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新选举法课件

2015新选举法课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一、《选举法》六次修改回顾 二、新《选举法》部分法条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一、《选举法》六次修改回顾 《选举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 举法》。从1953年第一部《选举法》开始, 我国的选举法律制度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的选举进行规范。半个多世纪以来, 《选举法》历经六次修改,人大代表的选 举制度逐步得到发展,规范化程度逐步提 高。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第四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第十五条---第十七条)
★原则
一是把握方向,扩大民主。 二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三是积极稳妥,分类处理。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八)2015年:《选举法》第六次修改
新《选举法》于 2015年8月29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于2015年8 月29日公布、施行 。 这次是部分修改,不是全面修改。 重点内容是把好人大代表“入口关”,严把“审查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选举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 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的基本法律。 ★ 我国选举制度的五项基本原则:普遍、 平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差额 选举和无记名投票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三)1982年:《选举法》第一次修改 1982年12月10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对 1979年《选举法》进行了较小的修改。 (四)1986年:《选举法》第二次修改 1986年12月2日,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 会议重新修改和补充了1979年《选举法》的规定, 但不涉及《选举法》的基本原则部分。 修改后的一些规定,是为了便于1987年底以 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进 一步加强地方政权机构建设。修改稿集中于地方 人大代表的选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第三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第十一条----第十四条)
本章对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 确定的程序、名额分配等做了规定。
1、代表名额确定(第十一条)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地区 省、自治区 直辖市
基数 350 350
增加1名 代表人口数 15万 2.5万
总名额控制数 1000 1000
地级 县级
240 120
2.5万 5千
人口超过1000万,不超过650 人口超过165万,不超过450名 人口不足5万,可以少于120名
不超过160名,人口不足2千,可 以少于40名。
乡级
40
1.5千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二、新《选举法》部分法条释义
现行选举法共十二章五十九条,主要内容 包括:人大代表选举的一般要求,选举机构的 职责,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全国人 大代表名额的确定,个少数民族代表选举的 组织,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的 提出,选举程序,对代表的监督、辞职、补选,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和附则等。
2、确定程序(第十二条) 原则上,上一级人大对下一级人大代表名额 作出决定。 3、代表名额确定后,不再变动。如有行政区 划变动或重大工程建设等造成人口较大变动的, 该级人代会依本法重新调整。(第十三条) 4、名额分配: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 口数相同,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 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分配。县级人代会中,人 口特少的乡级地区至少应有一名代表。(第十四 条)
★ 主要增加两条一款内容: 第34条:公民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受境外 机构、组织、个人提供的与选举有关的任何形式的资助。 违反前款规定的,不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已经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的,从名单 中除名;已经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第45条第2款:当选代表名单由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予以公布。 第46条: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依法对当选代表是否符合宪法、法律规定的代 表的基本条件,选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以及是否存在破坏选举和其他当 选无效的违法行为进行审查,提出代表当选是否有效的意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报告。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第二章 选举机构 (第八条—第十条)
本章对主持、领导和指导选举工作的选 举机构、选举委员会的组成及选举委员会 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做了规定。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选举工作的主持、领导和指导(第八条) 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全国人大代表选举。
县级以下(含县级)采用直接选举。 县级以上(不含县级)采用间接选举 。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2、我国实行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相统一的制度。 凡具有选举权的选民,同时享有被选 举权。 3、在代表结构上,体现广泛性。确 保“一线”代表数量,解决“官民比例” 失衡。 4、选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国库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2006年10月13日,北京西城区砖塔社区的阮毓英老人在展示自己珍藏的1953年 领取的选民证。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二)1979年:制定新的《选举法》
1979年7月1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 举法》,改革和完善了我国选举制度。该法后经1982年、 1986年、1995年、2004年、2010年和2015年六次修改,选 举制度内容进一步改进和充实。 1979年《选举法》以保障人民政治权利为出发点进行 修改,如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人大代表,任何选民有三人以 上附议就可以提名候选人,实行差额选举,投票方法一律 采用无记名,都是为加强人民对政权机构的参与、管理和 监督而作的规定。为适应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需要, 1979年《选举法》完善了地方政权体制,以发挥地方积 极性。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六)2004年:《选举法》第四次修改
2004年10月27日,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 二次会议第四次修改《选举法》。这次修改的内 容多为细节补充,依然是对一段时期各地选举经 验的一般总结。 这次修改比1995年的修改更进一步,恢复了 直接选举中的预选 ;在候选人介绍环节,增加规 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回答选民的问题。”本次修改越过了过去的公式 化介绍形式,使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交流成为可 能,使选举向着民主、竞争的方向实质性前进了 一步。 另外,修改稿对罢免程序进行完善,规定了 破坏选举的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行为的种类。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在1953年2 月11日下午举行 第二十二次会议。 邓小平(右一)在 会议上作关于中 华人民共和国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 及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选举法 的说明报告。主 席台上(自左起) 宋庆龄副主席, 毛泽东主席,刘 少奇、朱德、李 济深、张澜副主 席。
自治区、聚居少数民族多的省,经全国人大 常委会决定,可另加5%。 聚居少数民族多或者分散的县、乡地区,经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可另加 5%。
注:“少数民族多”,是指民族的种类多。 “另加5%”,是指(基数+按人口确定的数)*5%。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七)2010年:《选举法》第五次修改
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第五 次修改《选举法》。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总结实践经验,完善选举制度,实 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 等和民族平等原则,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选举委员会组成和职责(第九、十条) 组成:选举委员会成员由县 级人大常委 会任命。(选举委员会的具体人员组成:主要由县级党
委、人大常委会、政府的 主要领导以及各街道、乡镇主 要负责同志组成)
职责:总体说,就是主持和组织本级人大 代表的选举。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选举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1—3项) (1)划分选区,分配名额。 (2)选民登记,资格审查,公布选民名单,受理申述, 做出决定。 (3)确定选举日。 二、确定正式候选人阶段(第4项) 了解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是否真实有效。 如真实有效,依本法规定程序,根据多数选民的意见, 确定并公布代表正式候选人名单。 三、投票选举阶段(5—7项) 主持投票选举。通过设立投票站、召开选举大会或使 用流动票箱组织选民投票。 确认选举结果是否有效。 公布当选代表名单。 2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一)1953年:第一部《选举法》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