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课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但从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看,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成为小学语文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被提上了语言学习的日程。
关键词:能力特殊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何谓能力?心理学家给出这样的概念:“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按适用范围范围来分,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包括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等。
特殊能力是符合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中需要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一种特殊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表现方式说,可以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主阵地,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而非只会听话,不会说话的人。
但从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看,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现状
作为教师,都碰到过这样的现象:1、有的学生不敢说。
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大家都转动着眼珠子,好像都在思考,但是真正让回答的时候,举手的人却寥寥无几。
有些学生的手则闪烁不定,举起来又放下。
被叫到的人无可奈何站起来组织自己的语言,没被叫到
的学生则像逃过了“一劫”,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2、有的学生不会说。
在发言的学生中,声音响亮,落落大方,语言流畅的是少数。
多数人声音则相对平时较小,口齿不清,,东拉西扯,思维混乱。
3、有的学生只会写答案。
有些学生往往能有条有理地完整写出书面的答案,但是,真正要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完美答案复述出来,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他们选择深缄其口。
二、当前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原因
深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以参考:
1、教师认识上的偏差
在当今教育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狠抓教学成绩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将侧重点放在增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作文能力等书面语文能力上。
毕竟,考试是要凭学生在试卷上的文字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技艺的,因此教师就形成了学生“只要会写,不必会说”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习惯,忽视了对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时,没有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
训练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甚至有部分教师,课堂上往往只关注问题的答案,而不对答案的获得过程进行观察指导。
3、学生自身的素质较弱
如果学生的性格较内向,那么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就受到了限制,胆怯、怕丢脸的心理让他们失去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
如果学生语言贫乏,词汇量积累不够,就会出现满肚子的话却又不知道从何开口。
这样种种的原因,使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不会说,懒得说的状况。
三、促进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策略
1、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
教师要主动学习新课标和素质教育思想,并将这种思想灌注于自己的课堂。
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明确考试对于学生的真正意义,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提高的同时,多多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语文能力的发展,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尝试,在锻炼中成长,真正提高学生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进行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对于学生的困难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教学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态度,以学生长远的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得到别人理解的愿望。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公开表达机会,如果在发言时受到某种挫折,得不到支持和肯定,那么他的口头表达兴趣就会受到影响,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削弱。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入手,创
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创设情境,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让学生感到,这个课堂是属于自己的,克服学生的惧怕感,让他们敢于开口,不怕说错,进而想“说”,爱“说”,会“说”。
例如在班里设定每周话题,从学生身边来取材,“自我介绍”,“我的家”“我喜欢的玩具”,可以是最近发生的趣闻趣事等等,让学生又准备有目的的进行。
在语文课之前进行三分钟的小演讲,每天轮流,若有实在是困难的同学,教师可对他进行启发性引导。
一轮展示结束,师生共同评出优秀的学生,更要关注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
3、营造一种良好的说话氛围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说话气氛,教师要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配合学生的学习,与同学之间建立一种共同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新型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爱尔远之”,不是盲目信从,而是敢持异议。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因为“敬”老师而不敢发言,而是因为“爱”老师而踊跃发言。
同时要注意保护一些喜欢并且能够发言的同学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更要注意组织发动大多数同学积极投入,畅所欲言,还要注意吸引,推动少数不爱讲话,“怯场”的同学积极参与,从而逐步形成一种机会均等,相互促进,个个动脑,人人动口的氛围。
二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材中有一节认识方向的课文,教学时教师
将学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哪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哪边是太阳下山的方向。
当学生辨认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后,大家同时再转个角度说一说此时哪边是东、西、南、北。
接着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说一说学校的东边、西边、南边、北边都有哪些景物,自己最喜欢哪些景物,然后再说说自己家的东边、西边、南边、北边都有哪些景物。
最后教师让大家在小组交流“当自己在森林中迷路了,自己怎样辨认方向?”等等。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完成了知识目标,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上畅所欲言,得到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增强对学生的反馈评价
赞美是世界上最好的奖赏,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赞美,孩子更是这样。
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除了形式多样的表扬手段外,语言评价更要富有激励性,指导性,且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帮助学生扫除练说心理的障碍。
如六年级在学习课文《穷人》之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认识以及课文给自己的启示。
有一个存在学习障碍的孩子一直把手举着,不肯放下。
老师叫了他,他说:“我觉得渔夫根本不想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一听就知道他对课文根本就没有理解,但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否定他的说法,而且首先肯定了他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是了不起。
接着再告诉他,虽然想错了,但是只要坚持动脑,总是会说对的。
以后的语文课上,他的手常常举起,并且偶尔也有答对的
时候。
新大纲将写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只是几个文字之间的替代,而是一种观念的革新;不仅是提醒广大语文教师教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变化。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并能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和良好气质的形成。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发展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
将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兴趣与加强学生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在激发兴趣的指导下加强训练,又在加强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口头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邰启扬、徐志勤《语文教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9月
(2)蔡澄《基础教育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3)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余泓《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第4期
(5)杨伦杨凯《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今日南国,2009年2月总第148期
(6)吴玉飞《构建语文教学和谐课堂的策略探究》,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3上半月
(7)马宏《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之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总191
期
(8)张云《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加强训练-浅谈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
(9)张发明《在情境创设中培养学生语感》,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