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教学案例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教学案例


偏离程度分析
结构偏离度ri= 第i产业GDP 产值所占百分 比/ 第i产业就业人数所占百分比- 1
偏差系数=∑|第i 产业GDP 产值所占比重﹣ 第i产业就业人数所占百分比|
其中i=1、2、3
相关性分析
用Xi表示第i次产业就业结构比重 用Yi来表示第i次产业的GDP比重 利用SPSS17.0对Y1和X1、Y2和X2、Y3和

对策建议
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第一产业 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合理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高端服务业。
改革开放之后,湖北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与东部地 区相比,差距在逐渐拉大,失去了其在建国初期,在国民 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为了缩小经济差距,2009年中央提出 了针对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六省的中 部崛起战略。而且近年来,湖北省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大 力度调整产业结构。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
相应的P值为0.001 第二产业GDP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就
业比重就减少0.252个百分点 说明湖北省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逐步
提高
第三产业
X3=-0.119+1.068Y3 拟合优度R2 为0.904,F检验值为168.855,相应
的P值为0.000 第三产业GDP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业比重
湖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 关系研究
引言
产业结构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 化趋势。与产业结构相对应的就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 门所占用的劳动力数量、比例及相互关系,反映了一个国 家或地区对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状况。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 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弟于 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他通过考察得出:工 业比农业的收入多,商业又比工业的收入多,即 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工业的附加价值高 。
英国经济学家C.G .克拉克结合配第的观点提出一 种经验性总结:配第—克拉克定理。
Nick 和Alan 对产业调整对就业状况产生的影响进 行了研究, 他们以英国南威尔士地区的钢铁产业转 移为例讨论了产业变动导致的就业变动。
就增加1.068个百分点,而且截距为负值,说明湖 北省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相比吸纳劳动力的起点 较高,空间还很大 。 三次产业回归分析的结果中,第三产业的系数最 大,说明了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最强。因此 加快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对湖北省剩余劳动 力的再就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研究结论
湖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整体上存在严 重偏离,而且偏离程度出现了扩大趋势。
基本内容
本文以湖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偏离度、偏差系数、回归 分析等对湖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 进行实证分析。
在数据选择上,本文依据湖北省统计局的统计数 据,选取了历年湖北省总产值、总就业人数和三 次产业的增加值及其就业人数。由于1978年至 1989年间,部分年份的就业人数数据缺失,所以 本文研究期间为1990年至2009年。
X3分别做一元回归分析。
第一产业
X1=0.367+0.648Y1 拟合优度R2 为0.707,F检验值为43.452,
相应的P值为0.000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以
释放出0.648个百分点的劳动力。
第二产业
X2=0.313-0.252Y2 拟合优度R2 为0.498,F检验值为17.842,
湖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总体上具有很强的相 关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优化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非是就业结构变化的唯一影响 因素,它同时还受到地理环境、各种经济政治体 制以及劳动力自身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 在做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影响的研究和制定相关 政策措施时要综合考虑,效果才会更加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