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平章腔铁矿模拟开发方案 精品

原平章腔铁矿模拟开发方案 精品

山西省原平市章腔铁矿模拟开发利用方案院长:徐静项目负责人: 贾鹏程山西省冶金设计院二O一二年十月目录1.概述 (4)1.1编制目的 (4)1.2矿区位置及交通 (4)1.3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6)1.4矿山开采现状 (6)1.5编制依据 (7)2.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8)2.1铁矿石产品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8)2.2产品价格分析 (8)3.矿产资源概况 (9)3.1矿区地质工作简况 (9)3.2矿区地质 (9)3.3矿床地质特征 (11)3.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7)3.5资源储量估算 (23)3.6对地质报告的评价 (28)4.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30)4.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30)4.2确定开采资源量 (30)4.3矿床开采方式 (30)4.4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 (30)5.矿床开采 (32)5.1开拓系统 (32)5.2采矿方法 (34)5.3生产能力验证及服务年限 (36)5.4主要设备 (37)5.5基建进度计划 (37)5.6矿区地面建筑设施 (37)5.7技术经济估算 (38)6.环境保护 (42)6.1矿山地质环境灾害及防治措施 (42)6.2环境保护 (42)7.安全生产和工业卫生 (44)7.1设计依据 (44)7.2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44)7.3 工业卫生 (47)7.4 安全管理 (48)8.结论 (49)附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附件:1、编制委托书附图:1、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布置图 1:20002、Fe1号矿体开拓系统垂直纵投影及通风系统图1:20003、Fe2、Fe3号矿体开拓系统垂直纵投影及通风系统图1:20004、开拓系统水平投影图 1:20005、采矿方法图 1:2006、第24勘探线剖面图 1:20007、第16勘探线剖面图 1:20008、第8勘探线剖面图 1:20009、第7勘探线剖面图 1:200010、第19勘探线剖面图 1:20001.概述1.1编制目的山西省原平市章腔铁矿是原平市2009年单独保留矿山,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及进行矿业权评估,特委托我单位编制模拟开发利用方案。

1.2矿区位置及交通矿区位于山西省原平市苏龙口镇章腔村东1.0km处。

行政上隶属苏龙口镇章腔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2°55′54″—112°57′54″,北纬38°53′20″—38°53′46″,面积 1.8615km2,涉及1/5万图幅编号J49E007020,工矿区各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工作区拐点坐标矿区位于原平市北东45°直距25km处,运距43.5km;北西距108国道崞阳镇及京原铁路崞阳车站运距24km,距苏龙口镇北东方向运距13km,有柏油公路相通。

北西距大运高速公路崞阳出口29km,交通十分便利。

见交通位置图1—1。

1.3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章腔铁矿区地处山西台背斜五台山块隆的恒山五台山穹状隆起之上,北与滹沱河新裂陷之代县凹陷靠近。

区内海拔标高1080.40—1654.50m,相对比高574.10m,一般比高在200—350m之间,属中高山区,地形切割较强烈,沟谷纵横,植被较发育。

本区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具冬季寒冷、春季风沙、夏季干旱、秋季多雨的特征。

根据原平市气象站资料:该地区年平均气温8.4℃,最高气温为2005年6月22日41.1℃,最低气温为1955年1月6日-27℃。

霜冻期为每年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为1.1m,无霜期为150天。

年平均降雨量为453.7mm,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

年最大降雨量706.6mm(1967年),日最大降雨量101.8mm(1977年7月30日),时最大降雨量37.3mm(1994年8月3日),年平均湿度56%。

年平均蒸发量1848.5mm。

距矿区最近的河流为滹沱河支流长乐河,位于矿区西部,距矿区5.5km,河床标高950m±。

区内风向表现为: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东风、东南风,冬春季风沙较大,最大风速22.0m/s,年平均风速2.3m/s,一般风力5—7级。

矿区北西部10km处有10kv苏龙口变电站一座,工业用电增容较为便利。

本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高梁、谷子、黍子和土豆等。

主要矿业经济为近年来掘起的铁矿采选业。

本区地震烈度为Ⅷ度。

1.4矿山开采现状该矿山经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拍卖获得采矿权,于2008年办理了采矿许可证,同年山西省冶金设计院为该矿编制了《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开采矿区东部333资源量,采用阶段平硐开拓,设1580、1540、1500、1460、1420、1380平硐,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于2010年3月获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目前为有证合法生产矿山。

1.5编制依据1、编制委托书;2、《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区铁矿详查地质报告》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2012.7;3、《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区铁矿详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及备案证明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国土资发[1999]98号5、《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6、采矿许可证(1400000810175)2.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2.1铁矿石产品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2.1.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势2008年2月23日,以宝钢为首的中国钢铁企业谈判代表团被迫接受巴西淡水河谷的涨价要求,铁矿石进口价提高65%左右。

国际铁矿石连年大幅涨价迫使我国加快国内铁矿石的寻找、开采力度,来应对国际寡头肆意提价的局面。

2.1.2国内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据钢铁行业统计2011年我国产粗钢量已达7.1亿吨,全年国产矿石量10.24亿吨,进口铁矿石已达到8.2778亿吨左右,占到世界贸易量的60%,超过日本,成为世纪第一大矿石进口国。

