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护理应急预案
(一)突然病情变化时应急预案
1、经常巡视病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或经治医生。
3、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4、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5、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6、某些重大抢救及重要人物抢救,配合医生及时向上级汇报。
7、记录好观察结果及处理经过。
(二)患者坠床/摔倒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
2、现场初步判断病情,如测血压、判断意识、有无外伤等。
3、病情允许时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床上。
4、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5、向上级领导汇报,(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6、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7、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摔倒经过及处理进程。
(三)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通知医生。
2、立即平卧、保暖,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遵医嘱继
续用药。
3、吸氧,呼吸抑制时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
5、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休克时建立两路静脉。
6、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尿量、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抢救后6小时内准确补写抢救记录。
(四)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更换液体和输液器,给患者保暖。
2、报告医生及护士长。
3、遵医嘱给药,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5、做好护理记录,包括患者用药过程,反应发生时间,所用药量,处理过程及目前一般情
况等。
6、配合医生做好输液反应的登记及上报工作。
7、正确保留未输完的液体、管路、配药用注射器,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
分别送检。
(五)患者发生空气栓塞时的应急预案
1、应立即阻拦空气输入体内,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
2、发现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即将患者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3、通知医生及护士长。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予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
5、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6、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
(六)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有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2、立即报告医生。
3、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患者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四肢
轮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
4、高流量给氧(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
部气交换)。
或配合医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5、遵医嘱给予镇静、利尿、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6、认真记录患者抢救过程。
7、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七)患者发生误吸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使患者采取俯卧头低脚高位,叩拍背部,清理口腔内的痰液、呕吐物、异物等。
2、通知医生及其它在班人员。
3、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严重紫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度、深度异常,在采
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同时,配合医生急请麻醉科插管或气管镜吸引。
4、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5、配合医生通知家属,向患者交待误吸经过。
6、做好记录,包括误经过、抢救过程等。
(八)用错药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使用错用药,保留静脉针头,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情况严重时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3、安慰患者,稳定情绪。
4、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5、详细记录用药过程和用错药后的处理措施。
6、保留原用药,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错用药和用具现场封存。
(九)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器时,需
用替代方法。
2、突然停电后,配合医生立即寻找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并开启
应急灯照明。
3、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旁备有简易呼吸器及应急电源,以备突然停电用。
4、配合医生报告总值班或与总务科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5、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十)火灾的应急预案
1、发现火情后立即呼叫周围人员分别组织救火,同时报告上级领导,夜间电话通知院总值
班。
2、根据火势,应用现有的灭火器材组织人员积极扑救。
3、发现火情无法扑救,马上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4、关好临近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扩散的速度。
5、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撤离时用湿毛、湿口
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以防窒息。
6、组织患者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可走安全通道。
叮嘱患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
以最低的姿势或匍匐前进。
7、尽可能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抢救重要仪器及重要科技材料。
(十一)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1、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如特别注意防止被感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2、如被不慎乙肝、丙肝、HIV感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受伤处伤口血液,
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
3、通知医务科,院内感染管理科,同时进行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检查和随访:
①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检查乙
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②如是HIV阳性,则按1、3、6个月复查,预防性服药并随访。
4、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和职业暴露登记表上交医务科和院内感染管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