豆腐的人在前一夜就泡好了黄豆和纱包,当我们还在梦乡中时他就得起来和驴拉磨。

驴被蒙上眼睛拉着石磨艰难地转圈,人就得不时往磨眼里填泡涨了的黄豆。

待到人们呵欠连天地从炕上爬起来时,两爿豆腐房里的豆腐就都压好了。

常常是在睡眼惺忪时就被父母喊起来去豆腐房换豆腐。

盆子里装着黄豆,黄豆上又放着零钱,我便端着它们没精打采地去豆腐房。

那时吃豆腐的人多,常常要排队,豆腐房里满是雾气。

有时能换着,有时赶到我这恰好就没了。

卖豆腐的人称过黄豆后就将秤盘一掀,黄豆咕噜噜进了一口缸里。

一斤豆腐才一毛钱,每块豆腐是二两。

一般的情况下我都端着五块豆腐回来。

我在地上走,豆腐则在盆子里走;我走出了汗,而它走出了一汪淡黄的水。

它在盆里显得颤颤巍巍的,但那不是老态龙钟的表现,而是充满生机的跃动。

豆腐进了灶房不是调了汤,就是被炒成糊状,名为“鸡刨豆腐”,再不就是将葱花撒到豆腐上,佐以盐或香油,吃它个爽爽快快的一清二白。

土豆、白菜、萝卜和豆腐把我养育成人。

由于常吃豆腐,就有腻的感觉。

所以上师专以后逢到食堂做豆腐,我就拿着饭盒犯愁。

如今豆腐又走俏起来了,价廉物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些医学专家对它的营养的充分肯定。

于是各大副食品商场里总有十几种的豆腐制品。

豆腐干、豆腐泡、素什锦、豆腐鱼、豆腐鸡等等,品种繁多,不一而足。

拿平凡的豆腐做了大文章。

豆腐已经不仅仅是豆腐,它被包装成鸡、鱼、鸭等等的形状。

豆腐在农村还有另外一种讲究,那就是除夕夜的饭桌上要有一道豆腐菜,意谓“逗福”,仿佛是伸出一根长长的饵线将满年的福气都钓到自家门中。

除夕夜的豆腐不能做汤,汤上不了席面,最好是切成方方正正的六片或八片,用油煎透了,使之泛出金黄色,然后一片片相挨着摆在盘中。

六片是“六六大顺”,八片是“八仙过海”,有要平安的,也有要沾染仙气的。

大概由于豆腐是寻常百姓家的惯常食品,所以现在饭店里有一种菜就叫“家常豆腐”。

“家常”二字极为准确和形象地概括出了豆腐的特点。

豆腐那莹白的颜色比得上蟹肉,它的鲜嫩也敌得过野生的鲜蘑,所以它能美誉不减。

有土地在,就有黄豆可打;有河流在,就有永不枯竭的水源。

有了豆子和水,豆腐的生命力将长盛不衰。

而且豆腐的大众化还体现在它不欺老凌弱,老人牙齿老化和松动后嚼不动肉,可豆腐却以温柔的品性体恤他们的难处;幼儿未生牙时对待许多美食要由母亲的口先嚼成泥状后方能下咽,拾人牙慧,而豆腐却省了这一层麻烦,它永远不会噎住小孩子。

既然豆腐这般好,那么我也重续与豆腐的缘分了。

只是城里的豆腐不如家乡的鲜美,大约是水质不同的缘故吧。

漂浮着漂白粉的自来水显然比不上清冽的井水好吃。

而且现在的豆腐不用豆子来换了,花上一元钱就可提回一块,少了一种交换的乐趣。

(有删减)13.本文围绕“豆腐”写了哪些主要内容?作者对豆腐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分)主要内容:做豆腐——①换豆腐——②吃豆腐——豆腐走俏——③豆腐的寓意——④家常豆腐的特点——对豆腐的期待情感变化:⑤喜爱(爽爽快快)―→⑥犯愁(腻)―→⑦重续缘分(喜爱)14.家常豆腐的“家常”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回答。

(3分)寻常百姓家的惯常食品;价廉物美;大众化,贴近百姓,老幼皆宜。

(意思相近即可) 15.作者在文章中对豆腐充满了期待,请具体说说。

(3分)希望豆腐的生命力长盛不衰,环境(土壤、水质)不受污染,给人们带来乐趣等。

(意思相近即可)16.莫怀戚在《散步》一文中多处运用对称式句子,本文的句子也有这个特点,请找出一处具体分析。

(4分)【示例一】我在地上走,豆腐则在盆子里走;我走出了汗,而它走出了一汪淡黄的水。

【示例二】有土地在,就有黄豆可打;有河流在,就有永不枯竭的水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