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系统修理技术规范

液压系统修理技术规范

液压系统修理技术规范拆卸应排净液压油,弄清系统内是否有残余压力,注意观察油质变化。

拆卸时不得乱敲乱打,避免碰撞,以防损坏罗纹和密封面。

泵体及阀体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疏松等缺陷。

油泵、马达发生严重性故障或磨损过限一般要更换总成;液压元件的阀座或滑阀密封面一般更换新品,轻微损伤可采取研磨修复方式。

在装配前应将全部零件仔细清洗干净,不得有切屑、磨粒、棉纱及其他脏物粘贴在零件上,装配时切忌用棉纱等纤维物揩擦零件,以免带入体内污染系统,仔细检查液压件油道。

油箱必须按原厂规定加足液压油。

各油管、油箱、阀和油缸等液压元件装配前必须清洗干净,并在摩擦表面涂上液压油。

(一)液压系统及液压件的安装1、密封件在更换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密封件的唇口极易被锋口切除,装配时应注意保护,装配时切忌用硬金属任意敲打零件。

熟悉密封件结构,掌握拆除、安装顺序。

拆除所用的工具必须恰当,防止因选用工具不当而造成密封部位缺陷。

有些密封件更换需要使用专用工具。

2)安装前要检查密封件质量和密封槽尺寸、表面状况。

密封件质量不好(变形、伤痕、飞边、毛刺)、库存时间过长(老化)都不准使用。

密封槽有磕碰和划伤应修整。

3)O形圈、唇形圈在安装时所通过的轴端、孔端必须有倒棱式修圆及引人导角。

4)安装 0 形圈、唇形圈需要通过外螺纹和退刀槽时,应用金属导套。

O形圈在与挡圈并用时要注意挡全的位置。

5)为了减少装配阻力及损伤,应在密封圈安装通过部位涂润滑脂或工作油;应避免密封圈有过大的拉伸,以免引起塑性变形。

应防止带人铁屑、砂土及棉纱等杂物。

6)安装(Y形、V形和U形)唇形密封圈,除应使唇口正对压力油方向外,还特别要分清楚轴用密封件和孔用密封件。

所示的是孔用密封,密封件的短脚唇边与相对滑动的液压缸内壁表面接触起密封作用,长脚唇边与密封槽底面接触起固定和密封作用。

所示为轴用密封。

7)安装 V 形夹织物橡胶密封圈时,如不能从轴向装人,或者当规格不能满足需要而选用相邻大小规格的密封圈时,可切口安装(注意纯橡胶密封圈不能切口安装)。

切口的方向是从密封圈的唇边开始向底边呈 450;相邻密封圈的切口必须相互交错900( 2 个时则交错1800)安装。

由于 V 形圈在使用中逐渐变形磨损,须经常调节其压紧力。

调节的方法一般采用加调整垫片或用螺母调松紧度。

8)采用皮革密封件或挡圈时,应在液压油中浸泡至少 24h。

2、油管装配注意事项油管的装配质量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

若装配不符合规范,不仅使压力损失增加,还可能引起系统振动、噪声。

不合理的装配会给维护和检修带来困难。

油管装配应注意以下几点。

1)管路应尽量短、布管应整齐,转弯少,并保证油管有必要的胀缩余地。

规定钢管和铜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其直径的 3 倍,弯曲后管径的椭圆度不得大于10% , 弯曲部分的内、外侧应过渡平整圆滑。

油管悬伸太长时应有支架。

铰接式接头应布置在装拆方便的位置上。

2)管路应尽量平行布置减少交叉。

油管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10mm ,以防接触引起振动。

3) 平衡阀和液压锁与执行机构的连接必须是刚性连接。

胶管装配应注意:1)胶管直线装配时,要有一定的长度余量,以适应胶管因温度、压力变化或振动引起的胀缩,避免胶管和管接头间受到拉伸力。

2)胶管(扰性管)装配时或系统工作时均不允许扭曲现象。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 9 倍,弯曲处距管接头的距离至少是管外径的 6 倍。

