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前言【篇一:写在读书笔记前序言】网络教育论坛:教师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文/周如俊[内容提要] 如何搞教科研,使自己成长为学者型教师,是多数教师颇感困惑的问题。
在教育论坛上教育反思写作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它不仅是你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而且能尽快帮助你步入学者型教师队伍中,甚至登上教科研的神圣殿堂。
[关键词] 教育论坛;教育反思写作;教师成长;源泉;网络时代的来临令教育行业跨越了一度很难逾越的藩篱。
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时空距离的穿越,教育网络论坛还打开了我们教师心灵交流的通道,在人文主义教育经常被忽视的今天,这一点尤其宝贵。
如何提高我们教师教研能力?开展教育论坛上教育反思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网络的出现则令阻碍教师教科研推进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教育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职业生活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当代美国社会学家斯甘(schon,1983)把教师定义为“反思从业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
因此在教育论坛上教育反思记录,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它是一笔巨大财富。
目前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在教育论坛上写教育反思记录的习惯。
然而,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育反思的重要性,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从而失去了第一手感性材料,这是教学、教研资源的一大浪费。
我们应该认识教育论坛上教育反思的重要性,写好教育反思记录笔者结合自己教育反思写作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育论坛反思写作:教师自觉成长中催化源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反思随笔和记录。
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因此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的教育论坛反思,记录的自己的平日所做、所思,却是最有实用价值,也是教师最简朴、有效的继续教育、自我教育、自律教育。
正如朱永新教授在其“‘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中写道:“投保条件:每日三省,写千字评语篇。
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
十年后持3650篇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于成功者(名师)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
”名师这幽默的语言,却道出了教科研的最有效方法、教师的素质自我提高、教育名师的成长秘密!就以笔者为例,自2003年4月以来,笔者总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网络上进行教学反思: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教学的得与失,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等等。
我坚持每天挤出时间来写作一篇,在网上与网友交流。
说也奇怪,这种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的网络随笔或记录,虽不成“正文”,但几乎“每投必中”,在短短不到3年人时间内,有近200篇教育教学学论文或随笔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之友》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与此同时,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日趋提高,学生反映上课时再也感不到枯燥乏味了。
总结我的教育论坛上反思教育反思写作:其方式有:一是反思随笔——一种机动灵活行之有效的反思方式。
可以在课上、课后随机摘记,可以是在书中、教案上或自己头脑中随时留下痕迹,或对课上的经典点评或一个小小的引导失误都可作为反思的内容。
反思随笔看似事小贵在坚持,日积月累就会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是反思日记——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反馈方式。
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自己写下自己的经验、教训或困惑并阶段性的与同行教师共同交流分析成败得失。
三是反思教案——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方式。
我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教案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我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
我认为反思教案记录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
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可见,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而写出的教育随笔、教育日记,记录的是自己的平日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也是最简朴、最有效的继续教育、自我教育与自律教育。
教师因“写”而精彩!“写”是教师心底的企盼与教育思维的火花碰撞。
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到处都是思想的火花: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学生中,有些人某些课程较好,但其他学科却显得薄弱;有的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不均衡等。
我们也会在课内外教学组织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难题,在与同事和学校管理者交往中有时会应对自如,有时也难免会束手无策。
实际上,这些小事都可以在我们用思维去擦亮之后,以案例反思的形式“写”出来。
虽然有时是一点感动,是一丝酸楚,是一阵狂喜,是一片失落,但及时地用笔捡拾起来的却都是颗颗珍珠。
“写”是教师成长中不可缺失的过渡桥梁。
古今中外教育历史证明,著名的教育家,无不是从教育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因此教师应把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作为提高自身的师魂、师德、师能、师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自己只有带着一定的教科研任务去学习教育新理论、调查研究、参加教改实验,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教科研论文,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创造性劳动,锻炼和提高自身各种业务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教科研的“写”是造就杰出教育成就的熔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最有效的途径。
“写”是教师走向教育“自由王国”的必经途径。
许多教师工作含辛茹苦,辛勤耕耘,但有时事与愿违,教育教学效果极不佳,其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思想落后、教育教学方法固化。
因此,一个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中突破陈旧陋习,突破自我,取得富成效的教学特色,仅靠埋头苦干、拼时耗力、照本宣科是不行的。
只有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做“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让自我反思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让写作成为一种必需的生活,教师才能达到一种思想自觉或精神自觉的哲学境界。
二:教育论坛反思写作:教师成长中快乐工作的动力源泉教师不能仅仅是在教着,更不能是在痛苦地教着。
也许,我们教师职业目前还不是我们从事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但我们应转变个态度,心甘情愿去做,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发掘每个人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
因此,我们教师快乐原本可以很简单。
它需要的只是我们心态的转变,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进取心,快乐就在其中了。
而快乐地工作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记得前几天在“教育在线”上,有网友问我是不是与《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成才导报》栏目编辑熟悉,我一笑答之:“是未曾见过面的只是文字上交流的朋友”!其实真正帮助我的朋友是朱永新教授的《享受教育》和“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
当然,我的教育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本身就具有教科研的性质。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教师教育工作的真正境界:“我要研”和“我要写”,与职称无关,与经济无关,与名声无关,是自己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是自身能量的一种释放,可以说思考和写作成了我平时生活的一种习惯,投入其中,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课余时间,每天不进行教育反思、不上教育网交流就很难受;一写就快乐,把心里的教育感想、发现写出来,一吐为快,心里往往会生发出难得的轻松之感,是一种难得的教育享受!因为在写中保持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意识。
目前是网络时代,如果我们教师与网络绝缘,那无异于新的“睁眼瞎”了。
虽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还有这样那样的说法,但谁也不会否认合理地运动这些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象直观、快速便捷、海量信息,哪里还是一支粉笔可比?不说其他,能用电脑编辑文字,收发电子邮件、制作简单课件,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等是不能不掌握的了。
更高层次的制作发布个人站点等等也应该是有追求的老师所必备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尽可能多的新信息技术,参与各种教育教学合作。
因为在写中保持学习永恒的意识。
教师的个体发展首先取决于自身的内在需求,知识的更新需要去学习。
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不重复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的教师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
而不重复自己,不断挑战自我。
因此我们教师没有学习,一切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什么不要说创新超越了,可能连最起码的教书育人底气都没有。
学习是我们教师润泽人一生的最积极、最有意义的活动。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学习是我们的教师工作,学习是我们的教师责任。
我们为人之师者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让学习交融于工作生活之中,以学习的精彩赢得生命的精彩,以学习的成功赢得生命的成功!因为在写中保持读书意识。
我们做老师要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这样才能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才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才能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
你也会从这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
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从而在中影响你的学生。
三:教育论坛反思写作:教师成长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源泉的确,作为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时常感受到这种论文要求给我们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与其说教师提交的是论文,倒不如说提交的是一种希望、一种企盼和那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惑。
那么,我们教师要不要写?笔者的看法是,要“写”。
不过“写”不仅仅是为了各类评比、晋升职称,而应该是把它看作是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因此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并能在刊物发表推广,这是一线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为此笔者在教育在线新职教论坛发起“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的贴子,参与讨论的教师达3174人。
不少网友与笔者探讨:撰写教科研论文奥秘在哪里?那么教师如何在百忙之中写出理想的教学反思论文呢?笔者认为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应从写教育论坛教学反思随笔开始,教学反思来自日常教学生活。
因为教师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
教学反思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的过程。
从笔者近几年教学反思写作来看,其实,教学反思写作并没有什么绝巧,我们应教育论坛将教学反思看作教师工作习惯。
因为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复杂而鲜活的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