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题型之语言风格解析一、要点梳理(一)什么是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诗歌总体语言的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
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是针对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乃至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诗歌,往往呈现出的不同语言风格而言。
1.从诗风渊源角度看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诗歌流派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
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等。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侧重从主观内心出发,抒发对理想抱负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
它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有杜甫、白居易等。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细节描写对于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2.从诗人个性角度看不同诗人语言风格不同,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诗人的语言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并不等于说一成不变,有进为了特定的表达需要,诗风会陡然一转。
如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
前期清新温婉秀丽、后期寂寞悲凉。
3.从体裁看诗词有所区别,即诗庄词媚曲谐。
因为诗多用于应制而应制(奉皇帝命写作),则非庄不可;词多与男女情感,适于媚。
4.从题材内容上看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5.语言风格常用术语界定词语:二字:清新、明快、冲淡、自然、含蓄、绚丽、豪放、悲慨、沉郁、缠绵……四字: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二)语言风格分类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较清新。
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2.平淡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3.绚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4.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江楼月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明快简洁。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6.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相关术语:清新自然、多用口语。
7.豪放其特点语言奔放、有气势,境界宏大,气势恢弘,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情感豪迈奔放。
代表作苏轼、辛弃疾的词。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
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相关术语:悲壮慷慨。
9.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关术语:沉郁顿挫。
10.缠绵诗作婉约,感情缠绵细腻。
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相关术语:缠绵哀怨、婉约缠绵。
11.工丽“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
如: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相关术语:对仗工整、精致华丽。
12.生动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写出了春日枝头、红花盛开的景象,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丽热闹。
“闹”字使用得相当生动。
又如: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相关术语:简练生动、生动形象。
二、方法点拨(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二)题型分类语言风格类试题就题干指向的显、隐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直接分析类就是直接告诉考生出题材料的风格,要求考生阐释分析。
例: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这类题型考查到的“风格术语”考生不太常见,故分析有难度。
这里的“简要分析”主要是阐释、印证“新丽”,而“新丽”考生较生疏。
2.辨析类先说出命题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生指出命题材料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例: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3.综合类把风格与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
如: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这里的“特色”指的是语言风格。
(三)答题步骤1.明特色: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或结合全诗分析。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解题技巧辨别诗歌语言风格我们有哪些途径?1.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2.诗歌语言风格和题材有关;3.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等;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4.此外,还应重视注释,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我们还可以考虑到作品朝代和文风。
直接分析类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析类例题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1)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新秋夜寄诸弟韦应物①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秋而有此作。
(1)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类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