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觉阈限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感觉阈限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感觉阈限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作者:杜淑琳
作者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刊名:
商场现代化
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10,(15)
被引用次数:0次
1.杨海莹.李占军消费心理学 2003
2.黄维梁消费者行为学 2005
1.期刊论文薛红燕.王怡基于感觉阈限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32)
本文通过对感觉、知觉含义的介绍,指出了在营销中分析感觉阈限的必要性,并指出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应如何在广告、价格、卖点促销、顾客满意度增加等方面更好地利用感觉阈限来实施市场营销策略,避免因消费者感知偏差产生的负面效果,提升营销业绩.
2.期刊论文王希.邵灿阈限法测量女性消费者服装打折程度偏好-中国科技信息2010(20)
本研究通过模拟消费者购物的真实场景,运用感觉阈限研究中的恒定刺激法探究女大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衣服在不同时间进行促销时所打折扣的接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季节的服装,消费者的阈限随着上市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消费者对于夏季与冬季服装折扣的阈限相同,而春秋季服装折扣的接受阈限较低.
3.期刊论文孙丽少儿排球训练中动机对感觉阈限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
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在少儿排球训练中动机与感觉阈限间的关系后,通过实验的手段验证了动机对感觉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少儿排球心理辅助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分析认为,动机强度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否则将增大少儿心理压力,影响感觉能力.
4.期刊论文于晶.王乐.韦玮.YU Jing.WANG Le.WEI Wei运动感觉的理论探讨与思考-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28(6)
运动感觉作为感觉的重要构成因素,是内、外部感觉器官运动的基础,也是心理活动得以产生的必备条件.鉴于运动感觉的重要作用,该文在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运动感觉的研究历程,并对运动感觉的生理机制、心理学特征、刺激源、运动感觉阈限、运动感觉剥夺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分析基础之上,指出了运动感觉未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5.会议论文陈崚.秦玲.陈宏建.徐晓华感受性规律在蚁群算法中的应用<'*>)200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优化过程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感受性规律让蚂蚁在具有感觉阈限的前提下受信息量的影响选择路径,同时自适应地修改路径上的信息量.
6.学位论文王天雄一种优化的基于子空间按位扫描灰度控制方法的研究与设计2008
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显示器已经在中小屏幕显示中代替了CRT,并且快速占据了计算机显示领域。

我国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经把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

灰度是平板显示器显示效果的重要评定参数之一,目前平板显示器图像的灰度控制多采用脉宽调制的方法,顺序地扫描显示像素的点、行和帧,通过重复扫描显示像素点来获得灰度效果。

这种方法存在较大的灰度扫描时间冗余,并且对系统点时钟频率要求较高。

另外,当显示控制器通过逆γ校正来对图像进行线性还原时,限于数据的扫描和传输频率,很难根据人眼视觉成像的规律对灰度数据进行非常深入的校正。

所以在视觉成像时,灰度图像在高灰度级区间层次不分明,低灰度级区间存在灰度级损失的问题。

针对灰度级层次不分明和灰度级损失的问题,本文以插入式灰度级校正法的最大灰度级数值为基础,再运用抽值式校正方法,来扩展显示灰度级
;针对灰度扫描时间冗余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划分策略和按位扫描的灰度扫描控制方法来提高扫描利用率。

对上述两个改进方案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并通过功能仿真和FPGA验证,表明这两个方案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显示系统中。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人眼视觉的差别感觉阈限,结合人眼视觉成像和显示灰度等级之间的联系,给出符合人体视觉区分效果的灰度级扩展方案。

2.对灰度扫描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子空间按位扫描的灰度控制方法来提高扫描效率,降低扫描系统的点时钟频率。

3.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128×96显示屏为目标屏,对单色显示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

