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现代文阅读七大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七大技巧

现代文阅读七大考点考点一: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结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文章要“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思路,指的是写作时作者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文章的写作思路大体可归结为三种类型。

并列式:其思维方式是平行关系扩展,段与段之间表现为横向关系,内容一般是谈几个方面的问题或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层进式:这种方式表现为上下文之间相互衔接、向前推进,思维形式是纵向延伸,事情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总一分式:总一分式实际包括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三种形式。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分析文章结构,实际上就是探索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有总体结构,也有局部结构。

总体结构即全文的结构,局部结构多为一段文章内的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把提文章总体思路,就是要弄清文中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分析文章的局部结构,把握文章局部思路,就是要弄清文章某一语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对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梳理分析,是考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考点之一。

技巧一:明确语段内容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

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对全文、全段内容有清晰的了解。

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弄清文章的段意、层意,这样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不同的文体往往有自身的结构特点。

如,记叙文的结构常常呈现的是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感情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变化等;议论文的结构常见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一分式等;说明文的结构则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因此,把握文体的结构特点,有助于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技巧二:捕捉文章线索有的文章由于内容复杂,必须学会捕捉串联复杂内容的“线索”才能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结构。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借助“线索”将表现中心的多则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有: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感情变化为线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线索,等等。

抓住文章的线索,就能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结构。

技巧三:从文章题目入手“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类题目,往往以填空的形式给出,此时,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

如题目给出文章的第一、第四部分的内容,让考生填写第二、第三部分的内容。

阅读时,应先结合题目给出的文章第一、第四部分的内容,找到相关语段,这样就容易确定第二、第三部分内容的段落。

考点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信息。

“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符号、数据等。

“筛选”,就是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丢次存主,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

“整合”,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综合、归纳,使之符合考题要求。

筛选、整合信息,就是阅读时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内容,并予以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

筛选整合信息的一般步骤为:按照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根据确定的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即范围;在相应范围内选出关键词语或句子;依据提取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构建完整的判断或陈述。

这类考题要求筛选提取的信息,一般都是文章某一局部的主要信息,那么,解题时就应该把阅读的注意力放在文章的主要内容上,放在最能表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解释上,放在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语句上。

在现代文阅读中,筛选与整合信息是一种必须具备的阅读基本能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近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技巧一:抓住关键性词语关键性词句主要指以下四类词句:关联词,关联词能用以确定文句的重心所在,如转折性关联词的重心一定是在表示转折的词语(如“但是”)的后面;修饰性的词语,修饰性的词语往往左右了一句话的性质和倾向,诸如“也许”“大概”“差不多”“几乎”“可能”“一定”等词语无疑是考试的重中之重;解释性词句,它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信息进而准确筛选信息;指代性词句,指代性语言具有词少容量大的特点,找准指代性语言就能明确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使文章局部与局部、整体与整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显得比较清楚。

抓住关键性词语,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便于简洁地概括内容。

技巧二:抓住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到提纲挈领、涵盖全文的作用,它往往决定了文章的形式和内容。

抓住这一信息点,就可掌握打开文章信息的钥匙。

技巧三:抓住文章重要语段抓住文章开头或结尾的语段。

多数文章在开头会有提示性极强的语言,起着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的作用,其总写的特点是筛选并提取文章信息的切入点。

结尾段落常常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有的文章还有卒章显志的特点。

结尾的总结性内容常常成为解开全文或所在语段信息的关键。

重视过渡段或过渡句。

过渡段或过渡句作为信息点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借助其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提示下文等多种作用来加强对信息的筛选与提取。

考点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文章的局部。

这个考点要求同学们能从整体上阅读和把握文章,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要点和核心,并要学会如何概括。

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归纳全文的大意、层意、段意、指定的有关内容等。

基本要求是正确、全面。

答题时应学会分层概括、综合要点,突出对重点与主体的归纳。

“中心意思”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一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和写作意图。

概括中心意思,不仅要从整体入手,从形象之间的关系、情节的联系和写法的选择等方面来整体关照、全面考虑,也要局部研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特别是抒情、议论等句子),认真揣摩。

完整的中心概括包括主要内容和情感道理两部分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表现(揭示、抒发、突出、赞美)了什么”。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点。

技巧一:提取法从原文中直接摘录总领句、中心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句。

这些重要的句子常常出现在文章(段落)的首尾或中间。

归纳时提取出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稍作改动,可转化为问题的答案。

技巧二:取舍法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如果主次不分,全盘托出,那是不符合命题要求的。

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回答某一方面的内容,如果不加辨别,把所有内容都概括进去,也是不合要求的。

应该根据提干要求,做出正确的取舍后再进行归纳。

技巧三:组合法组合法为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词语来对文章进行概括。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依据要求,所表达的意思不能遗漏,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抽取出来组合在一起。

技巧四:概括法有些文章的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要学生对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过程中,在感知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如怕遗漏,可先分部分、分层次,将其脉络把握清楚,再概括层意。

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作者写作目的、情感态度等,从而准确地概括中心。

考点四: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是褒扬还是贬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扬还是反对等。

作者对具体的事、物、景、现象的看法和态度等,往往具体体现在句、段、文章中。

不同文体体现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

一般说来,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这些内容往往都是显性的,直接表现的;记叙类文章则比较含蓄,是间接的,需要经过一番揣摩,才可以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悟。

这类题考查的常见角度有:直接考查,如理解文中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或观点、态度是什么);间接考查,如结合作者的情感,领会语句的含义等。

“观点态度”,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正确归纳表述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或者对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相关文字的分析理解的能力。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因此,把文中的观点、态度用简明、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一直是中考阅读中常见的考点。

技巧一:联系文章主旨分析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核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

所以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作品的主旨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技巧二:抓住抒情、议论语句把握议论、抒情的句子往往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集中体现。

如,记叙文往往以议论、抒情来画龙点睛,表明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情感态度;议论文通过议论点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说明文通过抒情或议论表达对说明对象的情感或通过议论揭示说明对象的属性。

因此,根据文体特点抓住抒情、议论的语句,就能快速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观点。

技巧三:注意情感变化的线索有些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思考问题,应注意抓住文本的线索(感情线索),明确作者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从变化的各阶段概括出作者的情感。

考点五:辨析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重要词语”,应该是对文章表情达意起重要作用的,或体现作者观点的,或反映深层含义的,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字词。

理解词语的意思包括:理解与解释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理解和解释关键词语在文中派生的新义;理解和解释关键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理解和解释关键词语在文中的特味隐含义;分析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等。

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辨析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是现代文阅读中的基本题型,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予以特别重视。

技巧一:确立感情色彩,理解词语意思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随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而不同的感情色彩,词语表达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

“辨析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词不离句”,结合句子内容确立感情色彩,有助于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技巧二:着眼语境,确定指代内容指出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着眼于上句或上文,由近及远地去寻找。

指出指代内容类试题,一般来说,难度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指代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上文,有的答案也会出现在语句之后。

完成此类试题,切不可忽视语境内容。

技巧三:注意修辞手法,正确解释词义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很多作者为了将比较抽象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常常喜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将抽象的道理说明白,将描写的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所以在阅读理解时,我们也应注意联系这些修辞手法来理解与之有关的词语。

考点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