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土壤性质及酸碱种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研究时间: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
学校:瑞安第六中学
班级:高一(1)班
指导老师:陈善泽
组长:陈思辉
成员:王慧敏、陈晓静、林涵彤
土壤性质及酸碱种类对植物生长影响
【摘要】我们所熟悉的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对土壤酸碱性特定的要求,有的植物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生长。
有的植物对土壤反应特别敏感,只能在某一特定的pH值范围内生长。
所以本文将会对不同地方土壤进行采样,并且进行酸碱鉴定,通过相同植物不同地点的土壤酸碱来给出初步小节,并且还将通过种植栽培作物在不同的酸碱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及其影响。
将会重点以不同土壤酸碱度造成的植物生长影响给出实践结果。
【关键词】:酸碱程度、生长影响、种类
在当今社会中农业生产仍是我国重要的产业。
但是由于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影响很大。
这也间接地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与发展。
工业排除的污水成分含有酸与碱。
这些废水一旦被农作物所吸收便会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可是自然界上也的确会有一些地区土壤酸碱不同,其对土壤影响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土壤中存在着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程度,在当今社会中农业生产还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产业,其意义不同凡响。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工业不断发展这也间接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与发展。
这些被工业所排出的废水会对我们的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并且不可避免的影响。
可是这种影响会对我们的植物生长产生什么影响呢?在没有进入工业化程度的情况下,我们国际不同的地区拥有着不同天然就有酸碱度的土壤,其植物会对土壤产生适应感吗?有些植物会对酸碱度尝试生长要求吗?这些问题都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
我们所了解的植物在自然生长环境中,产生了各自对土壤酸碱性的特别要求。
植物对pH值的要求有着不确定性。
我们准备通过实地考察,并且对实地土壤进行酸碱进行鉴定来初步了解土壤酸碱种类对植物的影响。
三、土壤酸碱度研究报告
(一)土壤酸碱度实验
刚开始我们仅使用土壤土壤浸出液使用PH试纸不能给出精
确答案,所以我们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蒸馏来使土壤浸出液的矿物
质进行分析发现PH试纸不能测试,至此所以我们的实验猜想是错
误的,我们进行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仅有土壤酸碱度计SOIL PH AND MOISTURE TESTER76
或者使用特殊方法来进行。
土壤酸碱性的强弱,常以酸碱度来衡量。
土壤酸碱度又以PH值来表示。
测定土壤的PH值,多采用电极法或石蕊试纸比色法。
电极法测定土壤的PH值,既快又准确,但目前
很少用。
石蕊试纸比色法测定土壤的PH值,方法简便。
测定土壤、苗床及营养土的PH值时,可先取样土一份,
放入碗底,然后加入蒸馏水2.5份,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1分钟,待其静止澄清后,将一段试纸浸入清液中,试
纸即变色,马上用变色的试纸与PH标准比色卡进行比
较,即可直接得出PH值。
通过数据的比对土壤浸出液我们得知我们瑞安地区的土壤是成酸性的性质所以我们引发思考那么其他地区的土壤的酸碱不同。
对此我们做了关于对瑞安第六中学百草园的土壤,然后在对瑞安圣井山进行土壤采集。
进行比对开始发现两者的土壤浸出液没有差别。
因为怕实验不严谨,通过资料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土壤
浸出液还是没有比较大差别。
(二)实验结果分析比对:
资料:对酸碱性的划分:土壤酸碱性划分为9
等级。
<4.5极强酸性,4.5-5.5强酸性,5.5-6.0
酸性, 6.0-6.5弱酸性, 6.5-7.0中性
7.0-7.5弱碱性, 7.5-8.5碱性, 8.5-9.5强碱
性, >9.5超强碱性。
第一阶段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我们对必修一
的地理书进行分析发现东北的土壤大多数以碱性
土壤为主其主要原因的辨别原因为:
一: 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沟壑的腐殖土,
多呈黑褐色,比较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
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
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
土等。
二: 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
有些盐碱地区,土表经常有一层白粉状的碱性物质。
三: 看地表植物:在野外采掘花
土时,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野杜鹃、松树、杉类植物的土壤多为酸性土;而生长柽柳、谷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为碱性土。
四: 看质地:酸性土壤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性强;碱性土壤质地坚硬,容易板结成块,通气透水性差。
五: 凭手感:酸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松软”的感觉,松手以后,土壤容易散开,不易结块;碱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硬实”的感觉,松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
六: 看浇水后的情形:酸性土壤浇水以后下渗较快,不冒白泡,水面较浑;碱性土壤浇水后,下渗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时花盆外围还有一层白色的碱性物质。
七: 用pH试纸来测土壤的酸碱性,方法为:取部分土样浸泡于凉开水中,将试纸的一部分浸入浸泡液,后取出,观察其颜色的变化,然后将试纸与比色卡相比较,若pH值=7,土壤为中性;若pH值<小,则为酸性;若pH值>7,则为碱性。
所以我们给出了第一阶段的总结:不同地区相同垂直区域的土壤是不同的,相同地区不同垂直高度的土壤酸碱杜不同,但这种不同的酸碱程度是否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呢?通过资料我们得知加上在社会工业化的现在不断的工业废水不断排除势必会对不同的植物产生影响。
我国土壤pH大多在4.5~8.5范围内,由南向北pH值递增,长江(北纬33°)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如华南、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壤、黄壤,pH值大多在4.5~5.5之间;华中华东地区的红壤,pH值在5.5~6.5之间;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如华北、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3,PH值一般在7.5~8.5之间,少数强碱性土壤的pH值高达10.5。
所以我们接下来将对不同酸碱程度的土壤是否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三)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的生长影响实验:
我们通过将种植白菜进行实验:
我们为保证实验的可靠性与严谨性,我将种植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大白菜进行种栽,分为三个盆栽,我们将两盆花盆分别倒入相等量的醋与盐水,另外一盆没有任何添加,并且选择已经发芽的种植进行种植,实验中我们对三盆白菜幼苗进行相同对量的照顾,在成长的过程中进行记录,发现在拥有酸性土壤中与正常土壤中我们根据白菜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发现白菜差距不大,而在碱性土壤中白菜生长有些不正常所以我们根据文献资料我们与实验结果结合给出分析:白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以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及砂壤土最为适宜。
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高,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都能良好生长。
分析与思考: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结论,我们的种子在PH值不断到7时我们的种子成活率是逐渐升高的,在数据中也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种子的成活率会根据PH值得变化而随之变化,这是个问题!我们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对此向指导老师询问,后来我们得知原来种子也会因为种子自身问题而影响成活率。
阶段性报告总结: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有时偷偷闲去感受、贴近自然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了解自然与希望,让我们在学习和劳动之间自由穿梭,在自然的怀抱里温暖生活吧!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提前学习了可逆反应,
电离平衡的移动,还知道了如何进行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并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
新意识。
我们从中了解到了关于酸碱土壤对我们种作物的影响极其性质,我们发现不
同地区相同垂直高度的土壤酸碱度是相同的,二不同植物拥有不同的酸碱度的需求或
要求,也通过向老师同学了解了其改良措施在此,我们向热心帮助我们的老师、积极
为我们提供帮助的同学说声“谢谢!”
此外,通过学习,我对资料的收集,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以及数据的分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是无法做到的。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让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就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
相信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会对今后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