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 19世纪早期、领导革命武装打败西班牙殖民军,获得“拉丁美洲解放者”称号的是A.玻利瓦尔B.伏尔泰C.尼赫鲁D.菲德尔·卡斯特罗2. 林肯总统说:“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也许会因情激动绷紧,但绝不可能割断,”美国人“友情的纽带”被割断最终引发了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克里米亚战争D.朝鲜战争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
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选项史实结论A 俄国废除农奴制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B 中国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 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D 美国南北战争实现了美国的独立A.A B.B C.C D.D4. 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A.蒸汽机的改良B.火车的诞生C.内燃机的应用D.电灯的发明5.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1839年开始拟草稿,三年后写成了35页的提纲,五年后写成230页的论文,二十年后发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他这几十年的努力主要是为了阐述()A.微积分B.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7. 法国官员称: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对待了中国。
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A.慕尼黑会议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8. 1920年苏联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
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
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9. 20世纪有两个新兴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个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两次公然挑战现存世界秩序;另一个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
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A.美国和苏联B.德国和苏联C.法国和日本D.苏联和中国10. 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
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 “新政不但对摆脱大萧条危机起了最直接的作用,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这里的“新政”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B.斯大林模式C.苏俄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策12. 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13. 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14. 下图中,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推行社会改革B.美国大力扶持C.实行科技立国D.推行非军事化15.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
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16. 当今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和挑战,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下面哪一个全球性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A.联合国B.欧共体C.亚太经合组织D.欧盟17.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到,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18. 2018年4月14日新华社快讯:美国联合英国、法国,不顾联合国的反对,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上空随后升起火光和浓烟。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美国在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在③联合国的权威被削弱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二、综合题19. 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
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材料二 2009 年 2 月 12 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 200 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材料三俄国 1861 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四……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
……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 18 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2 )材料二中,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依据俄国 1861 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4 )材料四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5 )美、日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20.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苏联(俄)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举足轻重。
让我们一起回顾辉煌,反思教训。
(顺势而为,破旧立新)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列宁(1)材料一中的俄国由“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一心一意,谋求发展)材料二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年份项目.1932年1937年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 3 2 2 1机器制造业 2 1 2 1电力7 4 3 2煤炭 4 3 4 3钢 5 4 3 2(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这对20世纪40年代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体制僵化,弊端显现)材料三(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哪一方面的问题?为改变上述问题,苏联曾有两次改革,分别是什么?(浴血奋战,保卫家园)材料四……战时,要保持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4)材料四中“共同敌人”指什么?写出两例“保持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打败共同敌人”的相关史实。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材料三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怎样的全球战略?为此提出了什么政策?(2)根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诸国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世纪90年代,为促进欧洲的联合,西欧诸国有何重大举措?(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4)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