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现状和发展方向

国内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现状和发展方向

国内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现状和发展方向孙金金梁一峰孙大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 200023)摘 要:分析了绿色建筑检测的重要性和绿色建筑检测的特点,总结了国内目前绿色建筑检测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的应对对策,最后对今后绿色建筑检测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检测;检测成本1 背景当前,绿色建筑在国内发展迅猛,截至目前为止,我国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公示的建筑项目有839个,获得运行标识公示的项目只有52个,94%以上的绿色建筑并未经过运行实效检测。

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牵头制订的《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实现绿色建筑覆盖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的目标。

如此众多的绿色建筑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真正“绿色”,实际的节能减排效果如何,没有相应的检测数据,无法做出正确评判。

因此,必须加强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实效检测,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使我国绿色建筑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 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的意义据统计,建筑在运行中的能耗占到其总能耗的80%左右[1],因此加强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实效检测,实现运行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才能真正发挥绿色建筑的功效,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对运行中绿色建筑进行检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2.1 是评价绿色建筑是否真正“绿色”的唯一途径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设计标识的出台,从设计源头上将绿色建筑要求落实到施工图纸,对于鼓励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是从现在调研的部分绿色建筑来看,很多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绿色建筑在实际建成和运行后并不“绿色”,在落实施工图纸方面大打折扣,很多节能措施或者节水措施在图纸设计里有,但是实际施工的时候由于其他原因而没有真正实施,或者有些节能节水措施进行了安装,但也仅仅是摆设并没有实际的运行,因此产生了很多图纸上的绿色建筑或者不运行的绿色建筑,这显然与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因此今后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对绿色建筑进行运行检测,通过实际的检测数据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以判断其是否满足当初的设计要求。

另外,绿色建筑中各种绿色生态技术的适用性和实际的效果如何,也需要检测数据来进行评判,因此绿色建筑运行好坏的唯一评判标准,必须是实际的检测数据。

2.2 是当前各种绿色建筑补贴政策得以落实的重要依据发展绿色建筑顺应了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从国家层面各种支撑绿色建筑发展的法规政策相继出台。

财政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4月27日共同推出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2012年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的财政奖励补贴政策: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

如何有效落实补贴政策,以真正推动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现在也没有统一的依据和标准。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对绿色建筑质量进行检测验收,对绿色建筑实际性能效果进行验收和评价,以实际检测数据作为评价绿色建筑质量的重要依据,使两部委推行的补贴政策做到有据可依,并能切实推进绿色建筑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2.3 为量化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提供数据来源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大部分只有定性描述,并没有进行量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绿色建筑处于发展阶段,可供参考的关于绿色建筑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性能指标以及整体效果性能指标数据较少,无法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来指导具体指标的量化工作。

同时单项绿色建筑技术在实际运行的效果如何,与设计有多大偏差,该如何改进,没有实际检测数据也无法评价和改进。

对绿色建筑进行运行检测,可积累大量有关绿色建筑实际运行效果的数据,为评价指标量化和绿色建筑技术改进提供数据来源和支撑。

3 绿色建筑检测的特点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涵盖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以及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大块内容[2],并且从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四节一环保”,因此针对绿色建筑的检测内容应围绕这几方面展开。

结合在绿色建筑运行阶段检测中的实际项目经验,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检测与常规的建筑检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3.1 检测内容广绿色建筑检测涉及到了室外环境,室内环境,暖通空调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室内照明,可再生能源,楼宇自控等内容,对应的专业要求涉及到环境工程,建筑电气,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建筑材料,建筑化工等,整个检测过程是由多学科和多专业共同配合完成的。

3.2 检测工况复杂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检测是在建筑运行之后进行的,整个建筑系统和环境都处于运行变化之中,检测工况复杂多变。

如暖通空调系统,其制冷负荷是随着建筑物的整体负荷的变化而处于动态调节中;室内环境质量,由于有人的活动和室内各种装修的不同也处于变化之中。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实际的建筑室内吊顶都已封好,此时进行屋顶传热系数检测已不具备条件;还有建筑中实际功能房间功能的变化,如会议室改成了办公室;另外场地环境噪音检测,建筑建造前已进行了环评阶段的检测,但建成之后,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建筑周围又新建了一栋建筑或者商场,此种条件下该如何进行检测,在实际项目中是需要注意和考虑的。

3.3 检测周期跨度时间长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检测由于内容多,并且每项检测内容都有各自的检测条件要求,如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要求在最冷月进行,建筑年采暖空调能耗要求进行一个完整的供冷供暖周期的连续测量,还有水质检测,暖通空调系统检测,室内环境检测,每种类型检测项都有最佳的检测时间段,因此整个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检测周期跨度时间长。

