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第三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内环境-1
最新第三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内环境-1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二、人际交往与室内空间
2、领域感
——指人为了某种需要而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 ——这种范围可以是个人座位,或是一间房子,一幢房子,一片区
域。 ——可以是具围墙等具体的边界,也可能是象征性的,容易为其他
人识别的边界标志,或是使人感知的空间范围。 1)对空间的占有和支配 2)扩大领域范围 3)将领域人格化 4)领域的消极作用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二、人际交往与室内空间
2、领域感
——指人为了某种需要而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 ——这种范围可以是个人座位,或是一间房子,一幢房子,一片区
域。 ——可以是具围墙等具体的边界,也可能是象征性的,容易为其他
人识别的边界标志,或是使人感知的空间范围。 1)对空间的占有和支配 2)扩大领域范围 3)将领域人格化 4)领域的消极作用
4、公众距离:演讲、演出、上课、报告等单向交流 近程:360~750CM 远程:750CM以上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4、拥挤
* 符合度和人情舒畅率 k——人际空间的理想化程度,即符合度 RP——实际达到的人际空间的私密性 IP——理想化的人际空间的私密性 k= RP/ IP k=1,最佳的人际空间距离 k>1,私密性达强,公共交往 不足,处于社交孤独状态或自 身封闭的状态。 k<1,公共性太强,私密性不 足,处于社交过于频繁忙碌的 拥挤状态。
个人空间距离模式
1、亲密距离: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 近程:1~15CM 远程:15~45CM
2、个体距离:朋友、师生、亲戚之间 近程:45~75CM 握手言欢 远程:75~120CM 挥手致意
3、社会距离:同事、邻里、上下级 近程:120~210CM 普通的公事 远程:210~360CM 正式社交场所,严肃认真
第三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内 环境-1
本章要点: 1、私密性、领域感、个人空间 2、舒适性 3、明适应和暗适应 4、错觉
思考:
1、举例谈谈广州城市中的拥挤问题。 2、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是什么? 3、人的视野有什么特点? 4、人眼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5、人眼的明适应和暗适应有什么特点? 6、如何保证良好的室内光觉质量? 7、如何消除直射眩光和反射眩光? 8、如何使图形比较清楚、呈像比较稳定?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3、个人空间
心理学家,萨姆 个人空间——“神秘的气泡”,是人们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范围,或称“身体
缓冲区”。
——是个人活动和生存的基础,对这范围的侵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 虑和不安。它随着个体活动而移动。
——和领域的不同点在于它是生理和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 个人空间有两种作用: 1)使人与人,人与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以分开,使其保持各自完整又不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二)、特殊环境中的非常行为
1、集群行为 原因: 1)无个性化 2)情绪感染 3)偏离恐惧 4)极端性偏移 5)流言的作用 特点: 1)狂热性 2)非常规性 3)短暂性 4)自发性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二)、特殊环境中的非常行为
2、避险行为 特点: 1)求生本能 2)躲避本能 3)向光本能 4)追随本能 5)患难相助与同室操戈 6)超常发挥与能力尽失
(四)刺激的效应 环境刺激量很小时,则不能引起人们感官的反应; 刺激量中等时,人们会能动地作出自我调整; 刺激量超出人们接受能力时,人们会主动地反应,会改的行为与环境
• 人体舒适性 (一)舒适性概念
——复杂的动态概念。它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凡是这个环境能使在该环境中80%的人感到满意,那么这个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 环境的要点:
1)微观环境指室内环境,包括家具、设备、陈设、绿化以及活动在其中的 人们。
2)中观环境指一幢建筑乃至一个小区的空间大小。它包括邻里建筑、交通 系统,绿地、水体、公共活动场地、公共设施,以及流动在此空间里的 人群。
3)宏观环境指小区以上,乃至一个乡镇,一座城市,一个区域。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 刺激与效应
(一)人体外感官和环境交互作用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与效应。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二)人体内感官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人体的内感官或大脑受到生理因素或环境信息引起心理因素刺激 后,会作出各种相应的反应。
(三)人的心理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当大脑通过人体内外感官接受到各种信息时,还会作出相应的心理 效应。
环境就是这个时期的舒适环境。 ——舒适性还要涉及到安全、卫生概念。
(二)舒适性类型 ——人体舒适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行为舒适性,二是知觉舒适 性。 行为舒适性是环境行为的舒适程度 知觉舒适性是指环境刺激引起的知觉舒适程度。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一、人的行为与环境 (一)人群流动的特点 1、靠右行 2、识途性 3、走捷径 4、不走回头路 5、乘兴而行 6、人流的暂时停滞
——人的本能,可使人具有个人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支配环境, 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情景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人际关系中形成了人际距离,即人与人之间所保持的空间距 离。这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信息的关系,一种情感距离。
——同民族传统、社会管理等因素有关。
公共性与私密性 信息沟通 思想沟通 情感沟通 就座方法对人际关系也有影响: 1、桌角式 2、并排式 3、正面式 4、对角线式 5、座位与性格
受侵犯的空间范围。 2)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个人空间又使个人之间的住处交往处于最佳状态。
——掌握人的“心理空间”尺度,要求设计师对人环境有充分的理解,因 人、因事、因时、因景的确定个人空间的大小。
个人空间大小的影响因素 (一)场合不同 (二)文化前景不同 (三)年龄不同 (四)个人空间的方向与大小 (五)个人间距受性别的影响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二)、特殊环境中的非常行为
3、人群灾害:指异常警觉的环境中,由于特殊或偶然的原 因,引起群体的恐慌、骚乱和危机,而造成的人身伤亡 事故。
第一节 人的行为与环境
二、人际交往与室内空间
1、私密性
——指个人或群体控制自身与他人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什 么程度上与他人交换信息需要。