2012年上半年,国内钢铁行业持续低靡,预计一段时间国内矿石市场有望回暖,目前进口铁矿石价格在110美元/吨上下。

2.2产品价格分析2.2.1国内外矿产品价格现状我省被誉为煤、铁、铝之乡,铁矿资源比较丰富,铁矿开发也成为不少县区的经济支柱。

据钢铁行业统计,2011年全省铁矿石产量为4656.4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44%。

原平市境内铁矿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当地铁矿粉近三年平均价格在930元/t上下。

因此,该矿床的开发既可提供钢铁原料,又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有益的项目。

2.2.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随着我省钢铁企业整合工作的展开,及国际铁矿石市场供需平衡,今后一段时间铁矿石价格有望走高。

3.矿产资源概况3.1矿区地质工作简况2005年1月20日,晋中瑞辰地矿工程有限公司在矿区西侧对Fe1号矿体进行了铁矿预查工作,进行了1:2000地质测量槽探等工程,编写了《山西省原平市苏龙口镇章腔铁矿区预查地质报告》,提交铁矿334?资源量653万吨。

2005年4月经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审查备案,文号为晋国土资储备字[2005]054号。

2007年,山西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委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编制《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区铁矿资源储量核查地质报告》,为矿山合理开发利用及公开出让提供地质依据。

全区累计查明(122b)+(333)+(334)?资源储量为321.51万t,平均品位TFe24.34%,mFe18.96%。

现保有(333)+(334)?资源量为316.10万t,平均品位TFe24.37%,mFe18.98%。

2012年7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为该矿编制了《山西省原平市章腔矿区铁矿详查地质报告》,作为本开发方案的主要依据。

3.2矿区地质3.2.1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太古界五台超群石咀群庄旺组、文溪组及新生界第四系。

一、上太古界五台超群石咀群文溪组(Ar13w)广泛分布于全区,岩性主要为绢云母石英片岩、石英角闪片岩、绿泥角闪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绢云母绿泥片岩、磁铁石英岩等。

绢云母石英片岩:岩石呈灰白色、局部灰黑色,裂隙面呈黄褐色。

鳞片状、中-细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45—65%)、绢云母(5—15%),其次为斜长石(2—10%)、碳酸盐、钙铝石榴石等。

副矿物有锆石、榍石、磷灰石等。

局部地段含铁质矿物。

绿泥角闪片岩:岩石呈灰绿-黑绿色。

鳞片状、柱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为普通角闪石(30—65%)、斜长石(5—20%)、黑云母、绿泥石及少量石英、钙铝石榴石、绢云母、碳酸盐等。

沿裂隙面常见有少量薄膜状、浸染状的黄铁矿化。

绢云母绿泥片岩:岩石呈灰白-灰绿色、浅绿色。

鳞片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为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少量斜长石、石英、透闪石等。

石英角闪片岩:岩石呈灰绿-黑绿色。

鳞片状、柱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为普通角闪石(30—75%)、石英(15—20%)、黑云母、绿泥石及少量斜长石、钙铝石榴石、绢云母、碳酸盐等。

沿裂隙面常见有少量薄膜状、浸染状的黄铁矿化。

黑云母石英片岩:岩石呈灰白-浅灰绿色。

鳞片状、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30—65%)、黑云母(15—25%)、斜长石、绿泥石及少量石英、钙铝石榴石、绢云母、碳酸盐等。

沿裂隙面常见有少量薄膜状、浸染状的黄铁矿化。

黑云石英角闪片岩:岩石呈灰-浅灰绿色。

鳞片状、柱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为角闪石(30—50%)、石英(15—25%)、黑云母(5—15%)、斜长石、绿泥石及少量石英、钙铝石榴石、绢云母、碳酸盐等。

沿裂隙面常见有少量薄膜状、浸染状的黄铁矿化。

磁铁石英岩:新鲜面为灰-灰黑色、钢灰色,裂隙面为黄褐色。

粒状变晶结构,条带—条纹状构造、块状构造。

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45—75%)、碳酸盐(5—10%)、透辉石、普通角闪石、绿泥石、云母、铁铝石榴石、鳞灰石等。

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晶体密集相连分布形成磁铁条带,多个条带相间平行分布,条带间间距不大,条带之外的磁铁矿多呈它形粒状分布,粒径0.006—0.4mm,多小于0.2mm,长轴定向排列,断续分布,含量10—30%;还有少量褐铁矿、赤铁矿、针铁矿等。

是本区主要的含铁矿层。

二、新生界第四系(Q4)主要分布于章腔村一带及河床沟谷中。

岩性为黄色亚砂土、粉砂土、粉砂质粘土及残坡积、河床冲积物等。

3.2.2构造矿区内地质构造特征是受区域构造所控制。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而且比较复杂,多期构造叠加是本区的显著特征。

一、褶皱构造矿区位于探马石—金洞梁倒转向斜南翼次级构造中,即刘家庄—韩家湾倒转背斜的北翼,该倒转背斜轴面向NE11°—18°方向倾斜,倾角75°—8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