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范语言文字

规范语言文字

规范语言文字促进和谐发展—芙蓉区蓉园小学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活动总结长沙市芙蓉区蓉园小学前身是湘湖渔场子弟小学,属三湘开发区配套新建的一所小学,1999年投入使用。

2000年,由时任副省长唐之享同志亲自题名为“蓉园小学”。

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先后创建成为长沙市示范性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红领巾示范小学,荣获市文明单位、市红旗标杆大队、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督导评估先进单位。

学校以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现代先进的设施设备,品高业精的师表形象,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成为了三湘教育界一朵新开的奇葩!学校由于地处环境特殊,属新建的开发小区,学生数量在几年内急剧增加,从1999年的6个教学班、两百多个学生发展到现有的20个教学班,1169位学生,学校在不断地壮大、兴旺,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加上家长、学生结构来源复杂,遍布全国各地、语言丰富多彩,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半数以上家长属市场经营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松懈,孩子们的行为习惯难以培养。

为了提升学校品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实现学校纵深、和谐地发展。

自2005年以来,在区教育局、市语委办的领导下,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理性的思考,把语言文字规范工作视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以“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为原则,扎实、富有个性化地开展工作,学校致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督促教师了解国家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提升教师具有规范运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能力,全校49位在职教师中中有47人获得二乙以上普通话合格证,占在岗教师总数的96%。

(2人未获得普通话证是因为已年满51岁。

)学生语言文字使用经常、规范,校园文化彰显,校园氛围积极向上,学校在不断地深入、纵深持续地发展,充分展示了市级示范学校的风范。

现就我校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规范制度学校很早就把规范用字用语的工作学校的具体工作当中,成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具体负责,中层以上干部任组员,语文老师为辅导员,各班的推普委员为宣传和监督员,组成了语言文字工作组,使得一系列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逐层深入,真正使得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全校整体形成一条线管理、多点配合的管理网络,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了这项工作能长期坚持,收到实效。

为了顺利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制定并完善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实施细则》、《检查反馈制度》、《语言文字工作评比制度》等。

按“三纳入一渗透”的要求,把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常规管理,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列为教师考核、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

并在“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全方配合”的原则指导下,制定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总体规划,开展科学、生动、有序、有效的“双推”工作。

为了确保语言文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根据情况制定了相应措施,加大了此项工作的力度,落实对各个阶段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测和监督。

不定时的对教师、学生的普通话及使用规范字情况进行检查。

各年级、各班均成立监督小组,设1-2名监督员。

并加大对校内公共场所的用字进行检查、及时更正。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既是教育的载体,也是教育的内容。

我们积极宣传,营造氛围,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校长亲自动员部署,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实施细则》,并将相关材料印发到全体教师手中,鼓励深入学习和相互交流,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规范用语用字是法律赋予的责任,是时代给予的使命,关系到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间交往的大事,关系到整个学校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也是个人形象的充分展示。

对于学生,我们通过班队活动进行宣传,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生活现实结合起来,特别是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挖掘深度,讲求实效,使规范用语用字的意识深入人心。

同时,学校利用校园电视台、小白鸽广播站、黑板报、固定标语、橱窗等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在校园里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途径,规范用语用字,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三、采取措施落实到位1、落实到常规管理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我校特别注重对全校教职工,尤其是广大教师的普通话素养、运用规范字能力等的培养。

要求领导带头,在公共场合讲普通话,办公室必须说普通话用规范字。

教师以身作责,将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讲标准普通话、用规范化汉字。

并制订了相关的规定:各科教学都应加强对学生规范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必须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清晰明了,与家长交流用普通话,规范礼貌。

教案、作业批改使用规范字,无错别字、繁体字,课堂板书用字规范,起好示范作用。

尤其是语文教学要着重加强汉语拼音教学、写字教学、作文教学和课前三分钟口语表达训练,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提升。

学校还派专人不定期听课,检查教师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情况,并将讲标准普通话、写规范汉字作为一年一度教师赛讲和教案评比的主要评分标准,同时将教师说普通话作为《文明办公室》、《师德标兵》等一系列评优评先的依据。

对学生则要求在课堂、课间和校外都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建立“普通话监督小组”,成立社区和家庭监督员,形成良好的语言氛围。

