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篇一:初中年级历史课教案】初一历史课程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观察想象能力。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和分封制难点:分封制三、精讲点拨:1、首先介绍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发展、繁荣和衰亡4个时期,使学生对我国奴隶社会历史阶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抓住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说明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阶段,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夏亡商兴的原因.主观即个人品德、对政事的态度;客观即人心向背,夏桀与商汤有何不同。

从而教会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

2、奴隶和奴隶主的阶级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紧扣教材讲清国家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讲述商朝经济生产时,突出青铜器的制造及其巨大成就,教师可适当补充些材料,讲清奴隶是怎样制造青铜器的,及青铜器工艺之高超、产品之多,使学生感受奴隶们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

重点讲述司母戊鼎,教师需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充激情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文物的教育。

四、知识梳理:西周分封制的等级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各个朝代的归纳四、夏朝和商朝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

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

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

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西周的兴亡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侯),叫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

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3、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夏、商、西周的兴亡重点和难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 2070 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

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本课的重点有二。

其一是夏朝的建立。

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

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

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二者都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

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

三、思想教育目标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

夏桀的暴虐无道是夏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2.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后,商朝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周武王顺应民心,讨伐商纣,经牧野之战取得了胜利,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4.西周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巩固。

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它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武王伐纣、“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分封制、井田制。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分封制和宗法制,又是怎样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本节基本线索。

隶制国家。

2.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实行的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周王朝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和疆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国人暴动”是平民反抗奴隶主的一次武装斗争。

此后西周逐渐衰亡,至公元前770年,为东周所代替。

讲授新课:一、夏朝的建立1.建立:①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了。

②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③夏朝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2.夏桀的暴政及商汤灭夏。

二、商朝的兴衰1.商汤建国。

约在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殷。

①迁都的原因:汤建国后一百多年间,王位纷争,政治动乱,灾害频繁,国势受到影响。

为摆脱动乱和自然灾害,商王曾五次迁都。

②迁都殷的时间:约公元前1300年。

③迁都殷的作用。

使商朝的政局由动荡到稳定,国势中兴,进入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3.商朝的统治区域。

指导学生阅读《商朝统治区域及周围属国图》,明确疆域四至,说明商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商纣王的暴政。

主要通过教材所引《史记》史料,讲述“炮烙之刑”残害人民,引起人民纷纷反抗。

【篇二:初二历史优质课教案】初二历史优质课教案城关一中——罗敬尊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卢沟桥事变;(2)南京大屠杀。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抗战初期重大事件资料,了解、收集、整理、甄别资料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以南京大屠杀为典型事例,了解日寇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血染卢沟桥2.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请大家肃立演唱《国歌》,想一想,这首歌曲是谁在什么时候创作的?歌曲中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出示幻灯片)(一)、血染卢沟桥阅读课文74页第一段内容,结合“卢沟桥事变示意图”思考:1.日军南下企图占领华北这和卢沟桥有何联系?说出卢沟桥位置的重要性。

2.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坚守卢沟桥的二十九军怎么办?(出示幻灯片)找出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和士兵斗志的语句。

3.此时的卢沟桥上战云密布中日军队酝酿的一场血战一触即发,请简单介绍血战卢沟桥的过程。

(出示幻灯片)找出战斗的激烈残酷的语句和牺牲的抗日名将。

4.经过血战日军侵占卢沟桥,平津失守,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此时打了十年内战的国共两党怎么办?(出示幻灯片)5、请阅读课文76页第一段思考,卢沟桥事变标志性意义是什么?(出示幻灯片)小结:通过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唱《保卫黄河》)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出示幻灯片)(二)、南京大屠杀阅读课文76页第二段内容思考:1.想一想:日军攻占南京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日军占领南京后犯下了那些滔天罪行?(结合76页图片思考)(出示幻灯片) 2.请阅读77页补充材料,想一想:当一个个南京同胞无辜惨死在日军刺刀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出示幻灯片)3.作为一名中国人,面对南京大屠杀,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幻灯片)4、从1937年南京大屠杀至今已过了72年,但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当年的侵华罪行拒不认错,反而美化侵略战争,篡改教科书,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你有什么感想?师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三、课堂小结:(出示幻灯片)四、课堂测试题:(出示幻灯片)五、课外作业:(出示幻灯片)结束语:通过测试,同学们对本课内容掌握的非常好!那么,在南京大屠杀之后,日军又疯狂南下,此时此刻,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抗日长城!让我们再次聆听国歌,感受它的雄壮有力和激奋人心。

播放国歌。

【篇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

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

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

(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2.隋朝的统一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

东魏由北齐替代。

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

(副板书)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

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

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

(副板书)板书:(581—589—618)1隋朝统一的原因2隋朝统一的意义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

(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

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

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1. 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时间:公元605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