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王勃属文阅读答案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泛然④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新唐书·王勃传》
注:①宿:事先。
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泛(fàn)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
⑥矍(jué):惊惶貌。
⑦属(zhǔ)文:写文章。
属,连缀。
1.诵读文言文,要注意句中的停顿。
引被覆面卧
宴:
遣:
易: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13分)月牙泉①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
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
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
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
“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
②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
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处,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
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
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
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
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
③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中间有一个形似月牙的小湖。
鸣沙山在刮风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
④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
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
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其游记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
”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⑤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
月牙泉存
水最少的时间是在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至0.8米。
由于水少,当时泉中干涸见底竞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
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会消失”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此后,敦煌市采取了多种方式给月牙泉补水。
⑥从2000年开始,敦煌市采取应急措施,在月牙泉周边回灌河水补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暂时免予枯竭。
2004年的水位下降至1.3米,泉水面积减小到7.8亩。
目前,月牙泉水位在1米左右回旋,如果不进行根本性治理,月牙泉这一世界级遗产将面临干涸枯竭的危险。
⑦随着国家开发银行2000万元贷款落实到位,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也已经顺利开工。
将通过“节水”、“补水”、“引水”等多种方式来解救月牙泉。
后时,月牙泉一定会重现昔日碧波荡漾的胜景。
【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沙漠中的月牙泉“天旱不涸”、“不被飞沙埋没”的原因。
(4分)【小题2】.文章④⑤⑥段主要采用哪种说明顺序介绍月牙泉?(2分)【小题3】.文章介绍月牙泉时,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一种,并举例说明。
来源:2012届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六)题型: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13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汪金友“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
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
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
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
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
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
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
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
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
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
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
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
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
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
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
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胡总书记的话的作用是,。
(2分)【小题2】.“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关系是,两者紧密结合的意义或价值是。
(2分)【小题3】.“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用现代汉语表述这句话,其大意是,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
(3分)【小题4】.自选角度,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3分)【小题5】.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读万卷书”的年龄段。
读书固然重要,“读万卷书”尤为可贵。
月牙泉[来源:学#科#网]
①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
月牙
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
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
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
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
“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②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
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处,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
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
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
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
③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中间有一个形似月牙的小湖。
④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
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
⑤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
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时间是在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至0.8米。
由于水少,当时泉中干涸见底竞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
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会消失”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⑥从2000年开始,敦煌市采取应急措施,在月牙泉周边回灌河水补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暂时免予枯竭。
2004年的水位下降至1.3米,泉水面积减小到7.8亩。
⑦随着国家开发银行2000万元贷款落实到位,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也已经顺利开工。
将通过“节水”、“补水”、“引水”等多种方式来解救月牙泉。
2..文章④⑤⑥段主要采用哪种说明顺序介绍月牙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