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上述改进方法,并通过LED显示屏构建系统验证平台,对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和控制系统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7.期刊论文李郑阳.冯仕猛.LI Zheng-yang.FENG Shi-meng基于Tracepro软件的LCD TV 直下式背光源均匀性仿真-液晶与显示2009,24(4)
采用Tracepro软件模拟背光源不均匀现象时,模拟结果与人眼实际观察之间存在差异.分析了造成二者之间差异的原因,根据韦伯定律最小可觉差概念,提出了应用于判断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均匀性的公式. 将该公式拟合得到的人眼实际观察图与Tracepro的模拟追迹图相对比,以二者吻合度判断Tracepro参数设置的正确性.该仿真方法将Tracepro软件模拟与人眼实际观察结合起来,可帮助设计者在开发阶段更好地对产品进行评估.
8.期刊论文胡今天.艾剑峰浅析五大新闻诱惑-东南传播2007(4)
"五大新闻诱惑"指的是容易突破"相对感觉阈限"①而产生负面效果的五个类型的新闻事实.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它们也是适应受众本能的受传条件.这五大新闻诱惑并不反映受众本能的认知动机的全部,但它们对人的认知动机的形成所存在的诱惑力则可以构成"新闻猛料",同时也具备了适宜研究"相对感觉阈限"上限的理论价值.
9.期刊论文胡今天"十大新闻诱惑"探析——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选取与受众心理把握-采写编2007(2)
"十大新闻诱惑",指的是容易突破"相对感觉阈限"而产生负面效果的十个类型的新闻事实.
"十大新闻诱惑"包括拥有如下刺激条件的新闻事实:
(一)对抗刺激
10.学位论文何堃基于聚类的用户特征分析2008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企业的宗旨正在经历着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通过用户特征分析,企
业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发现用户的行为规律。

基于这些理解和规律,市场专家可以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组进行交叉分析
,帮助企业发现用户群体间的变化规律。

用户特征分析背后的思想是找到一组和某一个特定的用户在很多方面都相似的用户群。

基于这种思想,可以利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技术来实现用户特征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许多领域中,包括模式识别、数据分析、图像处理,以及市场研究。

另一个方面,随着web2.0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又出现了大量新兴的网络应用技术,如社会化标签。

利用这些新的技术,可以很好地辅助聚类分析技术,从而对网络用户的特征进行挖掘和分析。

本文以用户特征分析为目的,以聚类分析技术为手段,以社会化标签为辅助,对基于聚类的用户特征分析展开了研究。

本文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状态信息的蚁群聚类算法。

根据已有的蚁群聚类算法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上的一些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状态信息的蚁群聚类算法SI-ACC,通过引入蚂蚁的状态信息,以及蚂蚁的行为模式和感觉阈限等概念,改善了算法的质量和自适应程度。

(2)基于蚁群聚类的用户特征分析。

利用SI-ACC算法对真实的申请银行信用卡的客户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

算法成功地将客户聚成了不同的几个类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了每一类客户的特征,为银行发放信用卡和对客户进行价值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决策支持。

(3)基于社会化标签的单个用户的兴趣特征分析。

针对web2.0中用户的兴趣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组的用户兴趣标签图的建立和更新算法TC-Graph,该算法综合了质朴的方法和共存的方法各自的优点,并在计算图中结点和边的权重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通过该算法,较好地以兴趣标签图和有序标签组的形式反映了单个用户的兴趣特征。

(4)基于社会化标签的群体用户的兴趣特征分析。

为了计算用户之间兴趣的相似性,在用户兴趣标签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兴趣标签图的距离计算方法TC-G-D。

该算法把用户的有序的兴趣标签组作为一种新的混合型数据来考虑,提出了对应距离和交叉距离的概念,并把两者综合起来衡量用户间的兴趣相似度,然后运用已有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对用户进行聚类分析。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cxdh201015024.aspx
授权使用:北京工商大学(btbu),授权号:c5ada5f0-ae68-4ca6-a602-9ec0006cab6f
下载时间:2011年4月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