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2015-1单招一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

2014-2015-1单招一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苏州市单招预科班期中联合考试试卷一年级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4分)一、基础知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袅娜.(nà)媛.女(yuàn)吸摄.(shè)B.长篙.(gāo)滟滪.(yù)宁谧.(mì)将.进酒(jiāng)C.阡.陌(qiān)欢谑.(xuè)隽.秀(jùn)铜器作.(zuō)D.缂.丝(kè)敛裾.(jù)滑稽.(jī)胰.岛素(yí)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茫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

B.可是拿着蘸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儿同销万古愁。

D.可见当时嘻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瞬.息(一眨眼)启碇.(锚)漫.江碧透(满)峨.冠博带(高)B.休憩.(休息)妖.童(妖艳)云蒸霞蔚.(上升)游目骋.怀(放开)C.幽僻.(偏僻)墟.里(废墟)小心翼翼..(恭敬慎重)雾失.楼台(失去)D.漫溯.(顺流而上)挥斥..(奔放)不言而喻.(比喻)神妙莫测.(估量)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依次类推到黑人,似乎就有点矛盾了。

按理说,黑人一直生活在热带,个子应该最小。

_____,现在的黑人_____比黄种人个子大,有的甚至比白人还高大,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黑人。

不过,_____到非洲去看看,还是可以找出伯格曼法则的蛛丝马迹来。

A.因此所以不仅即使B.但是然而不仅如果C.所以可是虽然但是D.可是因此虽然所以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海监B-3837飞机首次飞临钓鱼岛上空,与正在巡航的中国海监船编队会合,破天荒第一次对中国钓鱼岛进行海空立体巡航。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2012年以来,CPI高位运行,居民经济收入增加,消费理念变化,使得成都市市区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D.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C.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

D.“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开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了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

”7.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比喻)B.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通感)C.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顶真)D.船只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拟人)8.下列各句中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这大概是因为人类毕竟是最高级的动物,体态都比较匀称,如果耳朵七大八小,四肢七长八短,岂不有碍风度?(议论)B.我想到李白、杜甫在那遥远的年代,以一叶扁舟,搏浪急进,该是多么雄伟的搏斗,会激发诗人多少瑰丽的诗情啊!(说明)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抒情)D.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

(记叙)9.下列作品、作者、出处、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蓝的制作》陶行知《小记十篇》事物说明文B.《再别康桥》徐志摩《猛虎集》现代诗C.《荷塘月色》朱自清《踪迹》散文D.《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事物说明文10.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江三峡》以游踪为引线,描写了作者游览长江三峡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澜汹涌的长江和雄伟壮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

B.作为事理说明文,《伯格曼法则在北极》以科学考察发现为依据验证并深入探讨科学观点,语言平实严谨又生动幽默。

C.《将进酒》开篇的一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显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首哲理诗,作者海子通过对幸福的内在描绘和内心体验,体现了他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博爱宽广的胸襟。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共2大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一)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

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

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后退了一些。

山是不动的,①。

当花瓣微微收拢,②。

小屋的光线既高于科学的时间性,也高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11.为选文第二节画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相连A.①小屋显得轻灵而自由②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B.①那是我带着几分雀跃的心情②那使我增加了几分寂寞C.①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②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D.①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②那就是夜晚来临了12.“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写景的角度为A.近看B.远观C.仰视D.俯瞰13.关于本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

B.本文作者是刘白羽,祖籍江苏省南京市,中国现代作家。

C.本文题为“我的空中楼阁”,“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构筑在天空中的阁楼一般,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D.本文语言生动,比喻精巧。

14.作者描写的全是小屋的外部环境,一点也不写室内的情景。

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的情趣在于大自然的美,而不在人为的美。

目的在于描写他的小屋美如仙境,独立、安静,可以尽享人间的清福。

B.作者“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至于小屋内部也就无所谓了。

C.小屋也只有外部的环境可写,至于内部的简陋、单调和杂乱无章,作者是很不满意的,无奈只好写其外部环境了。

D.出于行文的考虑,写了外部环境的美,也就无须再写内部装饰了。

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在于表现小屋的外在环境美。

(二)在北极,可以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的现象很多,北极熊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如果把北极熊与其他地方的狗熊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那圆圆的身体,粗短的四肢,小小的耳朵,几乎已经退化了的尾巴,简直就像是专为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而生似的。

还有狐狸,它那长脸、尖嘴和尖长耳朵的形象已深人人心,成为狡猾的象征。

但是在北极,当我第一次看到狐狸时却闹了一个大笑话,以为那是野猫。

因为,北极狐狸不仅耳朵变小,成为圆形,连那嘴巴也大大地缩短,变成了圆脸。

而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可能找到圆脸狐狸的。

其他动物也是如此。

北极狼不仅比温带地区的狼个子大,而且也要肥一些,身体更接近圆形。

西伯利亚虎不仅比孟加拉虎大得多,而且也是所有猫科动物中个子最大的。

北极兔子平均身长为90厘米,而生活在苏格兰的同一种兔子,平均身长却只有70厘米。

西伯利亚的北极旅鼠,平均身长为10-11厘米,稍微再往南一点,生活在北极边缘地区的旅鼠,平均身长却只有8厘米。

至于艾伦推论,例子就更多了。

北极燕鸥,虽然在体态上与生活在温带地区的燕鸥极为相似,但它们的腿却要短得多,成为明显的区分标志。

北极野兔,虽然身子比南方的同类大,但耳朵和四肢却要小和短得多。

最明显的也许是麝牛,它们的躯体虽然十分魁梧,但耳朵特小,四肢奇短,几乎没有尾巴,看上去圆鼓鼓的,不伦不类,样子滑稽可笑。

甚至连昆虫也受到了伯格曼法则的影响。

北极的苍蝇个大无比,圆圆的身子,飞起来像一架B2型轰炸机,但它不咬人。

最可怕的是蚊子,像小蜻蜓似的,多得要命,勇敢无比,成群结队,轮番攻击,伸手一摸,就会抓到好几个,攥在手里,沉甸甸的。

它们特别爱往人的头发里钻,咬起的大包,小核桃似的,至少十几天才能消下去。

15.选出对“伯格曼法则”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的认识和概括性表述。

B.同一物种,在越冷的地方,个体体积越大,而且越接近于圆形。

C.同一种动物,在越冷得地方,其四肢和附器,例如耳朵和尾巴等也就越短或越小。

D.寒冷的气候延缓了恒温动物的生长速度,使其性成熟的时间变晚,从而个体体积长得更大。

16.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同一性质的大量例证?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A.为了突出要证明的观点,可以选一两个典型即可。

B.为了强调、验证伯格曼法则,符合事理所具有的逻辑性,也更有说服力。

C.使得验证更加客观、全面,这样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阐释。

D.因为科学事实是应该能够被重复性观测验证的,体现了求实的科学态度,也示范了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7.下列对第3节中“其他动物也是如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其他动物可以验证伯格曼法则。

B.其他动物可以验证艾伦推论。

C.其他动物可以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