在使用规范字方面则要求作业书写工整,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学校墙报、板报等都要求用字规范。

学校的领导小组成员和监督员随时进行检查,提出修改意见。

2、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氛围除了将用语用字规范化程度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以外,我校还注重在主题活动中熏陶人、培养人,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如开展“咬文嚼字”活动,发动全校学生对老师的语言和用字规范情况进行大侦察,每发现一处的就给班级加一分,并评选优秀班集体和先进个人,学生兴致勃勃,一时间里,学校掀起了侦察热,学校的每处标语、教师的作业批改、板书和语言都成为了孩子们乐于研究的对象,通过此项活动,学校的宣传标语用字更加规范了,老师们说起话来、批改起作业来认真细致多了,生怕有黑名单落在学生手里。

孩子们在侦察能力越来越强,在市推普周活动中,我校的孩子在阿波罗商业广场大显身手,成为了查错别字的优秀选手。

在今年九月推普周举办的“规范语言文字学生作品展评比大赛“中,孩子们更是通过征文、书画和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了自己在”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方面的成绩和心得,一篇篇习作透露出孩子们对说好普通话的感受,一幅幅书画作品表达了孩子们的决心,一份份优秀的作业则展示了孩子们的成绩,通过此次大赛,学生对“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通过展示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兴趣。

另外,大队部、各中队充分利用班队课时间举行了“红领巾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华传统诗词吟诵比赛等活动,系列的活动使规范用语用字由单纯的口号变得可操作、易接受、具体化、生动化。

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强了兴趣,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原来那参差不齐的局面在慢慢地消除,家长的素质也显著得到了提升。

3、以抓好语言文字工作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就语言文字工作而言也不例外。

抱着这一理念,我们持之以恒地做了许多工作。

首先把普通话演讲、硬笔书法、说课定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的项目,把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当作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加大了培训和训练工作。

特别是借助长沙市首届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为契机,将三笔字、普通话的培训、练兵、比赛、经验介绍作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重要发展平台。

学校制订了《塑造完美,展示魅力——教师基本技能提升总方案》,将宣传、培训、练兵等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和部署。

通过前阶段的宣传、个人集体练兵和专家的专项培训外,现在正全力进入大赛阶段,为使大赛规范、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出台了比赛方案和评比细则,给老师们提供展示和比赛的平台,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加区级的复赛。

学校为促进教师普通话水平和规范用字能力的提升,为每位教师配备了钢笔、毛笔字帖和训练用纸张,并购买了新版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的训练光碟。

同时学校以“打造书香校园,提升生命质量”系列活动为依托,借助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现有图书30000多册,班班都有图书角,全校报刊近百种,图书室天天开放,提倡教师人人成为“读书人”,引导、鼓励教师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在阅读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提升生命价值,找到人生的归属感。

老师们进行广泛阅读,做好读书笔记,轮流做读书交流,有的还通过校园网络交流学习心得,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教研组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把自己所阅读到的好著作、好文章,观看到的好影片,听到的好讲座,向全校教师推荐,由此形成了“读书日常化、教研生活化”的良好风气,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

4、以综合实践为主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求各科教学都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规范意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规范课堂语言文字。

全体语文教师根据各学段的学科课标要求,负责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字典、工具书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使用汉语拼音识字、正音的能力,把口语训练、汉语拼音教学、写字教学、作文教学同“打造书香校园,提升生命质量”系列活动相结合。

在追求高效的学科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规范化语言文字,在感受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培养对学科文化的喜爱。

一是注重朗读的指导,特别是语文教学方面,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发展学生的语感;二是重视口语交际课程的效益,明确各学科的教学都是在与学生就教材进行对话的口语交际这一综合课程观,培养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

本学期初,我们为全县课改年段的语文教师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课,以《夸家乡》为题,让学生广泛搜集家乡变化的信息材料,充分叙述茶乡的人文景观、特产风味、经济建设等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弘扬茶文化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就读经典著作,从经典著作中学习规范语言,汲取优秀文化智慧和思想。

每年参加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都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先后三次晋京参加颁奖大会;四是重视学生的书写能力的培养,每学期都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优秀习作,出版1-2期的《小山茶》队报和《心海导航》健康教育小报,并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以此推动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特色化,有效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