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常见问答(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常见问答(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二、洪涝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4)防御措施
①、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涝灾害的 监测和预报,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等。
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整治河 道(裁弯取直),加固大堤,植树造 林,退耕(田)还湖等。
三、日温差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1)、天气:晴天>阴天 (2)、海陆分布(海陆位置):陆地
(内陆)>海洋(沿海) (3)、纬度:低纬>高纬, (4)、地形:低凹地(如山谷) >平地
十四、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及规律
1、气压梯度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台风、锋面),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 稀疏反之。温差大(等温线密集、冬季南北温差大、内陆和高 原昼夜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温差小反之。
2、摩擦力大小:
海拔高,摩擦力小,风力大;海面摩擦力小,风力大;地形 起伏大,摩擦力大,风力小。
水面和森林附近降水较多,沙漠和裸地附 近降水较少。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退田还湖都将会使空 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增多;乱砍滥伐,破坏 植被,围湖造田,开垦排干沼泽会使空气湿 度减小,降水减少;城市降水较多。
八、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规律
1、纬度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等量 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通过的大 气层越薄,削弱作用越小,太阳辐射 越多;纬度越高,反之。
8、等值线特征:
①、数值(大小和变化趋势) ②、疏密 ④、弯曲 ⑤、闭合
③、延伸
9、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先整体概况再分区域描述。分布是否均匀,集中在哪个区域, 哪个区域高(多),哪个区域低(少);变化趋势等
十九、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松散 物质多,大风日数多。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风力越小。
十五、沼泽的成因分析
1、降水丰富,降水集中多暴雨(冰雪融水量 大),来水量大;地下水埋藏浅,地下水丰富。 2、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小 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中积水较多 4、地下形成冻土层,不利下渗。
5、河流凌汛,河水泛滥。
6、上游地区湖泊、水库少,蓄水能力差。本 地植被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
(3)同海拔,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4)山谷(河谷)地区,不利于热量扩散, 且盛行下沉气流,气温偏高;山谷(河谷) 走向与盛行风一致时,风力加强,导致气 温偏高(低)。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及规律
5、大气环流:
受来自较高纬气流影响,气温偏低;
受来自较低纬气流空气影响,气温偏高。
6、天气系统
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暖锋过境后,气温 升高。
2、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咸水起稀释作用,盐度降 低。
3、水域的封闭状况:水域封闭,与外区的交换少。
4、洋流:暖流使流经的海区(蒸发)盐度升高,寒 流使流经的海区盐度降低。
5、结(融)冰:水域结冰盐度升高,水域融冰盐度 降低。
七、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规律
一般来说,受高压带、信风带、极
1、大气环流 地东风带、冬季风影响少雨;受低
2、昼长
昼长越长,日照时间越长,太阳辐射 越大。
3、地势 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越小,太阳辐射越强。4、天气 晴天日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小,太阳辐射强;阴雨反之。
八、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规律
5、地形 阳坡> 阴坡,背风坡> 迎风坡。
阳坡随着坡度的增加,获得的太 阳辐射先增加后减少。
6、水文特征:
外流河:①、流量 ②、水位季节变化 ③、含沙量 ④、结 冰期⑤、流速快慢 内流河:①、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 ②、水位季节 变化大,夏季汛期冬季断流 ③、多为季节性河流
十八、地理要素的描述
7、水系特征:
①、长度; ②、流向; ③、流域面积大小; ④、落差大小; ⑤、河道曲直情况; ⑥、支流多少; ⑦、 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状、放射状、向心状、树枝状)
2、降水持续时间
降水持续时间长,有利于下渗; 降水持续时间短,不利于下渗。
3、植被状况
植被茂密,阻滞地表水流动,有 利于下渗;植被稀疏反之。
4、坡度
坡度小,水流慢,延长地表水下渗时 间,有利于下渗;坡度大反之。
5、土壤
土壤疏松、松散物质多,有利于下渗; 土壤黏实、冻土不利于下渗。
6、其它
喀斯特地貌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表水缺 乏,地下水丰富;硬化地表不利于下渗。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带谱越复杂。同类自 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 的海拔低。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 自然带谱越复杂。 4、坡向:同一山地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阳坡 高、阴坡低;背风坡高,迎风坡低。
