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bA1c行业标准化解读5.26

HbA1c行业标准化解读5.26


各实验室应 有样本采集、 运送、接收 (拒收)和 储存的具体 要求并记录
任何对样品的不当处理,如臵 于高温环境,可引入大量未知干扰, 干扰程度取决于所用方法
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
使用方法种类多,有的方法
没有进行标准化认证
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室内质控:少做、不做 校准:不能定期、定时校准,不使用 配套校准品 试剂:色谱柱(适用时):超限使用 仪器:不能定期维护、保养
-实施参考检测实验室的网络
-在IFCC参考检测实验室和NGSP实施比较研究 -产生二级参考物质,分发给厂商和实验室,使其方法校正至 IFCC参考系统
地区标准化和国际标准化的区别
NGSP/JDS/Mono-S 美国/日本/瑞典 级别 IFCC
地区级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 国际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
检测方法的原理
• 不同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不同的组分
–HbA1c、HbA1(A1a + A1b + A1c)或总糖化血红蛋白
• 目前皆以HbA1c或等同于HbA1c来报告结果
电荷不同
原理
•离子交换色谱法 •电泳
结构不同
•免疫法 •亲和层析法、酶法
6.1 分析系统选择 6.1.1 应选用测定结果可溯源至IFCC参考方法的分析 系统,包括仪器、试剂及校准物。
NGSP对实验室的认证
由NGSP的二级参考实验室来对实验室进行认证工作 得到认证的实验室所测结果是可靠的 认证标准:逐步提高 认证有效期:1年 /docs/labs.pdf
我国目前有近20家实验室得到认证
IFCC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
1、IFCC
• 《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正式确定将HbA1c作 为糖尿病诊断的一种方法,诊断界值为≥6.5%
• 如无明确高血糖,则HbA1c与血糖检测应通过重复
检测来证实 • 将HbA1c 5.7%-6.4%的患者归类为“糖尿病高危 人群”
HbA1c(糖化血红蛋白)
•患者无需准备(任何时间段,无需空腹)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越好, 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越好
糖尿病相关的死亡
HbA1c 1%
37% 微血管并发症
14% 14%
心肌梗塞
HbA1c检测标准化至关重要
若HbA1c检测应用于临床,需实验室测定结果具有跨 时空、跨检测系统的一致、可比性:
–才能建立起普遍可用的参考区间,而不是某个具体方法的 参考范围
–才能够有效地应用循证医学和检验医学实践
原因2:我国HbA1c 测定标准化程度不 够,各实验室间结 果差异较大,如果 采用HbA1c诊断糖尿 病必然会造成很高 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鉴于HbA1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检测方法 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HbA1c的仪器和质量控 制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本指
南仍不推荐在我国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
•标本稳定性:非常好
•生物学变异小: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小于2.0%
•阈值与眼底病变风险高度相关,比FPG提早预测 •当结果是7.0%时,变化范围为0.5%(6.5-7.5%) •相对来讲不受急性的血糖波动的影响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未将HbA1c列入 糖尿病诊断标准
原因1:提出 的诊断切点 (6.5%)是 否适用于中国 人群有待验证
1995年IFCC成立HbA1c标准化工作组,旨在
建立具有高计量学水准的参考系统,实现检测的统 一国际标准,发展和确认了2个候选参考方法和 HbA1c、HbA0(非糖化血红蛋白)参考物,作为 全球可比性分析准确度的基础。
• 首先确定HbA1c被测量
-糖化部分β-链N-缬氨酰-1-果糖基血红蛋白(HbA1c)可被 IFCC参考测量程序特异地测量,所以计量上可溯源至具有 “毫摩尔每摩尔(mmol/mol)”计量单位某物质组分。 • IFCC参考测量系统 -发布了参考物质,是人全血分离的血红蛋白 -发表了检测人全血中HbA1c的IFCC参考方法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2003年,99%实验室以HbA1c报告结果,室间CV< 5%, 测定值与靶值的偏倚< 0.8%HbA1c
1993 2003
HbA1c HbA1 Total GHB DCCT Target
%GHB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效液相色谱串联毛细管电泳对HbA1c六肽和HbA0 六肽进
行定量分析。
参考方法流程
溶血液制备
酶解
HPLC串联毛细管电泳
HPLC串联质谱
HbA1c测定指定比对方法 (Designated Comparison Method,DCM)
1、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使
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参考方法,目前为HbA1c测
分析后控制
结果报告、解释、与临床诊断 的符合程度
样品采集、处理和储存
检测样品
不受饮食 和采血时 间的影响 按照适用于 临床实验室 检测的常规 方法采集静 脉血,末端 毛细血管血 在-70℃或更 一般情况下, 低温度可以 全血样品在 长期储存, 至少稳定1年 4℃储存,可 以上,但不 以稳定1周 宜在-20℃长 期储存
定的指定比对方法。 方法原理主要基于HbA1c与其他组分所带的电荷 不同,分别洗脱检出,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特异测 定HbA1c,有其他组分同时检出,因此,测定结果高于
IFCC结果。
NGSP 高于 IFCC
IFCC参考实验室及NGSP参考实验室经过几年的 比对,得出结论:NGSP测定结果与IFCC测定结果之间存
HbA1c行业标准解读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张军力
目录
一、HbA1c检测标准化意义与进展
二、HbA1c行业标准要求 三、HbA1c检测标准化现状

