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房地产市场专题调研报告广东创鸿集团攀桂坊项目组2012年5月12日一、城市概况1、基本概况梅州市隶属中国广东省,1988年设立。
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
梅州是中国著名的三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2、环境状况梅州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总面积15876.06平方公里,地理呈“八山一水一田”,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
梅州市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成功在2009年10月承办2009年梅州世界客商首届大会。
以后世界客商大会每隔两年在梅州举行。
梅州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四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梅州、汕头、湛江、韶关)之一。
梅州又是广东省的重要电力基地之一,全市水火电装机容量达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80亿千瓦时。
二、城市规划1、十二五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园林型宜居宜业城市。
整合梅州城区与梅县新城,扩大中心城区范围,积极打造雁洋—丙松新城和畲江新城,形成一主两次型的组合型城市,以发挥中心城区更大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其中梅州市区要加快江南、江北建设,江南发展高端商务区、江北打造文化产业城,实现“两城联动”,推动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加快兴宁市、丰顺县两个区域性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坚持以城带乡,扩大城市规模,加快“三旧”改造,推进“退二进三”,增强城市实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和服务水平,按现代化中等城市要求提高设施技术标准,大力增强城市功能。
实施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建设,实现城市升级。
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梅城打造成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粤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2、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1)截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11家,其中4A级景区4家:雁南飞茶田景区(2011年1月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叶剑英纪念园、灵光寺旅游区;国家3A级景区7家;国家森林公园4家;国家水利风景区2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基地1家、省级科技旅游示范基地1家、省级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3家、省级红色旅游示范基地3家、省级自然保护区6家。
全市拥有星级饭店29家,其中四星级2家;旅行社35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3家;旅游汽车公司4家,游船公司1家,高尔夫球场1家。
形成独具客家特色的重点旅游产业群,并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支柱企业。
2)各县(市、区)主动纳入全市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
2006-2010年,各县(市、区)主动纳入全市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先后编制了《兴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梅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梅江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雁鸣湖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广东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广东镇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平远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埔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形成大旅游、大规划、大区域、大产业、大环境、大运作的态势。
3)全力打造“一区两圈四线多园”大旅游发展格局,努力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区。
按照《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中的“旅游产业园区的布局与建设规划”概念,2010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旅游行业,以“做旺做特”旅游产业为目标,以客家文化和绿色生态两大资源为依托,全力打造与广东省旅游局共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梅赣龙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圈、梅潮汕山海文化生态旅游圈,梅县雁洋保健疗养旅游线、大埔名人名居生态旅游线、丰顺五华兴宁温泉度假旅游线、蕉岭平远秀美山水旅游线,梅江区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梅县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和林风眠文化艺术园、平远县南台卧佛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形成“一区两圈四线多园”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以叶帅故园雁洋为核心、努力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区为龙头,推动全市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三、2009-2011年宏观经济发展状况1、宏观经济数据2、数据分析1)梅州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近两年均保持14%以上的增长率,在省内排名第6,总体经济发展态势平稳。
