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异同
摘要
中西文化异彩纷呈,构成文化的要素数不胜数,而音乐绝对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民族的文化在音乐上的体现是十分明显的,民族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从音乐中体现出来。
中西方的音乐各具特色,主要的表现在于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而西洋音乐注重的是和谐。
在下文中将会提及音乐的含义、中西音乐的特点、中西音乐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体现差异的主要几个方面以及中西文化的相同点等内容。
关键词
音乐的含义音乐特点中西音乐差异差异原因相同点
正文
一、音乐的定义
物体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一种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二、中西音乐的特点
中国音乐的特点:中国音乐注重的是情韵,中国的情韵可以说是源于先秦诸子的哲学,或者可以说源于古代钟鼎的花纹及原始画壁的动物飞腾之象。
西方音乐的特点:西方音乐注重的是和谐,西洋的和谐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与几何学的科学性及数理协调性。
三、差异的具体体现
(一)乐器方面
中国乐器主要包括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拉奏乐器和打击乐器。
吹奏乐器主要有笙、笛子、唢呐、箫、葫芦丝等;弹拨乐器主要有古筝、琵琶、柳琴、月琴、扬琴等;拉奏乐器主要有二胡、高胡、马头琴等;打击乐器主要有鼓、磬、编钟等。
例如古琴,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后人誉为哲学性的艺术,位居“琴棋书画”之首,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西方的乐器分为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弹拨乐器、键盘乐器和打击乐器。
木管乐器主要有长笛、单簧管、双簧管;铜管乐器主要有短号、小号、长号、大号和圆号;弦乐器主要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弹拨乐器主要有吉他、贝司;键盘乐器主要有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打击乐器主要有架子鼓、三角铁、大鼓、排钟、木琴。
例如小提琴,它在西方乐器中有着不一般的地位,是弦乐族系中的高音成员;音域超过三个八度,是所有管弦乐队必不可少的正规乐器。
小提琴也是最富有表
现力的乐器之一。
乐器上的不同影响着中西音乐的演奏方式的不同,西方的交响乐演奏宏大的气势,东方的独奏演绎情感的细腻,形成了一道中西音乐各自唯美的风景线。
(二)情感方面
西方音乐重理性,中国的音乐重感觉。
在音节方面,西方月有十二个自然音而中国古人只找到五个音;在记谱方式上,西方用的是五线谱,而中国没有如此直观的记录方式。
西方音乐重结构,中国音乐无结构。
在文艺复兴期间的音乐作品里可以发现几乎所有作品额结构性很强,比如巴赫的作品;相对的,中国这个时期的音乐大多注重意境而忽略结构。
西方音乐具有复杂性,中国音乐具有单一性。
中国古代很少把很多乐器放在一起演奏,而西方在乐器的使用上非常讲究,众多乐器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之美。
比如说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它是由当时法兰西共和国驻维也纳大使博纳多特将军督促形成。
那时,带领法国军队进行战斗的拿破仑是他理想中的民族领袖,以此为背景,他创作了《英雄交响曲》,作品体现了那个年代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勇敢、乐观、坚强。
而与之相似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也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中国的音乐人士创作的不是交响乐,而是合唱音乐。
《怒吼吧,黄河》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背景下创作的长篇诗歌,而冼星海听到这首诗的朗诵时,连续六天六夜的创作,谱写出了不朽的著名乐章——《黄河大合唱》它表现的是全民族团结一致之情,抗战不可阻挡之势。
四、产生差异的原因
中国音乐重情韵,西方音乐重和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追本溯源主要是因为中西文化在文学上的注重点不一样。
西方受古希腊、古罗马的数学和几何学的科学性及数理协调性影响,创作的作品具有结构性强、和谐的特点;而中国音乐的情韵主要源于先秦诸子的哲学,甚或是源于古代钟鼎的花纹及原始壁画的动物飞腾之象。
在思考问题方面也是感性思维居多,从而在音乐的创作上体现的是感性而非理性。
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我个人认为是社会环境。
在古代,几乎全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方式,与外界联系甚少。
当一种思想形成后,因为受外界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要改变时很困难的。
从而在音乐创作的情感、方式上很难有跨越式的发展。
而在西方,虽然当时他们也是帝制的国家,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还是很密切的。
这就促成了他们的交流渠道,不管是情感还是创作方式都能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但是,不管是文化注重点还是社会环境,它都不是造成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
造成中西方音乐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宇宙观、世界观的不同。
西方人看世界是采取科学的、数理性的态度,是“物我对立”。
中国人是以老庄思想,认为宇宙是个空灵的空间,人自在虚空中,尔我不分,浑化为一。
虽然,中国音乐也具有和谐,具有科学,但一切都要服从于“韵味”,服从于“情”。
而西方音乐,形式美才是主要的一环,摹仿自然与形式美是西方美学思想的两大中心。
五、中西音乐文化之同
音乐不分国界,不管中西方音乐有多少的不同点,他们还是能相互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就说明中西方音乐除了存在差异外还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比如节奏上,中国以山西的锣鼓为例,它以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现了黄河儿女淳朴、率直、激昂、豪迈的情怀。
鼓乐音响效果宏厚博大,气势磅礴恢宏,声韵铿锵有力,具有黄土地上特有的粗犷豪放风格和浑厚底蕴。
在非洲,鼓的功能和用途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乐器它是非洲音乐的代表,,非洲鼓所展现的技巧和激情深具震撼力和影响力。
非洲音乐中最突出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及表达音乐语言的最重要媒介。
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所无法替代的。
又比如“中国民族管弦乐”,民族管弦乐是指由新型综合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的音乐。
广义上讲,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都属于民族管弦乐队,但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合原则和规模,与传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都不尽相同,所以,“民族管弦乐队”的概念又可以专指现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民族管弦乐队。
民族管弦乐的乐队组合借鉴了西方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乐队的乐器由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组成,被定名为“中国民族管弦乐”。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规模一般在三四十人以上,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一般在40~100人左右,由“吹、拉、弹、打”四组乐器组合而成,而且吹、拉、弹三组又各自具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高、中、低音乐器,能演奏多声部结构的乐曲。
所以这种新型综合性民族管弦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音响规模宏大。
民族管弦乐队初建及发展过程中,始终追求乐队交响化的表现能力,在我国各种传统民族乐队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管弦乐队的组合原则和编制,通过不断的实验、改进而逐渐成型。
可以说,中国民族管弦乐是“东方的交响乐”。
细细比较,中西音乐文化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即使你们不互通语言,但却可以用音乐交流,中国有“以音会友”之说,我想其中也包含了这层意思吧。
因为音乐上的相似之处,使得不同国界,不同时代的人们在情感上可以交流,互诉心情。
总结
中西音乐文化有异有同,在情感方面总觉得西方音乐比较宏大,适合盛大的场面,东方音乐比较细致,适合细腻的情感。
音乐无国界,中西音乐同是世界音乐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拥有共性的同时又拥有各自的特性,同是世界音乐领域必不可少的一抹浓厚的色彩。
两者虽然存在着许多差异,但是中西音乐在情感的表达、演奏方式等方面相互借鉴,形成了自己民族独一无二的音乐文化亮点。
也为世界音乐添上重要的一笔。
参考书目:《大学音乐鉴赏》余丹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中西音乐差异之初探》柳浮云2004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