HbA1c检测标准化的意义与进展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相关基础知识
血红蛋白组成
成人血红蛋白(Hb)通常由HbA(97%)、
HbA2(2.5%)和HbF(0.5%)组成。 对HbA进行色谱分析发现了几种次要血红蛋 白,即:HbA1a、HbA1b和HbA1c,统称为HbA1, 它们的糖基化位点是β链N末端的缬氨酸残基。没 有连接糖类的血红蛋白称为HbA0。
HbA1c是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占总糖化
血红蛋白的60%,目前临床定量测定及应用的是HbA1c
结果。
HbA1c由葡萄糖的游离醛基与HbA的β链N末端缬
氨酸的氨基经非酶促结合反应,先形成不稳定的Schiff
碱(醛亚胺),然后经过Amadori(葡糖胺)重排,最后形成
稳定的酮胺化合物,糖化血红蛋白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
•注1:常见的变异及衍生血红蛋白对HbA1c测定的影响参见
/factors.asp。 •注2:多数POC(point-of-care)方法的精准性不能满足临床需 求,目前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IFCC参考方法
谷氨酸内切酶 HbA0六肽
HbA1c六肽
•特异测定HbA1c: β-链N-缬氨酰-1-果糖基血红蛋白(HbA1c)
国内指南

指南:标准化唯一有效的参考系 统
原理
•特异性检测,通过参考方法 •非特异性,色谱峰识别,HbA1c (I/MS,HPLC-CE)检 和其他成分同时检出 测HbA1c分子
基于DCCT参考值得出的标准品 根据纯化的HbA1c和HbA0得出 参考物质,制成标准品
标准品
CAP SURVEY (mean ± 2SD)
NGSP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
2、NGSP标准化
① 对厂商的测定方法进行校准,使厂商实验室糖化血红蛋 白结果和NGSP网络实验室结果具有可比性; ② 厂商确认他们的产品,也和NGSP的网络实验室结果具
有可比性;
③ 各临床实验室参加室间评估,对具有NGSP实验室网络 定值的新鲜全血样品检测,验证他们日常报告的结果可 比性。
但对于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并有严格质量控
制,正常参考值在4.0%-6.0%的医院,
HbA1c≥6.5%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
实验室指标:以数字形式参与临床评估
美国I型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 ) 英国II型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关系研究(UKPDS )表明: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最佳评估指标 21% 21%
小于2%。
HbA1c
反应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可为 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HbA1c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 危险因素。
糖尿病诊断标准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糖尿病诊断标准 • 1、HbA1c≥6.5%(48mmol/mol)。或 • 2、FPG≥126mg/dl(7.0mmol/L)。空腹定义是
–才可以合并分析、比较不同医学中心的研究资料,促进医
学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转化
标准化工作是实现临床实验室测定结果可比性的关键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最著名的是 —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 (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NGSP)
•例如:获得NGSP认证。可选用专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或全 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
6.1.2 NGSP认证的分析系统(方法)有效期为1年。
•注:查询网址:/docs/methods.pdf。
6.1.3 不同分析系统干扰因素是不同的,实验室应知
晓所选分析系统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国内、外变异度对比
CAP能力验证 我国室间质评

1 所有仪器组 2 Abbott Architect System/Aeroset组 3 Bio-Rad HPLC组 4 TOSOH G7组 5 Drew DS5/Bio-Rad Diastat组 6 其它仪器组 7 Primus HPLC组 8 NycoCard Reader II组 9 ARKRAY HA-8160组 10 Beckman Synchron Systems组 11 Olypus AU Systems组 12 Roche COBAS,Roche/Hitachi组 13 惠中MQ-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