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运筹学课件(修改稿6)

管理运筹学课件(修改稿6)


• 解:设y1辆为使用甲型货车,y2辆为使用乙型 货车,则有 • 目标函数: • Min f =400y1+300y2 • 约束条件: • s.t. 20 y1 + 10 y2 ≥100 • y1 ≤ 4 • y2 ≤8 • y1 ,y2≥0 • 这就是例1 的线性规划模型。

例2. 某工厂计划在某个月安排Ⅰ、Ⅱ两种产 品的生产,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及A、 B两种原材料的消耗、资源的限制,如下表:
当约束条件为
ai1 x1+ai2 x2+ … +ain xn ≥ bi
类似地令
时,
s=(ai1 x1+ai2 x2+ … +ain xn)- bi 显然,s 也具有非负约束,即s≥0,这时新的约 束条件成为
ai1 x1+ai2 x2+ … +ain xn-s = bi
为了使约束由不等式成为等式而引进的变量s,当不等式为 “小于等于”时称为“松弛变量”;当不等式为“大于等于”时 称为“剩余变量”。如果原问题中有若干个非等式约束,则将其 转化为标准形式时,必须对各个约束引进不同的松弛变量和剩余 变量。
说明:生产50单位Ⅰ产品和250单位Ⅱ产品将消耗完所有 的设备台时数及原料B,但对原料A则还剩余50千克。
• 四、线性规划问题解的几种情况(p15): • 1.唯一最优解。例1 2.无穷多个最优解。若将例1中的目标函数变为 max z=50x1+50x2 则线段BC上的所有点都代表了最优解; 3.无界解(无最优解)。即可行域无界,目标函数值可以 无穷大或无穷小。一般来说,这可能是忽略了一些必 要约束条件,因实际问题不可能有如此宽松的环境; 4.无可行解(无解)。若在例1的数学模型中再增加一个 约束条件4x1+3x2≥1200,则可行域为空域,不存在 满足约束条件的解。如果实际问题出现这种情况,说 明约束过紧或无可行决策方案。
• 4. 几点注意 • 1)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必须线性,否则是非线 性规划; • 2) 决策变量是连续分布的,否则可能是整数规 划; • 3) 目标是单一的,否则是多目标规划; • 4) 决策变量的系数是确定的不变的.
§2 图 解 法
一、几个名词
1.可行解(p11) :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称为该线性规划 问题的可行解(或可行方案)。 2.最优解、最优值:使目标函数值达最大(或最小)的可 行解称为该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此目标函数值称 为最优值。 3.可行域(p12) 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的集合称为可行域。 二、图解举例
开课前的话
• • • • • • • • • • 1.课程及参考书 课程名:运筹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必修. 教材:韩伯棠编著,管理运筹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钱颂迪主编,运筹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版 2)韩大卫编著,管理运筹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2.讲授学时与内容 • 1) 学时:36 • 2) 讲授主要章节:第2章,第3章, 第4章;第12章; 第13章;第16章等。 另外还有1个案例。
约束条件: a11 x1 + a12 x2 + … + a1n xn = b1 a21 x1 + a22 x2 + … + a2n xn = b2 …… …… am1 x1 + am2 x2 + … + amn xn = bm
x1 ,x2 ,… ,xn ≥ 0,bi ≥0 可以看出,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有如下四个特点: 1)目标函数最大化; 3)决策变量均非负; 2)结构约束为等式; 4)结构约束右端项非负。
2 1
500
400
2x1+3x2 =1200
A
2x1+x2 =600 2x1+3x2 =900
300
200 100
B
Q
100 200 300 400
x1+x2 =350 2x1+3x2 =800 500 600
§3 线性规划模型标准形式及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
• 一、标准形式(p17) • 目标函数 Max z = c1 x1 + c2 x2 + … + cn xn
• 五、目标函数最小化举例
例2 某公司计划用A、B两种原料配制79-1消毒液
350吨,技术规定其中A原料至少需要125吨。现生产每
