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设计园林植物的美学基础

景观设计园林植物的美学基础

景观设计园林植物的美学基础
很多人都说景观设计关键是在灵感,可是灵感不是时
时都有的,这样就比较犯难了,学好景观设计的关键在哪里、没有美术基础能学好景观设计吗?
作景观设计我觉得首先要提升一下自己的审美,大
到景观设计,小到植物、铺装等的设计,都要运用美学的知识。

所以还是需要个人的平时修养及实践吧!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植物是表达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要素,也是反
映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之一。

植物景观设计,使环境具
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
性发展。

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为现代园林景观中最重要
的设计内容之一。

强调自然文化的植物景观设计,使植物
景观设计具有了复杂性和独特性。

植物景观设计体现了人
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植物景观与美学的关系
(1)美学的概念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
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初的意义是“对感官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
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他的《美学(Aesthetica)》
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美学的
认知是通过人类理性与感性的共同作用后的结果,不是简
单的“美”与“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美学本质。

(2)
美学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体现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
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
间及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
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
的美感。

因此,美学渗透于植物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客观
条件的理性分析与设计师主观的感性认识贯穿于整个植物
景观设计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逐步体会到
植物景观设计的本质,并逐渐摸索出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一般审美规律。

(3)植物景观营造的主要美学原理植
物是建筑与构筑物空间塑造及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物构成硬质景观,而植物是软质部分。

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美化环境,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场地不同,但可沿着同一美学原理去创造美的景观,巧妙地运用线条、空间感、质感、颜色、风格等美学原理是创造美景的有效途径。

植物景观营造的主要美学原理.
植物是建筑与构筑物空间塑造及划分的重要组成部
分,构筑物构成硬质景观,而植物是软质部分。

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美化环境,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场地不同,但可沿着同一美学原理去创造美的景观,巧妙地运用线条、空间感、质感、颜色、风格等美学原理是创造美景的有效途径。

(1)线条——植物的轮廓
线条的视觉感受
曲线:给人自然、自由的感觉;
平行线:暗示永恒和流动;
垂直线:有力量;
方形:规则、严谨;
直线:风格简洁、明快;
斜角:大胆而有力线条应用的一般规律
线条引领视线,游走于庭园,统一全部设计,线条
可以中断,但视线不能停滞,必须安排另一线条,将视线延续,这样庭园才会有整体感。

水平线与垂直线必须互相平衡。

重复使用同样的形
状、大小、质感、色彩的植物,就能构成线条。

线条要有
助于表现统一、协调和对比。

线条可以制造错觉。

(2)空间感——组合各种植物
形态,使其互成比例或相辅相成,即可塑造庭园的空间感。

空间感应用的一般规律
集合形态相似的植物,再安排一种对比强烈的形态,
制造焦点。

通常一种形态的植物要用一大丛植物来表现,增强震撼力,而非一棵两棵。

塑造空间感的方式
封闭、稠密的植物群落与疏松开放的草坪结合,形
成“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植物空间感。

(3)质感——植物
的质感分为细致、普通与粗糙质感应用的一般规律
太多不同质感混合会让人感觉杂乱,而单一质感又.
太单调,最好集合一群质感相似的植物,再与另一种完全不同质感的植物群形成对比,让人感觉舒适。

植物与硬质构筑物的质感应该调和。

最好混合粗、细两种质感以求平衡。

茂密、大叶粗
糙的植物看起来重量感强;枝叶疏松、叶片细致光滑的植物看起来比较轻盈。

运用质感和重量感可以制造错觉。

小空间适合种植
细致的植物让空间变大;大空间若在远处种植粗糙的植物,看起来就不会太空旷。

(4)颜色——造园一大要素,视觉
的冲击。

颜色应用的一般规律
同色花卉大片种植,大胆表现色彩,重复一种颜色
可以统一视觉,引导视线于设计的焦点上。

花境的处理需格外谨慎,不仅要考虑花期的搭配,草本花卉与球根花卉
的观赏期互补,更要把握各个花期花卉的色彩搭配。

相同
品种的花卉种植面积不要小于一平方米,如此才能产生一
定的视觉效果。

(5)风格——造型、布局决定庭园风格风
格应用的一般规律:
强调对称的轴线布局,以及植物几何形态的修剪造
型,多是欧洲古典园林的明显标志。

非对称布局,简洁明
快的线条感,多是现在园林的风格体现。

寻求自然,强调植物原生自然形态的配置,也是现代生态
园林的特色。

(6)平衡——视觉上的稳定感
平衡并非完全对称,只让人感觉稳定就可以了。

(7)对比——强调因子上的差异
强调植物形态、叶片质感、颜色、变化空间的梳密对比等。

(8)韵律——植物景观能引领视线,游走于园林空间,产生庭园的韵律韵律应用的一般规律
将体积、形态、线条、颜色加以重复或对比,就能
得到韵律。

游走于有韵律的植物空间,不会出现杂乱的感觉,若略有变化就会感到有条理又更丰富。

(9)比例——植物与人、植物与空间、植物与建筑、植物与植物之间产生的比例
比例应用的一般规律小空间不宜种大树,大空间
不宜种过小的植株,不合比例。


注意植株长成后的大小、形态是否适合周边环境
及硬体设施。

合于比例,看起来就有统一感。

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是综合自然生态、地域特色、人类文
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等等因
素于一体,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随时间与空间的
转换而成一种动态的平衡,植物景观设计没有绝对的“好”与
“坏”,也没有明确的“美”与“丑”。

本文通过大量实景图片的
分析,探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一般审美规律。

合理地运用
植物的线条、质感、色彩、形状的对比,产生景观的韵律
感以及空间感,制造景观的焦点。

所有的植物配置应细致
地考虑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达到景观的生态平衡与视觉的
均衡感。

成功的植物景观设计不仅是静态景观的协调、统一,也应该是一种符合生态植物群落的动态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