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轿车市场综述(上)1 2008年国内轿车(基本型乘用车)市场综述由于中国轿车市场的总体特征全面影响着中高级轿车市场,所以首先要对轿车市场总体特征有所把握。
1.1 总体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并结束了近年来高速增长势头2008年,国内轿车市场全年实现产销503.73万辆和504.69万辆,年增长量仅有24万辆和32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5%和6.78%;增速大幅度回落,结束了多年的高增长状态。
这是自2001年以来产销增长率首次低于10%。
上半年保持规律性增长,下半年负增长。
1.2 市场虽受多种负面因素影响,刚性需求保持了市场增长2008年我们已经预测到轿车市场面临增速回调的压力,并认为2位数的增长可以预期,但那是将经济环境正常运转作为前提的。
而2008年中国经济恰恰遭遇了多重不正常的负面影响:宏观紧缩调控、特大自然灾害、股市财富消失、奥运特殊抑制等,加上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蔓延和加强、GDP 增速快速走低,既切实影响了局部区域的消费需求,又全面破坏了全国上下的消费信心和惯性。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轿车市场经历了快速下滑,但月销量仍然保持了最低35万辆、平均42万辆的状态,可见国内轿车市场的需求具备较强的刚性,支撑了一定的规模和增速。
1.3 品牌继续丰富,新产品持续增加,改款车数量创新高2008年轿车市场增加21个全新产品、13个新品牌,品牌增量与上年相当,除去已无产销量和重复的品牌,品牌总数达到120个,其中A00级14个、A0级38个、A级45个、B级29个、C级13个(各级别相加多出的品牌是跨级别重复的)。
2008年轿车全新产品销量只有27万辆,占总销量5%多一点,比重增长不大,但在整体市场增速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对销售增量的贡献度却有所提高,超过了1/3(表1)。
2008年改款车型不断推出。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年有产销量的38家轿车企业中,除上述全新产品外,共有32家企业的77个品牌推出了160款改款车,平均2天多一点市场就要推出一款改款车,这个密度比上年增加20%以上。
1.4 价格起伏变动,官方降价减少,降幅减小,涨价现象出现由表2可以看出,2008年下调市场指导价的企业数量、品牌数量、降价次数等,都大大低于2007年;全年没有出现集中降价现象,厂家降价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个性行为,而非市场普遍行为;降价幅度也都有所减小,多控制在万元以内。
多数企业采取的价格策略是:在市场指导价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终端销售价、实施组合营销策略来适应市场变化。
在16个降价品牌中,A00级1个、A0级2个、A级8个、B级3个、C级2个,降价行为主要集中在A级车市场。
最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企业出现了官方涨价现象,从涨价的企业和品牌数量看虽然不多,但基本涵盖了各个级别;关键是反映出与往年不同的一种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2008年堪称轿车市场涨价元年。
在这些涨价车型中,B 级和以下车型基本是自主品牌产品,C级车则是两款合资品牌产品、且涨幅达到10%以上。
实际上在年内的几次大规模价格促销结束后,终端销售价都会一定程度集体上调。
1.5 消费趋势再度变化,中级车上下扩张,微型车份额略有回升由图1看,2008年各级别车份额不同于上年变化趋势,A级车份额继续增长到48%,B级、A0级车份额明显被挤占,A00级车份额则出现微升的势头。
这一趋势从2009年1月的数据得到了进一步印证,A级车在1月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B级车份额迅速萎缩,A00级车份额向10%回升。
这与环境、政策和油价等变化直接相关。
按排量划分,年内对销量增长的贡献上,中小排量车贡献度最大,1-1.6L 排量轿车销售近285万辆,市场份额超过56%,增加了37.5万辆,同比增长15%;1L及以下排量轿车销售25.8万辆,增长2;6%;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5-3L排量轿车绝对增量虽然只有8000多辆,但增长率达到了31%,而其他排量轿车销量则同比下降。
1—2.5L之间产品销量占比达到84.3%。
1.6 企业销量多数提升,仅有少数企业完成年计划,排名变化较大多数轿车企业销量提高,企业排名变化明显。
有销量统计的38家企业中销量增长的有24家,其中19家增速超过市场平均水平;除长城汽车新进入市场外,还有7家企业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只有北京奔驰一家合资企业,其余为自主品牌企业,但多数年销量低于3万辆。
增长率较高的企业中比亚迪表现最为突出,以70%的增长率达到17万辆销量,排名提前3位、列第14名;其次是一汽轿车以48.8%的增长率提升4名、列第16名,销量近12万辆;再有北京现代以35.9%的增长率提前3位、列第8名,重新回到前10行列。
而神龙汽车同比下降14%从第10名被挤至第11名,奇瑞同比下降11%从第4名降至第6名。
另外海马、华晨、长安、东南等企业同比下降,排名也有所下降。
市场受到下半年尤其是第4季度经济明显下滑的影响,2008年,轿车企业只有7家完成年初销售计划,不到企业总数的1/5,超过一半的企业计划完成率不到80%。
销量第一阵营还是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3家,年销量虽都在40万辆以上,但上海通用同比下降,刚过40万辆,降为第3。
轿车年销量不足5万辆的企业还有17家,自主企业超过10家。
2 2008年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分析本文所指的中高级轿车,仅指表3中所列27个品牌(主要依据车长、轴距、用户感知和业内划分惯例等因素)。