吨A原料需要2小时,生产每吨B原料需要1小时,生产成
本分别为,每吨A原料2万元,每吨B原料3万元,而公司 计划期最多能提供600个小时生产A、B原料。 划期应如何配制方能使生产A与B的总成本最低? 问:计
得到最优解:x1 = 50,
x2 = 250
最优目标值 z = 27500
第一步
确定可行域
(1)作直角坐标系:分别取决策变量X1 , X2 为坐标
向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里,图上任
意一点的坐标代表了决策变量的一组值。 (2)作直线:对每个不等式,先取其等式在坐标系 中作直线,然后确定不等式所决定的半平面。 (3)确定可行域:把五个图合并成一个图,取各约 束条件的公共部分,如图2-1所示。 第二步 确定最优解和最优值 (1)改写目标函数为: x2=-(50/100) x1+z/100
对于各种非标准形式的线性规划问题,我们总可
以通过以下变换,将其转化为标准形式:
二、化一般形式为标准形式
1.极小化目标函数的问题:
设目标函数为
Min f = c1x1 + c2x2 + … + cnxn
(可以)令 z = -f ,
则该极小化问题与下面的极大化问题有相同的最优解,
即 Max z = - c1x1 - c2x2 - … -取某一固定值时得到一 条直线,直线上的每一点都具有相同的目标函数值,称 之为“等值线”。平行移动等值线得到以Z为参数的平 行线族,当移动到B点时,z在可行域内实现了最大化。 (3)确定最优解和最优值:B(50,250) Z=27500。
x2 B C z=27500=50x1+100x2 z=20000=50x1+100x2 D z=0=50x1+100x2 E x1
• • • 2.线性规划模型三要素: 1) 决策变量 用符号来表示可控制的因素 2) 目标函数 Max Z 或 Min F 3) 约束条件 s.t. (subject to) 满足于
• 3. 线性规划模型一般形式(p12)
目标函数:
Max (Min) z = c1 x1 + c2 x2 + … + cn xn 约束条件:s.t. a11 x1 + a12 x2 + … + a1n xn ≤ ( =, ≥ )b1 a21 x1 + a22 x2 + … + a2n xn ≤ ( =, ≥ )b2 …… …… am1 x1 + am2 x2 + … + amn xn ≤ ( =, ≥ ) bm x1 ,x2 ,… ,xn ≥ 0
设备 原料 A 原料 B 单位产品获利
Ⅰ 1 2 0 50 元
Ⅱ 1 1 1 100 元
资源限制 300 台时 400 千克 250 千克
• 问题: • 1)工厂应分别生产多少Ⅰ、Ⅱ产品,才能使获总 利润最多?
• 2)若工厂不生产产品,改出售资源,应如何确定这三 种资源的单位利润,使出售资源的总利润不低于出售 产品的总利润? • 解: 1) 设x1,x2分别表示 Ⅰ、Ⅱ两产品的产销量, 则有
• 3.右端项有负值的问题: • 在标准形式中,要求右端项必须每一个分量非负。当 某一个右端项系数为负时,如 bi<0,则把该等式约束 两端同时乘以-1,得到: • -ai1 x1-ai2 x2- … -ain xn = -bi。 • 4.变量无符号限制的问题:
在标准形式中,必须每一个变量均有非负约束。当某 一个变量xj为无符号约束时,可以令 xj = xj’- xj” 其中 xj’≥0,xj”≥0 即用两个非负变量之差来表示一个无符号限制的变量, 当然xj的符号取决于xj’和xj”的大小。
• 3.学习及考试要求: • 本课程重在36学时的学习,学了什么考什么, 闭卷考试。故要求坚持听课;选择笔记;思考问 题;认真作业。 • 4.最终成绩形成: • 平时分×0.4+期末考试分×0.6 + 回答问题分 • 平时成绩: • 1)考勤20分。 • 2)案例分析20分。 • 期末考试:下学期考。考讲了的题目。
对于只有两个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在平 面直角坐标系上作图求解。
下面通过例1详细讲解其方法:
例1. 目标函数:
Max z = 50 x1 + 100 x2
约束条件(s.t.) : x1 + 2 x1 +
x2 x2 x2 x1 x2
≤ ≤ ≤ ≥ ≥
300 400 250 0 0
(A) (B) (C) (D) (E)
• 目标(利润)函数: • Max z = 50 x1 + 100 x2 • 约束条件:s.t. x1 + x2 ≤ 300 • 2 x1 + x2 ≤ 400 • x2 ≤ 250 • x1 , x2 ≥ 0
• 这就是问题1的线性规划模型。 • 下面讨论问题2的线性规划模型
• 解:2) 设y1,y2,y3分别为设备、原料A、 原料B的单位利润,则有 • 目标(利润)函数: • Min f =300y1+400y2+250y3 • 约束条件: • s.t. Y1 + 2y2 + 0y3 ≥50 • Y1 + y2 + y3 ≥100 • Y1,y2,y3≥0 • 这就是问题2的线性规划模型
但必须注意,尽管以上两个问题的最优解相同,但它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