4 绿色建筑检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由于我国还没有一本专门针对绿色建筑检测的技术标准,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的检测主要是参考其他与建筑有关的检测标准,对于一些检测内容和技术细节并没有进行明确和规范。

对于当前绿色建筑检测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4.1 检测指标不明确检测指标是评价检测参数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的检测指标太多容易造成检测费用过高,指标太少无法正确评价检测对象,因此要根据绿色建筑特点,明确相关检测参数的检测指标。

在现有绿色建筑检测活动中,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室外空气质量指标,污水排放指标以及中水指标等均不明确。

按照现有的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里面涉及到空气质量指标有十几项,如果每一项都检,整个检测费用就很高。

另外对于标准 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指标》,污水排放需要控制的指标有二十几项,针对实际的绿色建筑该检测哪几项,现有的标准中并没有明确。

还有中水水质指标,按照现有标准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中有十几项,针对实际的绿色建筑的中水该检测哪几项,现有的标准也没有明确。

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实际建筑类型和特点,实际检测中应考虑绿色建筑中空气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水质使用特点,明确绿色建筑检测的指标,规范绿色建筑检测活动。

4.2 抽样数量不明确当前,在绿色建筑运行检测过程中碰到抽样数量不明确问题,给从事绿色建筑检测的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如土壤氡浓度检测,按照现有的GB 50325-2010《民用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控制规范》标准进行抽样[3],一个项目检测下来抽样数量至少会达到几十甚至几百个点以上,带来的检测费用将是几万甚至十几万。

就这么一项就产生如此多的增量成本,那完成整个绿色建筑检测所带来的增量成本将是不可想象的,显然与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另外还有室内污染物浓度检测,室内照度检测,建筑环境噪音检测,这些检测内容中都存在抽样数量不明确的问题,或者按照现有的检测标准来执行根本无法实施。

所以需要针对绿色建筑的特点,考虑绿色建筑的检测该如何抽样,从经济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方面综合评估,对各种检测指标参数提出明确的抽样数量问题,规范整个绿色建筑检测活动,使检测活动做到有据可依。

4.3 检测工况不明确检测工况是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判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检测工况,对于检测参数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绿色建筑中检测的参数的检测工况大部分是不明确的,也就导致了检测结果失去了评判的基础。

如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数量为3台,但实际运行中只用1台,其余2台基本不用,如何对此种情况中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进行检测和评价。

对于建筑隔声性能检测,存在装修和不装修情况,该以何种工况进行检测和评价。

另外空调系统冷热源COP测试,由于整个建筑入住率低或者人员少,导致实际运行负荷率偏低,此种条件下进行COP测试是否可行,何种工况下测试结果才有效,在绿色建筑运行检测中也是需要注意和明确的。

4.4 新产品新技术无相关检测方法绿色建筑的理念为“四节一环保”,在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大量的节能环保产品和绿色生态技术应用其中,这些节能产品和技术使用效果如何,必须要作进一步的检测和验证,但目前绿色建筑中的很多产品和技术并无相关检测方法,如自然导光技术,导光筒产品在绿色建筑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该产品如何进行评价,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却是空白,另外还有自然通风技术,拔风井和无动力拔风帽在绿色建筑中也是应用较多的技术和产品,但是对于这项技术的检测方法,也是没有相关的标准可参考。

这就给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的瓶颈,缺乏相关的检测技术的支撑,也就无法有效评价相关技术的效果,因此亟需建立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检测方法,以有效支撑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4.5 绿色建筑检测标准化流程缺失标准化流程是提升一项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证。

绿色建筑作为新兴快速发展的行业,其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也是十分重要的。

标准化流程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配置与之相关的资源,包括专业的技术人员,先进完善的检测设备,成熟的检测方法,成套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表格,原始记录表格等。

目前国内还基本没有机构对绿色建筑检测标准化流程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整合,因此有必要加快绿色建筑检测标准化流程建设工作,为整个行业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本,提升绿色建筑检测效率和质量,降低绿色建筑检测成本。

4.6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研究滞后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检测技术的支撑,但是目前国内从事绿色建筑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机构还是非常少的。

很多检测方法还是沿用以前的方法,存在不适应性,相关检测技术研究工作有些滞后,已无法满足绿色建筑检测的要求。

因此当前亟需国家主管部门和社会尽快投入人员和资金进行绿色建筑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出科学,准确,经济适用的检测方法,完善当前很多新技术新产品检测方法缺失,使绿色建筑评价做到科学公正,有据可依。

4.7 检测队伍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目前绿色建筑进行运行阶段检测的数量非常少,因此真正从事过绿色建筑运行检测队伍还是相当少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