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世界地理分区讲解
旅游,环境问题。在处理两大要素时不要孤立地看问 题,要认真弄清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人文环境要素 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之间存在哪些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2.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图像化 对每一个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处理要尽可能落实 到地图上去,要在地图上找到范围和位置、轮廓形状、 分界线、经纬线度数及沿经纬线变化的规律等。在所 在环境要素中又可以分为点、线、面状地理事物,要 注意归纳总结。在地图上落实环境要素时,一方面要
(4)读图乙“本州岛铁路分布图”,甲和乙之间的铁 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直线距离近,经过的地方少 B.虚线处是河谷,建铁路容易被冲毁 C.虚线处人口密度过小,不用建铁路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解析】(1)结合题中给出的经纬网地图及气候图, 明确日本九州岛与上海的气候类型,九州岛与上海均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九州岛更靠近太平洋,受海洋 影响更大,降水更多。故图丙中B为九州岛,A为上海。 读图时要特别注意图中纵横坐标及其单位。(2)九州 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此多火山、地震、海 啸等自然灾害;且位于西北太平洋,多台风等气象灾 害。上海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形成伏旱。(3)日本铁路环形分布主要是因为日本是 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面积较少,分布在周围沿海地
答案: (1)丰富的煤、铁资源(原料) 便利的海上运输(或交 通运输) (2)蒙古 温带季风气候 海洋性 大陆性 (3)按上—左—右的顺序依次为C、A、B (4)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沿海 旱涝、盐碱、风沙灾害 严重(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蒸发旺盛,水盐运动 活跃,盐碱化严重;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风沙) (5)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 活跃,多温泉
【考点1】亚洲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及联系 1.地理位置与气候的地带性变化
2.地形、气候与河流
3.经济的区域差异
4.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亚洲的民族数约占世界总数的一半;有三个人类 文明的发源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 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部分地区的民风民俗如下表:
国家(地区) 民风民俗 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和服”;建筑的抗 震性 能歌善舞;头顶重物;农村房屋多推拉门
日本
朝鲜 蒙古
善骑马、射箭、摔跤和歌舞;习惯吃羊肉、 奶酪等
国家(地区) 南亚和 东南亚 西亚 东西伯 利亚
民风民俗 印度尼西亚的高脚屋;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 生的孟加拉人 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 牧生活 亚库特人居住在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 工具是狗拉雪橇
【例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3)根据A、B、C所在国家的自然和经济特征,在下图 中填入字母,完成三国经贸合作示意图。
(4)图中②、④、⑥三地国家中的城市在分布上的共 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D地多中、低产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2万余处温泉,试分 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东北亚地区为背景考查了亚洲内部自 然与人文环境的差异性。由题干可知A为我国东北辽 中南工业基地,B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两工业 基地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资源与交通。A代表 中国,煤炭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具有发展劳动 密集型产业的优势;B为日本,高科技产业发达,但 资源贫乏,需大量进口;C为俄罗斯,资源优势明显, 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受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城 市多数集中于沿海地区。D处为华北平原,旱涝、风 沙、盐碱导致农业单产低。日本地处板块交界处,地 壳运动活跃,多温泉。
注意有意识地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 要注意对照地图临摹这些地理环境要素,加深印象,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区域地理特征原理化 复习区域地理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回顾这 些区域地理特征,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运 用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注意有意识 地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和研究形成区 域地理特征的原因。
【规律技巧总结】世界重要地区的地理分析方法: 1.用综合思维去分析 每一个区域都有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 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处理这些要素要运用综合思维 的方法去分析归纳:第一,明确其地理位置和范围, 包括其图形轮廓、范围界限、经纬位置、海陆位置。 第二,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类型,地形地貌, 水文要素,土壤,生物与自然带,主要的自然灾害及 其成因、分布;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工业和农业 (类型、区位特点),交通状况,主要的城市,人口,
材料一 东北亚是指亚洲东北部的国家和地区。 东北亚区域一般认为包括中国、韩国、朝鲜、日本、 蒙古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材料二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东北地 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 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持续性产业。
பைடு நூலகம்
(1)图中A、B两工业基地发展起来的主导区位因素分 别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 (2)东北亚范围内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国家是______。 ②、④、⑤三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从②到 ⑤再到④,其气候表现出由______向______过渡的特 点。
【变式训练1】(2011·新疆模拟)读日本部分图表, 完成问题。
(1)图丙中A、B、C三图,表示上海的气候类型的是 B 图,表示九州岛的气候类型的是 A 图,据图分 析九州岛和上海气候的异同点。 (2)影响九州岛较多的自然灾害有 和 ,7月影响上海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 是 ,成因是 。
(3)读图乙“本州岛铁路分布图”,关于该岛铁路形 状及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路呈环形,因为人口均匀分布在该岛的四周 B.铁路呈环形,因为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 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 C.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南北跨度太大,铁路便 于南北沟通 D.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东西跨度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