3)胶管不能靠近热源,无法避开时应装设隔热板。

齿轮泵(马达)的修理1、齿轮泵(马达)的要求1)齿轮两侧面与配油盘或泵盖之间磨损后,其配合间隙(见表)比规定值大30%时,可用研磨的方法修复。

量精心检查。

安装时要注意唇口方向,且不要损坏密封唇口。

3)泵和马达的容积效率比规定值降低10%~15%时,必须进行检修。

4) 液压泵及液压马达如压力下降6%,或运转时有不正常噪音、过热等现象时,应拆修。

磨损拉伤不严重时可稍加研磨抛光再用,若磨损拉伤严重,则需根据情况予以修理或更换。

2、齿轮泵(马达)的检修齿轮:两齿轮厚度差应在0.005mm以内,齿轮端面与孔的垂直度或齿轮轴线跳动应控制在0.005mm以内、两齿轮轴线的平行度也都控制在0.005mm以内。

齿轮内孔与齿顶圆(对齿轮轴则为齿顶圆与轴颈外圆)的同轴度允差<0.02mm,齿轮两端面平行度<0.007mm。

齿形修理——用细砂布或油石除去拉伤凸起或磨成多棱形部位的毛刺,再将齿轮啮合面调换方位适当对研,清洗后可继续再用。

但对肉眼观察能见到的严重磨损件,应更换齿轮。

齿轮端面修理——轻微磨损者可将两齿轮同时放在0#砂布上砂磨,然后再放在金相砂纸上擦磨抛光。

磨损拉伤严重时可将两齿轮同时放在平磨上磨去少许,再研磨或用金相砂纸抛光。

此时泵体也应磨去同样尺寸,以保证原来的装配间隙。

齿顶圆——齿顶圆磨损应考虑电刷镀外圆(齿顶圆)或更换齿轮。

齿轮轴——若表面剥落或烧伤变色时应更换新件,如表面呈灰白色而只是配合间隙增大,可适当调换啮合位置间隙,更换新轴;如齿轮外圆表面因扫膛拉毛,齿顶粘有铁屑时,可用油石砂条磨掉粘结物,并砂磨泵体内孔结合面,径向间隙未超差时可继续使用,若径向间隙太大可将泵体内孔根据情况镀铜合金缩小径向间隙。

侧板——侧板磨损后可将侧板放于研磨平板或玻璃板上,用1200#金刚砂研磨平整,厚度差在整圈范围内不超过0.005mm。

泵体:泵体两端面平行度为0.005mm,二支承孔中心距偏差为0.03~0.04mm,二支承孔中心线的不平行度偏差为0.01~0.02mm,支承孔轴线对端面的垂直度为0.01~0.012mm,支承孔本身的圆度和圆柱度均为0.01mm,齿轮孔和支承孔的同轴度为0.02mm。

泵体内腔磨损,如果泵体属于对称型,可将泵体翻转180º安装再用。

如属于非对称型,则需采用电镀青铜合金工艺或刷镀的方法修整泵体内腔孔磨损部位。

前后盖、轴套——与齿轮接触的端面磨损不严重时可在平板上研磨端面修复。

拉伤磨损严重时,可放在平面磨床上磨去沟痕后,再稍加研磨,但应适当加深加宽泄荷槽的相关尺寸。

油泵轴:油泵轴圆度和圆柱度均不得大于0.005mm,轴颈与安装齿轮部分轴的配合表面的同轴度为0.01mm,两轴颈的同轴度为0.02~0.03mm,齿轮装在轴上或连在轴上的同轴度为0.01mm。

泵轴轴颈轻微磨损,可抛光修复。

磨损严重则需用电镀工艺修复或更换新轴。

齿轮泵(马达)的装配:滚针装在轴承座圈或轴承孔内应填满,不得有缺陷;各滚针直径差不得超过0.003mm,长度差不得超过0.1mm;齿轮泵的轴向间隙(泵体厚度-齿轮宽度)应控制在0.02~0.04mm范围内,合理的最小径向间隙应控制在0.10~0.26mm范围内;键与键槽之间的间隙不能过大,装配时轴在齿轮内不得有相对转动的感觉;紧固螺钉应均匀地拧紧,拧紧过程中随时转动油泵轴检查有无受阻现象,装配完毕手转动油泵,应轻松无阻滞感觉。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装配后,装入传动机构运转时,不得有卡住或松紧不均现象。