十六、河流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自然条件: 1、气候:降水丰富,流量大;降水均匀,水 位季节变化小;冰期短(无),通航时间长。 2、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3、河面宽阔水深,河网密布,通航里程长。 社会经济条件: 4、人口、城市稠密,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 大。 5、各河流有运河沟通,形成发达航运网。
十七、雾(霜)形成的条件
3、位置特征: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相对位置、④交通 位置
十八、地理要素的描述
4、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及×其部分×布×()以,×地×势为×主高或××低部
(地形平坦),若沿海,关注其海岸线曲
5、气候特征: 折程度。
只知道气候类型无气候资料:时间+气温+降水,有详细 的气候资料:气温分气温高低(高温、温暖、寒冷)和 年温差(大、小),降水分年降水量大小(丰富、少) 和降水季节变化(均匀、 ×季多雨×季少雨)
水资源利用不当
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
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 牧等 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等 植树种草;兴建沼气池;营造薪 炭林;推广省柴灶等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 农业;合理利用地下水;合理排 灌,防治土壤盐碱化;合理分配 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等
二十、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起伏大,土壤疏松, 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
滥砍乱伐、毁林开 荒、大型工程建设 等破坏地表植被
禁止滥砍乱伐,大力植树造 林;开发小水电、沼气、太 阳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
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
退耕还林还草。
矿区复垦
二十一、盐碱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 气候干旱(或季节性干旱),蒸发量大;滨海地 区海水倒灌等
>凸地(如小山丘),高原>平原。 (5)、地面状况:沙漠(裸地)>水面
(森林)
四、年温差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1)、纬度:高纬>低纬 (2)、海陆分布(海陆位置):陆地
(内陆)>海洋(沿海) (3)、地形:平原>高原,低凹地(如
山谷)>凸地(如小山丘)。 (4)、地面状况:沙漠(裸地)>水面
(森林)
五、干旱形成的原因及防御措施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及规律
1、纬度: 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海陆位置: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冬季,陆 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
3、洋流:
暖流经过,气温偏高;寒流经过,气温偏低。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及规律
4、地形:(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冷空气受山脉的阻挡,迎风坡处冷空气 堆积,气温偏低;山地的背风坡,受冷空气 的影响小,且有“焚风”效应,气温偏高; 山脉可以阻挡沙漠酷热的扩散。
2、降水量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反之亦然。全 球雪线最高的地区在副热带高压带。
3、地貌
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阳坡高于阴坡,陡 坡高于缓坡。
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导致雪线上
4、人类活动 升,煤烟污染而变暗的雪对太阳
光的反射率降低,雪线上升。
十一、影响下渗的因素及规律
1、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小,有利于下渗;降水强 度大,不利于下渗。
(1)形成原理:来水少,支出多,储水差。 具体原因:
①自然原因: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大; 气候炎热干燥,蒸发大;下渗严重;面积 小,湖泊少,储水差;坡度陡,水流快;喀 斯特地貌,不利储水等。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 量大;季节性的农业生产;水污染和浪费; 水利设施少、老化等。
(2)防治措施:
2、空气降温
受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风从较低纬吹向 较高纬;受气旋、锋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山 地迎风坡,大气受地形抬升;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暖气流遇到冷地面(水面)。
3、凝结核 城市雨岛
十、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及规律
1、气温
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雪线分布高度 的总趋势由低纬向两极降低。夏季大 于冬季。
1、自然地理特征: 2、人文地理特征: 3、位置特征 4、地形特征
8、等值线特征:
9、地理事物(如降 水、城市等)空间 分布特征:
5、气候特征
6、水文特征
7、水系特征
十八、地理要素的描述
1、自然地理特征:
①位置、②地形地质、③气候、④水文、⑤植被、 ⑥土壤
2、人文地理特征:
①人口、②城市、③交通、④产业结构、⑤环境 问题
6、空气清洁度
大气清洁度高,太阳辐射强;大气清洁 度低(如风沙天气、被污染大气),太 阳辐射弱。
九、降水形成的条件
1、充足的水汽
沿海水汽充足;海洋吹来的风或陆地吹来的风经过 较大面积水面带来充足水汽;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 平行或平原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暖流上空,水 汽充足;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水汽充足。
3、海陆位置 一般来说,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4、洋流 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寒流经过,降温减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