但经济总量仍然较低,2011年梅州市GDP 达733亿元,在省内21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5,在清远、韶关、河源、云浮等山区五市中排名第3。
2)梅州的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相对其它周边或山区市较大,以同是山区市,经济总量相近的韶关为例,农业产值所占比例仅为13.8%,梅州则达到20%。
第一、二产业比重相对仍较低,其中工业增加值在山区五市中倒数第二,仅为190.86亿元。
由于梅州独特的“八山一水一田”的特殊地理环境,政府提倡的“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促进旅游先锋产业快速发展是未来梅州的重要发展方向。
3)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近两年保持总量稳定且较快增长,总量与揭阳(46.35亿元,增长率19.9%)相当,但增速比揭阳高6%。
4)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平稳,均达13%,2011年增速位居全省第4,但投资总额极低,只有198.57亿元,全省倒数第1,与揭阳相比,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658亿,是梅州的3倍,而与韶关相比,仅为其40%,投资总量小、规模小、增幅小、投资率低、投资水平低,导致梅州市城镇化进程极为缓慢。
5)房地产开发投资在近两年呈现井喷式增长,平均增长率高达66%。
2011年各城市房地产开发数据(政府提供数据,只作为参考)由上两表分析,梅州市房地产相对其他城市起步较晚,由于2009年基数较低,2010-2011年增长速度较快,从投资总额、销售额、销售面积、销售均价来看,与揭阳市相当。
6)近两年随着城市旅游项目的落成,旅游推广的投入,旅客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旅客人数高达1133万人,但仍不到清远的一半,旅游总收入高达116亿元,也只有韶关的80%。
7)社会发展中,梅州市户籍人口517万人,而非农人口仅有134万人,农业人口占比高达74%。
常住人口42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82%,由于梅州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外出务工人数较多。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8000元,农民收入水平低,也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
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元,与揭阳市相当,并明显高于其他4个山城市,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费。
2011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6万元,在5个山城市中排名第1,是揭阳存款余额的82%。
四、2010-2012年梅州市商住用地出让状况(见附件一)1、2010-2012年梅州市累计出让地块共18宗,其中成交16宗,土地面积81万㎡,折合1215亩,总建筑面积约195万㎡,成交总额20.4亿元,折合每亩168万元;流拍2宗,土地面积14万平,折合216亩,总建筑面积35万㎡,起始总额1.1亿元,折合每亩53万元。
2、从成交地块分布位置看,成交的16宗地块中,13宗位于梅江区,2宗位于梅州市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1宗位于兴宁市。
第 9五、房地产市场状况1、2011-2012年4月梅州市中心城区商品房成交分析表——数据来源:梅州市住建网商品房销售信息1)2011年受房地产大势下滑,梅州市中心城区成交量急剧萎缩,全年成交面积仅19万平,成交总额10亿元。
2012年1-4月,由于正兴地产等中大型企业受资金链压力,利用春节及清明等返乡潮,加大优惠力度,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销售,成交量有所提升,成交面积7万平,成交金额3.7亿元。
2)价格方面,2012年1-4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99元/平,下降幅度高达18%(可能涉及统计口径不一致或市场阶段性货源不同,下降幅度较大)。
而环比2011年全年楼市成交价格,下降了551元/平,下降幅度达10%。
2、已取得预售项目成交分析(见附件二)——数据来源:梅州市住建网商品房销售信息1)从项目分布来看,主要楼盘均集中在江南片区,江北片区代表性的只有碧桂园,而江南片区三角镇的“客天下”则一枝独秀。
2)结合预售销售信息分析(据梅江区住建局李局反馈数据真实),项目消化周期较长。
部分小项目按目前去货速度推算,消化周期需10年以上,大部分项目的消化周期平均也需要3-5年。
其中碧桂园仍然延续其销售策略,快速走货,从已推售的房源销售速度推算,其消化周期只需半年。
3)综合推算,梅州市中心城区的年去货率较低,以项目集中的江南片区为例,只有26%,平均消化周期需4年。
3、市场调研分析1)梅州市中心城区房地产开发,主要集中在江南、新县城,分散比较代表性的是江北碧桂园及三角镇客天下圣山湖。
过去几年随着江南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配套的完善,教育资源的成熟,江北改造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城区发展方向逐步往南,江北购房需求极低。
但由于江南外扩速度慢,城区开始出现拥堵的状况,外扩已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方向。
2)梅州市的预售政策较严格,原则上均需完成项目形象进度2/3才可申请预售,开发前期成本投入较高,也考验开发商的资金实力。
调研过程中发现,所有项目在现房或准现房的情况下,仍存较多房源,消化周期较长,这极大的不利于资金周转。
2010年梅州房市随市场大势,开发及成交呈井喷式增长,行情一直延续到2011年一季度,而后开始成交量急剧下降。
3)梅州实力强、规模大的开发商主要有四家,分别是正兴地产、鸿艺集团、宝丽华集团及后期进军的碧桂园,其中正兴地产主要从事住宅地产开发;鸿艺集团即是客天下的开发商,开发业态涵盖住宅、商业、旅游及酒店等;宝丽华集团即是雁南飞的开发商,其业态涵盖集工业、三高农业、房地产、商业贸易、旅游开发等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
4)2010年市场行情大好,促进许多开发商回笼了大量资金,由于梅州的大部分开发商规模较小,一般只有1-2个项目在开发,尽管经过一年的市场下滑,其资金压力相对较小,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期待下一轮价格回升。
正兴地产在2011年竞得江南东片的15亿元地王,其资金压力极大,今年春节开始,就开始大幅度打折,市场成交量有所回升,但其他大部分小开发商仍选择观望。
5)从调研项目产品结构看, 80—120平方米的二房、130-160的三房及170-250的四房户型是市场供应的主流,而首次置业者、改善型置业者、准婚族、外地打工族是购房的绝对主力。
梅州人的家乡观念很强,外出从商或者务工的人,只要有能力,都会在梅州购房,这包括在外华侨。
由于梅州人很重视教育,梅州中心城区的教育资源丰富,也吸引了周边县城的客户群,进城目的主要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