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考试腹外疝病例分析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20g/L,WBC 6.5×109/L,N 0.60,Plt 105×109/L。粪常规(-),尿常规(-)。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列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案纸上。时间:15分钟
评分标准
总分22分
一、初步诊断
4分
右侧腹股沟斜疝(答“腹股沟疝”得2分)
3分
易复性疝
1分
二、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错误,诊断依据不得分)
5分
1、男性幼儿,哭闹时发病。
2分
2、右腹股沟4cm×3cm“梨形”包块,平卧后按压包块,包块可消失,按住内环处,包块不再复出。
3分
三、鉴别诊断
5分
1、鞘膜积液
2分
2、隐睾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也疝囊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1.青年男性,抬重物时发病,重物逐渐增大
1分
2.右腹股沟区“梨形”肿块,下端进入阴囊
1.5分
3.平卧后按压肿块,肿块可消失
1分
4.按住内环块,肿块不再复出
1.5分
二、鉴别诊断
5分
1.腹股沟直疝
2分
2.鞘膜积液
1分
3.隐睾
1分
4.腹股沟肿大淋巴结或肿瘤
1分
三、进一步检查
4分
1.透光试验
1.5分
2.腹部B超
2分
2、鞘膜积液
1分
3、隐睾
1分
4、腹股沟肿大淋巴结或肿瘤
1分
四、进一步检查
4分
1、包块部透光试验。
1.5分
2、腹部B超。
1.5分
3、肝功、血糖、凝血功能。
1分
五、治疗原则
4分
1、术前准备(防治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等)。
2分
2、手术治疗(疝修补术)。
2分
试题编号:39(2015年以前版本)
病历摘要:男性,27岁,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6个月。
查体:T 36.2°C,P 78次/分,R 18次/分,BP 130/80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右腹股沟区可见约6cm×3cm包块,平卧后包块可消失。按住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嘱病人站立并咳嗽,包块不再复出。
1.5分
3.肝功、血糖、凝血功能
1分
四、治疗原则
4分
1.术前准备(避免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等)
2分
2.手术治疗(疝修补术)
2分
知识点扩展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多见于老年
突出途径入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蒂状
半球形,基地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查体:T 36.2°C,P 88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右腹股沟区可见约4cm×3cm“梨形”包块,平卧后按压包块,包块可消失。按住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让患儿站立并咳嗽,包块不再复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Hb 120g/L,WBC 6.5×109/L, N 0.60, Plt 205×109/L,粪常规、尿常规均未见异常。
要求:(同上)时间:15分钟
总分22分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9分
(一)初步诊断
右侧腹股沟斜疝(只答“腹股沟疝”得1分)
3分
易复性疝(答“可复性疝”可得1分)
1分
(二)主要诊断依据
总分22分
一、初步诊断
4分
右侧腹股沟斜疝(答“腹股沟疝”得3分)
4分
二、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错误,诊断依据不得分)
5分
1、青年男性,抬重物时发病,包块逐渐增大。
1分
2、右腹股沟区包块,下端进入阴囊。
1.5分
3、平卧后,包块可消失。
1分
4、按住内环处,包块不再复出。
1.5分
三、鉴别诊断
5分
1、腹股沟直疝,斜疝
2分
3、腹股沟肿大淋巴结或肿瘤
1分
四、进一步检查
4分
1、包块部透光试验。
2分
2、腹部B超。
2分
五、治疗原则
4分
1、避免慢性咳嗽、苦恼等。
2分
2、疝囊高位结扎术。
2分
试题编号:32(2015年)
病历摘要
男孩,24岁。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2年。
患者2年前抬重物时突感右侧大腿根部疼痛,当时发现右腹股沟处有一红枣大小包块,按压或平卧后包块消失。2年来,包块逐渐增大,每于咳嗽或用力时出现,未予治疗。发病以来饮食、大小便及睡眠均正常,体重未下降。无遗传病家族史。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20g/L,WBC 6.5×109/L,N 0.60,Plt 205×109/L。粪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将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如有两个以上诊断,应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未分别列出扣分),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案纸上。时间:15分钟
评分标准
患者6个月前抬重物时右侧大腿部疼痛,当时发现右侧腹股沟部有一肿物,约核桃大小,按压或平卧后肿物消失。半年来肿物逐渐增大,每于咳嗽或用力时出现,未予治疗,发病以来饮食正常,大小便及睡眠均正常,体重未下降,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 36.2℃,P 78次/分,R 18次/分,BP130/80mmHg,神志清楚,体瘦弱,皮肤未见出血点和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甲状腺不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脊柱、四肢正常,右腹股沟可见8cm×5cm”梨形”肿块,下端进入阴囊,平卧后按压重物,肿物可消失,按压腹股沟韧带中点上发2cm处,嘱病人站立并咳嗽,肿物不再复发。
临床技能考试腹外疝病例分析
快速记忆:
老年男性+腹压增高+右下腹肿物(站立明显,平卧缩小)+进人阴囊=腹股沟斜疝
青少年+“梨形”包块+按住内环,包块不复出=腹股沟直疝
试题编号:31(2015年)
病历摘要
男孩,2岁。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
患者1年前哭闹时发现右腹股沟处隆起包块,平卧后包块消失。1年来,包块逐渐增大,每于哭闹或咳嗽时出现,未予治疗。发病以来饮食、大小便及睡眠均正常,体重未下降。无遗传病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