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物流软件操作》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执笔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写日期:2009年9月
2009年9月
目录
1、前言(主要包括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3)
1.1 课程的性质 (3)
1.2 课程设计思路 (3)
2、课程基本目标 (3)
2.1知识目标 (4)
2.2职业技能目标 (4)
2.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4)
2.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目标 (4)
3、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4)
3.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4)
3.2、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5)
3.3、课程教学内容 (5)
4、实施建议 (5)
4.1 教材选用与编写 (6)
4.2教学建议 (6)
4.3教学评价 (6)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
5、教学评价建议 (7)
6、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7)
7、教学资源的利用 (7)
《物流软件操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物流软件操作、6102028 总学时数:30 (理论课学时数:0 实践课学时数:30)
学分数:1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1、前言(主要包括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整周实训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流软件操作的
能力。
它要以现代物流概论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仓储与配送管理、
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以及货代实务等课程的基础。
该课程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
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培养综合物流管理能力作用。
现代物流的本质是对原
来分散管理的运输、仓储、采购、配送、包装、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等要素进行
综合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的目的,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
唯一体现物流管理的具体分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为学生走上生产企业或物流企
业物流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构建以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助理物流师等级)为指导,结合
中山市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相应岗位所必需的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依
据专业标准,结合学院课程标准原则意见而构建其课程标准。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打破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
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开展基于岗位能力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在对相关岗位任职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知识、
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同时参照职业标准进行课程模块设计,制定课程考核标准,以此为基础组织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对学生职业能
力的评价。
2、课程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立足于制造型企业、商业企业以及物流企业基层物流
管理岗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操作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及物流企
业的运营管理流程中的软件操作,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仓储与配送、运输、国际
货代的流程,并结合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形成四个基本目标,
即知识目标、职业技能目标、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和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目标。
2.1知识目标
1)掌握物流系统的的组成部分,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基础,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
2)掌握仓储管理的业务流程,包括入库流程、出库流程、库内管理以及库存管理等。
3)能够对运输进行具体而详细的分类,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作业流程,着重要求能够分解第三方物流公路运输业务流程。
4)熟悉货代管理业务流程,包括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流程。
2.2职业技能目标
1)能够熟练操作ACESS、EXCEL等软件。
2)能够熟练操作相关物流管理软件;
2)要求熟悉国际货代和报关业务流程;
3)企业管理方向的学生能设计合理的仓储配送作业流程及相关单据。
国际物流方向的学生熟悉并能优化货代的流程。
2.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3 )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公关社交能力。
2.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目标
通过对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以及相关知识等掌握,取得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
3、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3.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根据助理物流师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本课程包括仓储、运输、货代管理信息系统。
A.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有入库管理、库内管理、出库管理、统计分析。
B.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有车辆管理、集货管理、运输调度、费用管理等。
具体来说,本课程共分为四章,对各主要功能进行实际操作。
第一章物流管理系统技术,主要讲述数据、信息、物流信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和应用,重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ACESS、EXCEL 等软件,共8课时。
第二章为仓储管理软件操作,主要介绍了仓储管理的流程,仓储管理软件数学版的操作,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仓储管理的业务流程,熟练操作仓储管理系统,共8课时。
第三章运输管理软件操作,主要介绍了运输管理的流程,运输管理软件教学版的操作,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运输管理的业务流程,熟练操作运输管理系统,共6课时。
第四章为货代管理软件操作,主要介绍了贷代管理的流程,贷代管理软件数学版的操作,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货代管理的业务流程,熟练操作货代管理系统,共8课时。
3.2、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课程的组织实施是整个实训教学的重要环节,物流软件操作的实训教学是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的。
每一章的教学按照“目标评估标准——目标培养设计——目标培养安排——目标评估考核”的模式来组织教学的,教学模式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能力培养的目标来确定每一章的目标评估标准、能力培养设计、能力培养安排、能力培养评估考核,使整个教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以此来保证实训教学的效果。
同时,这种实训形式强化了实践性,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能适应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学习。
3.3、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4、实施建议
(主要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4.1 教材选用与编写
根据助理物流师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本课程采用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物流软件操作》(缪立新等著)教材。
4.2教学建议
1.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做”三明治式的教学方法;
2.注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3.注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4.注重实用性、突出能力培养。
4.3教学评价
1、要求每个实习内容都有一个报告,记录实习收获;
2、实训结束要求每个组递交一份1000字以上的独立完成的实训报告,用A4
纸打印,附相关插图,内容及格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实训目的:
2)实训环境及器材工具
3)实训时间
4)实训过程(详细叙述实训内容及操作步骤及界面图形,即截图)
5)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6)实训回顾和体会。
3、实习(训)评分标准:
(1)实习(训)平时表现(40分)
1)服从实习(训)老师安排,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10分)
2)服从指导老师管理,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实习(训)态度端正、积极,认真操作学习技能(10分)
3)按要求进行PPT演示,或操作过程演示(20分)
(2)实习(训)作业及报告(60分)
1)实习作业(30分)
2)实习技能及报告(30分)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符合职业技能鉴定的实用性要求和共性要求,具有结构清晰,操作简单,易于学习等特点,由本教研室教师组编了一本习题集,期望通过习题的演练使学
生更快适应助理物流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5、教学评价建议
1.考核内容
考核学生对物流软件各功能模块的理解情况,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
2.考核办法
现场操作情况的检查,以及实习总结和报告的评分。
3.成绩评定标准
平时表现40%,实习报告及演示60%。
6、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机房
7、教学资源的利用
使用教材:《物流软件操作》,缪立新,纪寿文,刘庆,海天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参考书:《供应链执行系统教学实训指导手册》,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