2008年,中高级轿车市场有很多特征与轿车整体市场相似,随同中国轿车市场一起大大降低了增速,在经济形势、政策导向等影响下,实现低于轿车市场的小幅增长,份额略有下降;改款车继续发挥重要竞争作用;价格降中求稳、年底急跌;品牌销量排名变化剧烈,以雅阁和凯美瑞领先、回归2+N竞争格局;日系车仍然主导市场,自主品牌有所增长但分化明显、总体竞争力仍低。
2.1 销量有所增长,增速明显减缓,份额有所下降2008年,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实现销量111万辆,同比增长仅2.82%,只有3万辆增量,增幅低于轿车市场总体增长率近4%,销量占轿车市场份额下降0.85%,但份额仍然超过22%。
2.2 新品牌影响有限,改款车继续增多并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如表3所示,中高级市场2008年新增比亚迪P6、奔驰C、克莱斯勒铂锐3个品牌,销量只有2.4万辆,在此区间份额仅2%。
由于年内中高级车增量很小,所以新品牌销售增量贡献度达到80%。
中高级轿车品牌数量虽然仍在增加,但主力合资品牌均已投放、强势自主品牌尚未出现,所以新增品牌对该市场整体影响不大。
2008年中高级轿车市场投放改款车型成为普遍做法,19家企业的27个品牌中有17家企业、21个品牌推出45款改款车,几乎涵盖所有主流品牌,一些品牌一年里推出改款车4到5次。
这可以保持市场关注度、及时提高性价比,保持价格和销量的相对稳定。
2.3 价格调整方式明显变化,价格降中求稳、先缓后急2008年中高级轿车价格仍在下降,但降幅趋缓、价格趋于稳定,呈现起伏波动状态,下半年受大势影响出现快速下滑。
企业已经基本不采用直接降低市场指导价的做法大幅调整价格,而是倾向于采用及时灵活调整终端售价的手法应对竞争,或者采用推出改款车的策略调回下跌的价格,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同时提高性价比、稳定客户源。
年内中高级轿车市场的价格走势跟随市场变化先升后降。
年初伴随春节前购车高峰的结束,第1季度终端售价整体回升,第2季度处于平缓下降过程,一些厂家在上半年对部分终端降幅接近10%的产品进行了调整,或升级或改款,保持了价格的相对稳定;下半年随着经济形势和市场形势的快速下行,尤其到第4季度,价格开始急速下挫,一些主流品牌车型年底终端售价的降幅再次达到5%以上,部分产品降幅超过10%、甚至达到15%,这差不多是市场每年必经的年底降价潮,最后一般会随着春节长假的到来、销量的萎缩和新一年改款车的推出等,价格再度回升。
2.4 再度形成2+N格局,排名剧烈变化,出现竞争新特点雅阁凭借第8代产品从销量第3名回到第1的位置,同凯美瑞一起与其他品牌拉开了巨大的销量差距,再次形成2+N的格局,帕萨特则位居第3名。
2008年品牌表现出现新变化,排名起伏较大(表4)。
除雅阁增长44%抢回第一外,Mazda6、天籁、迈腾、奔腾等品牌表现突出,增量较大,排名提升较快。
奔腾以超过100%的增长提升了6名,达到近5万辆的销量,排在第10名,成为第一款进入前10的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
品牌表现出现分化,部分品牌竞争力下降,销量持续降低。
君越、锐志、蒙迪欧、凯旋等产品排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增速低或负增长;尊驰、凯旋、索纳塔等品牌销量已下滑到2万辆以下。
不足1万辆的品牌由5个增加到9个,包括宾悦、名爵MC7、奔驰C、铂锐等新进入者,也包括一些销量长期不振的品牌,如无法有效扭转局面,恐怕只能打个性化市场或被市场边缘化。
2.5 日系车份额最大,自主品牌有所表现、分化明显、竞争力低中高级轿车中,日系车占绝对主导地位,并且份额仍在增长。
7个品牌中除戈蓝外,基本处在前10位;份额占到一半,销量合计增长12.68%,是年内增量的主要贡献者。
德系车凭借4个品牌保持20%以上的份额,销量主要来自帕萨特、桑塔纳3000和迈腾3个品牌,迈腾高速增长,另两个品牌销量下滑。
美系车份额下降,除铂锐为新增品牌外,其他4个品牌中只有景程销量微增,君越、君威、蒙迪欧都在快速下滑,有淡出主流的趋势。
自主品牌在中高级车市场的份额接近10%,由8.56%增长到9.82%,总量处于上升势头。
品牌数量由上年的6个增加到7个,超过细分市场的1/4,销量接近11万辆,同比增长18%,高于行业和细分市场增速。
其中一汽轿车的奔腾表现突出在7个自主品牌中的份额超过40%。
尊驰和东方之子两个老品牌大幅下滑,荣威也是负增长,其他新品牌虽是增量但销量偏低。
自主品牌总体上仍然处于低销量、低价格水平,品牌竞争力较低。
2.6 国别、品牌不同,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存在消费偏好差异中国的轿车消费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不同地区对不同国别的车、不同品牌的车有较强的偏好,这一现象在中高级车市场也存在。
比如华南市场、尤其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偏好日系车;北方市场更倾向于偏好德系车;中部地区和北京部分地区更容易接受自主品牌等;再有就是某品牌或某车企所在地或周边地区,往往是这个品牌或这家企业销量大的区域。
这一方面与历史、文化因素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的不成熟,包括面子往往大于实用的价值理念,厂家和品牌价值观念、形象、口碑的建立传播,用户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和信任,甚至包括政府采购、公务用车的选择等,都有待于更加理性、成熟。
3 2009年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展望2009年的中高级轿车市场,必将受到经济环境和总体市场的拖累,在整个轿车行业增速较低的情况下,总体上将以保持原有销售规模为努力方向;在鼓励低排量车政策的不利影响下,占轿车市场的份额将继续缩减;主流产品调低目标,新增品牌较少,主要靠换代产品、改款产品和部分次新产品贡献增量、维持销售规模;竞争格局将分出层次,自主晶牌份额将借助支持政策进一步增长;价格变动将在反复中趋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