叶片泵(马达)的修理1、叶片泵(马达)的要求1)定子内表面有异常磨损或有条痕存在,会造成压力波动和产生噪声。

因此,必须在专用磨床上修磨。

如果磨损不严重可用油石修磨,不能修复的应更换。

2)配油盘有条状划痕等缺陷时,可用研磨的方法修复。

3)个别叶片磨损、胶粘、折断,应清洗更换叶片。

4)转子端面有划痕或磨损点或金属胶合,应进行修磨,同时要对叶片宽度和定子厚度作相应的修磨,使转子、叶片、定子三者的配合间隙达到规定值。

5)轴用旋转密封件或其他密封件丧失密封性能时应更换新件;安装时要注意唇口方向,不准损坏密封唇口。

6)容积效率比规定值降低 10%~15%时,必须进行检修。

2、叶片泵(马达)的检修定子:定子内表面轻微磨损可用细砂纸打磨修复,严重时更换新件,定子两端面平行度为0.002~0.005mm,内柱面与端面垂直度为0.005~0.008mm。

转子:转子两端面的平行度0.003~0.005mm,两端面与花键孔的垂直度0.01mm,叶片两槽侧面平行度0.01mm。

叶片长度小于转子厚度0.005~0.01mm,定子厚度大于转子厚度0.03~0.04mm,叶片槽两工作面的直线度、平行度允差、叶片槽对转子端面的垂直度允差均为0.01mm。

叶片:叶片与叶片槽之间间隙0.013~0.018mm(马达叶片与转子槽之间间隙0.04~0.05mm),叶片宽度应比转子宽度小0.01mm左右,叶片两侧边间的平行度和两大平面间的平行度均为0.01mm,叶片顶部对两侧边的垂直度为0.01mm。

配油盘(配油盘、侧板):配油盘或侧板与转子接触平面的平行度在0.005~0.01mm范围之内,端面与内孔的垂直度为0.01mm,平面度为0.005mm。

配油盘或侧板端面磨损拉伤,原则上只要拉伤总深度不是太深(小于1mm),都可以用平面磨磨去沟痕,经抛光后装配再用,但须将泵体孔的深度也要磨去相应尺寸。

如果配油盘端面只是轻度拉伤,可先用细油石砂磨,然后抛光。

叶片泵(马达)的装配:一组叶片宽度应控制在0.008mm之内;定子和转子与两个配油盘之间各保持0.045~0.055mm的间隙;叶片在转子槽内应移动灵活,其配合间隙定量泵为0.02~0.025mm,变量泵为0.025~0.04mm。

紧固螺钉应均匀地拧紧,拧紧过程中随时转动油泵轴检查有无受阻现象,装配完毕手转动油泵,应轻松无阻滞感觉。

摆线转子泵修理内、外齿轮:齿轮两端面的平行度均为0.01mm,两齿轮轴心线对一侧端面的垂直度为0.01mm。

前、后泵盖:泵盖与齿轮和泵体接触的平面的平面度为0.01mm。

泵体:泵体两侧平面的平面度为0.01mm。

转子泵的装配:轴向间隙应在0.02~0.04mm范围内,颈向间隙应在0.04~0.06mm范围内;先将紧固螺钉拧上但不要拧死,然后边拧紧边转动转子轴一边依次拧紧各螺钉,装配完毕手转动转子,应无阻滞感觉。

1、轴向柱塞泵(马达)的要求1)柱塞与柱塞缸磨损后,其配合间隙比规定值增大10%~15%时,应重做新柱塞与孔配研修复。

2)转子缸体端面及配油盘有磨损或有条状划痕,可用研磨方法进行修复。

3)变量控制阀的阀心与阀孔磨损后,其配合间隙比规定值增大15%~20%时,须做新阀芯与孔配研修复。

4)如变量控制弹簧弹力不足会影响变量性能,须更换弹簧。

5)轴用旋转密封件或其他密封件丧失密封性能应更换新件,应注意唇口方向及避免划伤唇口。

6)容积效率比规定值降低 10%-15%时,应进行检修。

2、轴向柱塞泵(马达)的检修轴向柱塞泵(马达)的修理柱塞:柱塞与顶杆磨损不易修复一般应换新件,柱塞与顶杆的圆度和圆柱度均为0.005mm,否则需更换新零件。

缸体:缸体修复后端面平直度应在0.00mm以内,柱塞孔的圆度、圆柱度为0.005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